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曙光
(皖西博物馆 安徽 六安 510320)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红色旅游以一个时尚热点走进人们的生活。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对红色旅游作出明确界定:“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它是“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经济”的时代结晶,革命纪念馆作为红色旅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被新的时代、新的发展机遇赋予了新的使命。
红色旅游是“……主题性旅游活动”,它的主题就是“爱国主义”与“革命传统”,即时代的主旋律。
革命文物有两大特点,一是塑造人,二是传承文化。革命纪念馆的物质基础是一件件革命文物,它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革命文物作为革命历史的物质遗存,是中国革命历程的重要见证,它的真实性、生动性、可亲性,更具有吸引人、打动人的力量。在建设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振奋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承载着特殊的使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这段话为我们文博工作者指出了工作主题,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服务。
相对于历史文物的神秘与静寂,革命文物显现着亲切与真实。由它所纺织出的革命历史更易振奋起人们的精神,燃烧出心中的激情,引导人们对逝去不远的中国革命斗争历史以无限的暇想。在皖西博物馆的《皖西革命史陈列》中有一块国家一级革命文物——红军公田碑,它是1931年皖西北苏区苏维埃政府为解决外籍红军家属及来往红军的粮食问题而设立的,是苏区土地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红军公田由苏维埃政府负责管理并组织农民代耕队负责耕种,公田的土质、光照、水利条件都是当时最好的。对于这块“红军公田”碑,我们配了这样一段解说词:“吃水不忘挖井人”,根据皖西根据地《土地政纲实施细则》和广大贫雇农的心愿,各乡在土改中,都留下了一块上等的好田,作为“红军公田”,收获的粮食用于红军公粮和救济军属。为标志起见,“红军公田”是由苏维埃政府竖碑刻文,上镌“红军公田”四字,竖立在“公田”的田埂上。它像一个卫士,守卫着千万农民经过斗争而换来的胜利果实——土地;它像一把利剑,指向腐朽的旧社会,宣判着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的灭亡。在后来国民党对根据地进行的“围剿”中,这块“红军公田”碑被根据地的群众沉没到水塘中保护了起来。建国以后在水利工程修建中被重新打捞出来,从此成为一个永恒的见证。观众通过讲解员的解说,透过这件革命文物,仿佛看见了当年皖西革命根据地开展轰轰烈烈土地革命的情景,也看到了中国革命的曲折与坎坷,从而激发出内心解读这段历史的向往,萌生出追溯当年激情燃烧岁月的愿望。
被列为全国十大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安独山革命旧址群,是由六安县独山暴动指挥部旧址、六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六安县赤卫军指挥部旧址、六安县苏维埃俱乐部旧址、六安县革命法庭旧址、六安县经济合作社旧址、中共少共六安县委旧址九个革命旧址组成。它传递着这样一组历史信息:皖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武装斗争、创立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开展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建设一系列伟大的历史性演习。它记载下1925年5月起为时十一月之久,在大别山东麓、安徽西部的广阔舞台上上演的一部威武雄壮、气吞山河、横扫一切封建势力、砸烂沉重锁链桎梏、根本动摇了反动统治根基,以独山暴动等多点暴动为特色的武装革命史诗——六霍起义。它展示了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当年根据地人民的革命实践,最终发展成今天壮美的现实;它证明了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是使我们的祖国摆脱屈辱、奴役、贫穷、落后,走向独立、民主、富强、和谐的唯一正确道路。通过参观,使观众感受到革命先烈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白色恐怖、腥风血雨中,举帜而起,创造新世界的壮志豪情;也仿佛领略到那场改换乾坤,飞卷于天地之间的革命狂飚。
革命文物记载下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历史,铭刻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并不断取得胜利的光辉业绩。这其中所蕴含的各种精神是我们党在艰难中成就伟业,在坎坷中创造辉煌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和道德建设中的宝贵财富。革命纪念馆通过对革命文物的展示宣传,向观众诠释革命战争的艰苦卓绝,讴歌革命志士为祖国独立、民族解放自强不息、前仆后继、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境界,使观众在震撼中,完成心灵休闲娱乐需要、信息需求、知识需求、审美需求、思想需求的心路历程。
目前,文化与政治经济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红色旅游为革命纪念馆事业的发展带来空前的战略机遇期,它将革命纪念馆直接纳入市场行列。一方面是政府更多地运用宏观的法规、行政、经济等调控手段来监督和指导纪念馆,是地方政府在纪念馆所依托的革命旧址周围进行开发利用行为。另一方面也是纪念馆在经营管理、经费筹集、用人机制、观众组织等方面向着市场化方向进行一系列自我更新、自我改革,以逐步建立起一个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市场需求的经营、管理机制。
借助红色旅游这一平台,革命纪念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展空间。它可以为革命纪念馆开辟多元化的事业发展经费,保证和促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展现其宣传教育职能,使“英雄”有了更好的用武之地;也可以使静态的馆舍跳跃出动态的音符,使革命纪念馆更好地溶入社会,走向大众。所以我们要以与时俱进的思维与理念,把各项工作放到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中去思考问题,去谋求开拓发展的道路。然而,任何事业的发展都必须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尽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革命纪念馆仍然被定性为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它一方面受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发展水平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反作用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革命纪念馆的一切开发与利用都必须在《文物保护法》的框架下进行,都必须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原则。这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底线,只有保住这一底线,保护好我们“物”的优势,才能保住我们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红色旅游是文化成分较强的经济活动,如何在这一经济活动中,正确地处理好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每个纪念馆的必修课程。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处理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处理好文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研究;认真学习并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现实意义,自觉地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物保护工作,才能确保革命纪念馆在红色旅游中得以可持续发展,实现红色旅游开发的目的,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也才能使我们的事业迈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在红色旅游的热潮中,革命纪念馆的各项优势日益显现。首先,我们有无可替代的丰富的革命文物、史料优势;有一批爱岗敬业的干部队伍优势;有一批拥有独特的讲解技巧,并掌握大量历史资料的讲解员队伍优势;有内容丰富各具特色的陈列展览优势;有阵地的优势;再加上党和国家对文化事业越来越重视,红色旅游又为我们运用文物资源积极发展文博事业提供了较为直接、有效的工作平台,革命纪念馆在这项传承精神文明,弘扬主旋律的主题性旅游活动中一定大有可为。我们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去谋求事业的发展,开辟出一片革命纪念馆工作的新天地。
因此,革命纪念馆应积极地走出去,建立起与红色旅游这一主题性旅游活动之间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互动机制;建立起良好的信誉服务机制;建立起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机制。
红色旅游是传统教育与旅游观光的较好的结合点,也是革命纪念馆融入市场经济大潮的最佳切入点。带有浓郁市场经济成分的红色旅游活动改变着我们纪念馆人的思维方式及行动方式,从而也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模式也应随之改变,以提供必要的体制保障。我们应以已经在区域试点并将全面铺开的文化事业体制改革为契机,引进先进企业成功的管理模式,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并努力实现人员聘用制,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事业发展的,以新的规章制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实行规范化管理,培养员工遵规守章,树立起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因不断发展而存在的自身危机感,充分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革命纪念馆的工作目标是:弘扬民族精神,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最大限度地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纪念馆通过陈列展览,将进步的理念、思想、意图转化为一种可视形象传达给观众,观众则通过这次红色之旅带来身心的愉悦,获取历史信息,提升思想品味和道德情操。红色旅游是由众多的纪念馆、纪念地构筑起的一个大系统,各纪念馆、纪念地则是这一大系统中的小系统,它是实现红色旅游中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融合的直接的、直观的体现者。因此,彼此之间应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互动机制。应冲破行业限制,打破行政区域的界定,积极推动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源共享与互动,拓展事业发展的空间。各纪念馆应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为契机,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等,融入本地历史,加大对事件本身的宣传,加大对事件影响力的宣传,扩大纪念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老百姓不是不喜爱本地区的历史,而是对之缺乏更多的认识,缺少更深的了解。他们也希望在与社会、与人的交往中能够信手拣来,顺口道出“自家”的光荣历史,这既是个人知识储存的显现,也是一种区域荣耀。
各纪念馆应凭借红色旅游,“走出高高的围墙”,实现纪念馆内静态的、沉寂的,与墙外动态的、热烈的碰撞与交融,通过与社会更广泛的合作与交流,最大限度地获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我们已经走进了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崇尚的是信誉第一,崇尚的是服务至上,优质的产品还必须与优质的服务相配套,建立起良好的信誉服务机制对我们的事业发展至关重要。人类美好的感觉决不仅仅是来源于艺术的创造,优质的服务可以使人获得美好的感觉和温馨的情致。而观众对参观时的感受也应纳入对陈列展览价值的评估之中。我们应以培育“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强化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全面体现纪念馆员工的敬业精神和所营造出的和谐环境,包括主动引导、热情服务、生动讲解等等,使观众在亲切、愉快的心绪中接受红色之旅的洗礼。
解读历史,弘扬主旋律。这就是革命纪念馆的职责所在,是时代赋予革命纪念馆的使命所在,也是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所在。让我们在这红色的命题中,振奋前进,努力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