大时代的“小人物”

2012-08-15 00:47
民生周刊 2012年5期
关键词:李翔李娜小人物

□ 本刊记者 潘 阳

大时代的“小人物”

□ 本刊记者 潘 阳

2011年,我们记住了法网大满贯得主李娜、水稻新神话缔造者袁隆平、IMF新副总裁朱民等大英雄和大人物;同时,我们也一次又一次因为一些“小人物”的良善之举而感动。他们以扎实的行动,共同见证和推动着这个国家和这个时代的进步。

回首这一年,我们一次又一次因为各种“最美”而动容,当杭州两岁女童妞妞从10楼窗台不慎掉落之时,“最美妈妈”吴菊萍出于一种母性本能用双臂接住了她,自己却多处骨折;当见到有路人因交通事故受伤时,烟台“最美女孩”刁娜主动挡到伤者身前疏导交通,即便被飞驰的车辆剐倒也觉得“很值”;当佛山女童小悦悦被卡车撞倒,“最美婆婆”陈贤妹毫不犹豫地将她抱起,扶起了摔倒的道德……

一个更和谐、更美好的社会需要那些让我们感动和温暖的“小人物”,恰如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说过的那样:“一小群有思想并且有着献身精神的公民可以改变世界,不要怀疑这种说法,事实上,世界正是这样被改变的。”

“举牌哥”陈逸华

16岁的广州高中生陈逸华一“举”成名,被网友称为“举牌哥”。因为反对政府部门一项斥资9000多万元的地铁一号线翻新项目,他连续多日在地铁沿线举牌,收集市民签名。陈逸华的举动不仅得到了众多市民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广州市人大代表曾德雄和广东省政协常委孟浩的支持。在社会舆论的推动下,地铁公司三度予以回应,并改变了初衷。

一个普通高中生,走上街头公然反对市政项目的开展,居然没有被校方“会商”,也没有被有关部门“喝茶”,反而引发了一场全民大讨论,这样的故事足以传为美谈。从“举牌哥”身上,我们既能看到一种饱满而自信的城市主人翁气质,又能看到弥足珍贵的现代公民意识。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无论是校方的宽容、官方的回应还是社会各界的参与,都在良性互动与平等对话中推进了广州的公民社会建设。时至今日,“举牌哥”的质疑与呼求已经从论证翻新项目是否必要,延展到了追溯工程立项、评审、投标是否合法,甚至牵出了“谁来监管国企”、“如何使用公共财政”等重大命题。

广州之所以成为一个走在社会建设前列的城市,与这个城市的青年气质密不可分。从执著无畏保卫地铁文化的“举牌哥”,到独自呼吁拯救鲨鱼的“鲨鱼妹”,再到敦促建委公开“光亮工程”可行性报告的“拇指姑娘”,我们总能从这些广州新青年的身上读解出一种令人欢欣鼓舞的参与意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主动参与到城市和社会的建设当中,而这种自我价值和公民意识的觉醒,正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原动力。

李娜 到体制外去

鲜艳的五星红旗,首次出现在法国罗兰·加洛斯的红土赛场上。在2011年度的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决赛中,29岁的湖北姑娘李娜击败卫冕冠军斯齐亚沃尼,成为中国乃至亚洲首个在四大满贯赛事上夺得单打冠军的职业选手。这是中国体育的一场体制外的胜利,当李娜面带微笑从法网主席手中接过苏珊·朗格朗杯,再从容地将之举过头顶之时,历史已经被改写。

赛后,人民日报突破性地在头版栏花位置用接近半版的篇幅报道李娜夺冠的消息;央视宣称有一亿人收看了赛事转播;新华社认为这场胜利震动了中国体育界……经历了北京奥运会,我们对这种齐唱赞歌的情况并不陌生,但所有人都能或多或少地觉察出,这样一场胜利来得有些与众不同。

最突出的差异,体现在李娜夺冠后那一段流利的英文感言。我们没有听到模式化的豪言壮语,所见所闻只有一个胜利者的喜悦。这个左胸和后腰分别纹有玫瑰和蝴蝶的姑娘,先恭喜对手斯齐亚沃尼的上佳表现,然后依次感谢赞助商、球童、工作人员和教练团队,她甚至用湖北方言向看台上的朋友说了句“生日快乐”——唯独没有“感谢国家”。

当然,她可以感谢一下网管中心的改革——北京奥运之后,国家体育总局网管中心积极推进网球职业化改革,允许李娜和其他几位网球选手“单飞”。这几年,网球金花取得的成绩让人们看到,改革对于整个中国体育来说都是一种积极的探索。

“最美妈妈”吴菊萍

2011年7月2日下午,杭州滨江区白金海岸小区,一名两岁女童妞妞突然从10楼坠落。此时,31岁的吴菊萍刚好从楼下经过,她迅速踢掉高跟鞋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她的手臂被巨大的冲击力撞成粉碎性骨折,所幸妞妞被及时送往医院得到了妥善救治。这位还在哺乳期的母亲徒手托起生命奇迹,被网友奉为“最美妈妈”。

事后,有人依据物理公式推算,一个十多公斤的孩子从10楼坠落的力量相当于300公斤。这意味着,如果妞妞砸到吴菊萍的头顶,她必将当场丧命;即使落到背部,她也不死即瘫。然而,恰如一位网友所感慨:“从物理学上讲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爱的世界没有力学。那一瞬间,一个平凡的女人完成了一个奇迹。”

我们关注“最美妈妈”的故事,乐于将它告知更多的人,何尝不是希望生活中有更多让人分享温暖的力量。

轩敬杰 捡垃圾的局长

在河南商丘顺天小区附近的马路上,总有一个50多岁的男子携妻子以捡垃圾的方式晨练,被网友称为“街净哥”。不料,当大家得知这位“街净哥”的真实身份是商丘市城管局副局长轩敬杰之后,舆论情势陡转,“作秀”和“炒作”的质疑声甚嚣尘上。事实上,轩敬杰夫妇一边晨练一边捡垃圾的习惯早在11年前就已养成,并一直坚持至今。

轩敬杰夫妇难免觉得有些委屈,原本只是一种生活习惯,却硬是被网友贴上“作秀”和“炒作”的标签。能够收起官威踏踏实实做点好事的官员,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少——领导干部偶尔做做善事,全城媒体都要列队报道,甚至“群众演员”现场配合,上升到“xx精神”的高度大肆宣传的事或许太多了,大家有点不太习惯。

应该认识到,当前社会的官民关系正遭遇较为严重的信任危机,但人们可以相信,至少还有一部分官员值得信赖。人心总是向善的,大部分人愿意做好事,却难以面对他人的冷嘲热讽,这也是导致许多人不能坚持做好事的一个原因。

“撑伞女孩” 撑出“公德晴空”

有时候,一场倾盆大雨也能浇出一段人间佳话。暴雨如注的苏州街头,一名腿部残疾的乞丐正依靠木板缓缓移动,在旁人视若无睹的情况下,一位身穿粉色衬衣的女孩举着一把淡紫色雨伞冲入雨中。在网友拍下的照片中,女孩手里的雨伞完全向乞丐倾斜,而她自己的衣衫已却被雨水完全浸透。虽然看不到正脸,但大家极力称赞她是“暴风雨中最美的风景”。

江苏省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缪学为对此的评价十分中肯,他说:“这位女孩的凡人善举,朴实无华却闪耀至真至善的人性光辉,传递着至深至纯的道德力量。不管她是‘老苏州’、‘新苏州’,或者是游客,她感动了这座城市。”女孩能给暴雨中的乞者撑伞,实际上是用朴素的爱心为社会公德撑出了一片晴空,这种觉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年轻人积极的价值追求和道德风尚。

几乎与撑伞女孩同时,南京交警三大队巡逻民警常帅也因为“撑伞”而火爆网络。一名骑电动车的市民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因伤倒地,事发时正值上午10点多,常帅担心伤者会因为疼痛和炎热而晕倒,特地向路人借了一把遮阳伞,在等待救护车的时候,他一直蹲在旁边为受伤的市民撑伞。

对于他人的不幸遭遇,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以旁观者的姿态去围观,甚至掏出手机发一条无关痛痒的微博,可能连撑一把伞的念头都没有。而这个在暴雨中为乞者撑伞的女孩,还有在烈日下为伤者撑伞的交警,都是在以同样的举动传递出爱心和善意,这正是我们通往文明社会的必修课。

李翔 一个记者之死

谁也没有想到,一名记者在回家路上遇刺身亡会引发如此多的关注和猜测。2011年9月18日凌晨1时许,供职洛阳电视台新闻部的记者李翔,在唱KTV之后回家的路上遭遇歹徒袭击,身中十余刀后倒地身亡,他随身携带的电脑包也不知所踪。由于李翔的最后一条微博是关于当地地沟油报道的,因此有网络传闻称他可能死于“地沟油商买凶杀人”。

起初,舆论对李翔遇害之事的反应以悲愤为主。悲的是,这个30岁的记者在朋友圈内口碑甚佳,为人热情,喜欢打抱不平,而且原本计划在年内与女友结婚;愤的是,他平时的报道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难免会得罪一些既得利益者和利益集团。此次行凶者对李翔下手极其凶狠,最大的“嫌疑”正是他近期所做的关于地沟油的报道。

中国记协也迅速对此事作出表态,强烈谴责迫害记者的野蛮行径,并表示会根据案件的具体进展对此案采取一些相应措施。所幸的是,仅仅在46小时之后,洛阳市西工区派出所就成功破获此案,涉案的两名犯罪嫌疑人均已抓获归案,相关传闻得到证实否认。警方初审表明,两名犯罪嫌疑人此前并不认识受害人,劫杀李翔仅是酒后起意,与地沟油报道没有关系。

及时公布的权威信息起到定纷止争的作用,真相大白之后,此前沸腾的舆论也渐趋理性。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一个舆论监督记者的意外身亡,为何会引发各种猜测并给人一种“事实一定是这样的”错觉?追溯这种猜测产生的机制,可以发现,其根源正在于当前舆论监督记者艰难的生存状态,源于当前复杂的舆论监督情势,源于我们此前已听过太多记者因为一篇报道而遭受迫害的案例。在这种现状改变之前,类似的“猜测”仍有可能再次出现。

韩红刚 免费送40万斤萝卜

河南省滑县菜农韩红刚,在郑州北郊的黄河滩区承包了87亩土地,用于种植蔬菜等农作物。为防止滞销的萝卜白白烂掉,他决定让市民来自家地里免费采摘。当地媒体刊载相关消息后,万余市民涌来哄抢免费萝卜,不仅40万斤萝卜被拔光,地里套种的红薯还被偷挖了三四万斤,旁边的两亩菠菜也被拔得仅剩三分之一,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万元。

媒体镜头前的韩红刚,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农民形象,朴实而善良,还带着几分豪爽和憨厚。当他没有经过父亲同意便决定将萝卜免费送人时,肯定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疯狂的决定——三天之内,万余市民像潮水一样涌来,抢完免费蔬菜又像潮水一样迅速离开。留下的,只有一地的狼藉和一个农民深深的无奈。

不少评论文章都认为,哄抢免费萝卜事件反映出中国民众道德素质低下,甚至有人将其上升到了人性之恶的高度。然而,韩红刚在微博访谈时表示,自己虽然无奈但并不后悔,他一再强调,当时也有很多市民拔完萝卜之后硬要往他手里塞钱。

确实,我们不能拿极端条件下的行为选择来判定或推测公众在常态下的普遍行为,哄抢免费萝卜事件,更像是“广场效应”之下的一场狂欢。在当时那个特殊的情境之中,广袤的菜地俨然就是一个广场,它微妙地改变了哄抢者的心理,使得平时受伦理规范和道德约束的市民,暂时变成了无意识的乌合之众,表现出了与日常生活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的行为。

不过,让人欣慰的是,事后有很多网友发帖为他卖红薯进行免费宣传,让这个好心的菜农收获了不少“爱心订单”,几十吨红薯基本有了着落。更难能可贵的是,哄抢事件没有改变“萝卜哥”的善心,他表示,将来还会将免费蔬菜送给福利机构和民工学校。

□ 编辑 郭 铁 □ 美编 王 迪

猜你喜欢
李翔李娜小人物
Nanosecond laser preheating effect on ablation morphology and plasma emission in collinear dual-puls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李翔作品欣赏
《勾股定理》拓展精练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bamboo materials in interior design
BOUNDEDNESS OF MULTILINEAR LITTLEWOOD-PALEY OPERATORS ON AMALGAM-CAMPANATO SPACES∗
从《述善集》看元代小人物的创作
李翔书法作品欣赏
李娜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