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岩
(黑龙江省八五四农场 黑龙江 虎林 158403)
在细致繁杂的档案工作中,档案保密工作带有政治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特性。尤其是在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保密法》以来,档案部门与档案工作人员需依照新《保密法》的规定重新审视档案工作中的保密工作。档案保密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情况,在保守国家秘密与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中寻找契合点,保密工作如何做,才能更好的为档案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档案的库房是档案存放所在,档案库房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兴建,从档案保密的角度来看,不宜将库房设在办公楼的最顶或最底层,库房门窗等应专门加固,以防火、防潮、防盗。做到库房与办公室、阅览室分开。档案库房应制定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管理,档案库房一律禁止无关人员入内。因此,做到档案库房的科学管理,是做好维护档案安全、保密的第一步。
绝密档案是档案保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绝密档案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发展的成败。因此绝密档案应与非绝密档案分别保管。要设保险柜、保险锁、防盗器,从保管条件上确保绝密档案的安全。
提高涉密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每一位档案管理人员都应把保守国家秘密做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应尽的义务。杜绝任何可以导致泄密的人和事的发生。在涉密档案的调阅、移出、销毁等方面应严格按规定手续办理,任何人无权擅自调阅,必须经指定领导人审批,认真履行登记、签字手续。涉密档案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核对,发现失密、泄密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进行补救,以确保涉密档案的安全。
档案在保管过程中,其密级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件贯彻的情况而变化的。基本变化是升密、降密、解密。其中升密是极少数的,大多数多为降密,直至解密。其变化原因有三:一是保密范围的变化;二是密级文件作用的变化,原来的密级文件指导作用与现在工作不相适应,已失去了指导作用,为此立档单位废掉了此类文件,密级自然消除;三是保密时限的变化,已存档案涉密文件,只标有密级而没有保密时限,应依据档案涉密内容的变化掌握划密标准,以文定密,确保涉密档案的保密与解密时限。
保守国家机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更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带来的国际环境改变、社会结构变迁、价值观念冲击与信息普及等无一不对国家的保密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同时,政务信息公开、保障公民知情权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但由于在传统的保密观念影响下,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着重保轻用的现象。因此档案部门应改变传统的观念,在严格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有时间、地点、范围限制的提供利用,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当然,利用必须是在保密基础上的利用,无限制的利用会给党和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危害。所以,对档案工作来说,保密与利用两者都十分重要,决不可偏颇。
档案秘密性的时效和范围,不是一成不变的,但如果缺乏保密观念,对涉密档案无视其秘密性,无限地扩大开放利用范围,也是错误的。因此,在开放档案为社会各界所利用的同时,应当做好相应的保密工作。
1.开放档案的审查工作
审查工作是档案开放前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档案法》、《保密法》等相关规定,科学而准确地区分、判定对涉密档案的开放与控制使用范围。首先经过档案馆工作人员初步判定开放与控制使用范围;后由具有较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志,重点审查初审中没能判定开放与控制使用的部分档案,以确定其取舍。最终由相关领导,权衡利弊,进行综合分析、审查,最终决定与批准档案的开放与否。
2.开放档案的解密工作
根据《保密法》规定,档案的密级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但是秘级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旦秘密保管期限届满,便失去了它的保密价值,此时档案应解密并按照公开文件进行管理,这就是档案保密的时效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16条规定“国家秘密事项在保密期限内不需要继续保密的,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应当及时解密。”这也就是说,解密是由原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或其上级机关进行。解密后的档案方可向社会各界开放利用。
3.做好档案开放前的基础工作
一是重新分类。对解密档案利用原有基础,重新进行系统整理,达到分类科学、组卷合理、编目清楚、排列系统的要求。二是建立健全档号。要适应开放后检索与管理的要求。三是编制检索工具。为新解密档案建立《开放档案目录》、《开放档案案卷目录》、《开放档案全宗介绍》、《全宗卷》等,实现检索途径的多元化。四是副本的保存。对珍贵、重要的档案,应采取抄录、复印、照相等形式进行复制,搞好档案副本的保存。
综上所述,保密工作在档案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密工作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的安全与利益,所以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必能更加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使保密信息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为社会服务,也为档案事业的长足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