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鹰
(王海鹰:郑州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未来社会是科技竞争的社会,说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的社会。其需要的人才是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复合型的人才。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春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人才质量。伴随着,我国独生子女在校生的比例日渐增大,独生子女在家庭与环境的优越以及父母在教育方法上的缺陷,导致了孩子懦弱、好强、自私、异性化等一些不健康的个性。中职教育是学生步入社会接受最后一个阶段学校教育,它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中职体育是中职教育的一个主干课程,是学生接受全面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塑造学生个性方面有其独特的效果,具有其它科目无法比拟的学科优势。因此,我们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宗旨,充分利用体育教学这一素质教育的大课堂,来完善中职学生的性格,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本文通过学术期刊网查询相关文献资料数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在分析文献资料以及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对研究问题进行分析
访谈市区部分中职体育教师,了解目前中职学生个性情况和各个学校体育开展状况
个性一词最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的人”。一般来说,个性就是个性心理的简称,在西方又称人格。国外学者认为:“个性是决定了人的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和动力组织。”
由于个性的复杂性,再加上我国学者对个性的研究起步较晚,致使我国心理学界对个性的概念和定义尚未有一致的看法。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学词典——《心理学大词典》中的个性定义反映了多数学者的看法,即:“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我国学者和国外研究者对个性定义表达内涵基本相同。
个性包括个性的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个体对某事物占主导地位的指向性。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教育因素在人的个性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体育教学中应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动机,培养体育兴趣和意识,发展自我锻炼能力为主,同时兼顾调节学生的气质和性格,使学生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体能,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个性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这个整体结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个性的整体性,即个性是全面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种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个性的独特性,即个性的差异性。个性不是芸芸众生的品质,而是活生生的各不相同的人格;第三,个性的多面性,即个性是由生物因素、心理,社会经验和人性倾向等结构组成的;第四,个性的动力性,这是由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推导出来的特性,即个性是人体的一个内在的动力因素,即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动;第五的发展性,婴儿出生后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个性,随着其成长,其心理不断丰富、发展、完善,逐渐形成其个性。从形式上讲,个性不是预成的,而是心理发展的产物。
体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教育最好阵地。体育课基本上是户外教学,学生必须面对严寒、酷暑和风雨雪等天气,通过这些异常天气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和毅力,这是其它学科所无法具有的课程特性。另外,通过体育教学,尤其是集体项目教学可以教会同学之间如何交往、如何友好相处,让同学明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相互的尊重、理解、互助的团队意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健康的渴望日益强烈。体育教学中的健身跑、球类、游泳、健身操、太极拳等项目都是可以伴随人的一生,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讲授正确的动作技术和科学的健身方法,为同学们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活动也是塑造学生心理素质最好场所,体育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并对同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同学们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增强学生体质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功能。体育教学就是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在户外通过一定负荷的教学内容来增强学生身心的一种教学活动,这是体育教学特有的特性。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去体会美、创造美、鉴赏美,把美蕴藏在动作之中,培养同学具有审美意识和爱好,让同学亲身体验动作美与表现美的深刻含义。
第一,体育活动给每个学生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从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自己感到合适的位置,并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使潜能得到挖掘。第二,由于体育活动大多是以集体协同方式进行的,学生在互相配合、协同的集体活动中,以身体活动为媒介,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可依赖性、信任感和自尊,对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三,体育教学主要是在室外进行的身心的活动,它是在一个比较广阔的空间里进行游戏、运动和竞赛,学生在这种积极的、动态的、情景交融的活动中。在广阔的户外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可以充分地展示出来,并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地发展。第四,由于体育运动有着显著的竞争特点,利用一些项目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不服输的优良品质。
1.创设或者模拟一定的情景来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的压力也日益增大,只有具有良好心里承受能力的人才能在未来社会生存。因此,我们要利用体育课堂来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如在课堂上采用乒乓球比赛,模拟比分接近或者落后的情况下,让学生反败为胜;也可采用篮球比赛比分相等或者落后的情景,让学生最后一投或者罚球来决定比赛胜负,锻炼学生临危不惧的良好心理承受能力;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组织教学比赛、游戏活动及考试、达标、运动会等活动,可以培养同学们良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及心理的稳定性和适应性,使同学们经常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通过一些田径项目的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田径是运动之母”,田径项目一直是各级学校体育课的主教材。再加上,青春期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关键时期,中职体育教学要利用田径项目的特点,选择一些田径项目有针对性的历练学生的个性。
3.通过集体性球类运动项目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
排球、足球、篮球等球类项目是集体性项目,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最好教材,也是中职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我们在中职体育课堂上要充分利用排球、足球、篮球等集体性项目深受学生喜爱的特点,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在教学中有意识培养他们相互宽容、鼓励,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力量和集体力量之间的差别,明白“1+1>2”和“5-1=0”的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在教学中,紧密结合教材,有意识的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如教学的分组中,有意识安排体质好的同学帮助体质差的同学,通过教学培养同学们树立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使同学养成助人为乐、关心集体和热爱集体的高尚品德。
4.通过灵活多变的教法来吸引中职学生喜欢体育运动
中职学生成人化的心理逐渐趋向成熟阶段,过去心目中的教师权威在逐渐消失,在他们之间会重新塑造自己心目中的威信人物。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改变过去那种以权威压制学生,而是要根据中职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增设适合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锻炼,激发他们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内在动力,让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找到自己喜爱的锻炼项目。一旦学生能够发展自我的能力,使其在感受到精神的满足后能找到表现自我个性的“闪光点”,才有可能营造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宜人的教育环境,进而才能培养出个性健全的青年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