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黎
表征是指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它既是对客观事物的加工过程也是被加工对象。二语表征,则指第二语言材料所负载的信息在头脑中的存在方式。二语表征受到各领域研究者的关注,是二语神经机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近年二语表征研究大致分为四类。一为理论评介。比如董燕萍归纳了七个双语心理词库表征的理论并提出双语词库模型。二为二语表征影响因素的研究。如Perani综述了习得年龄、水平、接触量和二语表征的关系。Chee总结了二语水平、词频等对语义表征实验的影响。第三类是二语内亚成分的表征研究。如Abutalebi综述了二语语法、词汇表征的fMRI和PET研究。第四类为二语表征某种特征的归纳。Perani提出了发展的动态性观点。综上所述,国内外关于二语表征特征的述评不多。本文将通过文献梳理,较为系统地展现二语表征的五大特征。
相对独立性意指一语与二语的表征在宏观上虽可能定位于相似大脑皮层,但是在微观上有不同的神经回路,两种语言功能相对独立。这些功能涉及诸多语言内亚成分,如:语音、词汇、句法、语用和语篇等。大脑皮层的功能和结构并非一一对应关系。一个皮层区域可能有几个功能;一个功能需要若干区域参与。之所以说双语表征具有功能上的独立性,而非结构的独立性,是由于其定位有不同程度的重合。同时,功能独立性又是相对的,而非绝对,因为并不是所有双语内亚成分表征方式都有差异,其中有的成分的表征方式相同。
虽然大脑皮层和皮层下组织的很多区域都参与双语活动,但是,几乎所有实验研究中都被激活的区域有两个,即左侧Broca和Wernicke区。两个核心语言区是二语表征网络重要组成部分。二语表征的核心区的共享性受实验设计、双语者因素影响最小。二语表征以核心语言区为中心、并与母语区共享的特征即为核心区的共享性。
Broca区和Wernicke区成为二语表征的核心语言区的原因从个体发生学和婴幼儿语言发展研究也许能够找到证据。Imada的研究表明,Broca区并非一出生即为核心语言区,但它有成为核心语言区的潜力,这种特殊脑区的存在由基因决定。Conboy发现,随着婴儿语言水平增长,语言激活脑区范围缩小,向核心语言区集中。可以假设,核心语言区的建立以及在二语习得过程的作用存在“靶向机制”。即初始状态的“混沌脑”发育到具有语言功能脑的过程中,或从“单语脑”发展到“双语脑”过程中,输入的语言信息特异性地输送到Broca区整合,激活该区的语言潜能。
建构的动态性是指二语表征是一个建构的过程,会随二语水平及其他习得者因素变化而改变。双语者二语水平的提高使其二语表征与母语趋同。双语者,特别是初学者、晚习得、低水平双语者,更多地依赖陈述性记忆为基础的语言能力。但是随着二语水平的提高,二语知识同其母语一样,更大程度上在程序性记忆表征。不仅如此,随着二语熟练程度增加,二语所引起的功能改变区域将逐渐紧缩,最终发展至与母语相同。
研究者使用各种方法从二语亚成分层面研究表征的动态发展。李利等的高晚双第三语言的词汇研究发现熟练双语者二语词汇直接通达概念,但是对于不熟练的三语,仍然需要以母语为中介间接通达概念。由此可见,熟练双语者的二语和母语词汇表征方式相似,同时,不熟练的三语表征正处在所谓的“中间阶段”。雷蕾的研究发现二语句法表征在向与母语句法表征共享的发展过程中,存在母语占支配地位的“中间阶段”。总之,双语不是一成不变的现象。在二语表征建构过程中,是一个动态趋同过程,其变化取决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任何心理现象都有其物质基础。二语表征是心理现象与生理机能的同一体。神经底物、神经关联、神经标记或神经结构等术语常常被用以描述语言表征的物质基础。无论使用哪个术语,都无一例外表明二语表征的物质属性。
研究表明,二语功能和神经结构之间也有直接联系。比如,和单语脑相比,二语学习引起某些脑区灰质密度增加。如左侧顶下皮层灰质密度与熟练程度呈正相关,与习得年龄负相关——二语越熟练、习得年龄越低,该区域灰质密度越大。再比如,缘上回的灰质密度与词汇量正相关,是其神经标记。音位和语义流利程度的提高引起前辅助运动区和左、右尾状灰质增加。二语学习与白质密度也高度相关。由此可见,二语学习及其物质基础变化的映射关系显而易见。
现已证明,有很多因素影响二语表征,尤其是与母语的存储关系。大致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双语者内部因素,即双语者因素,包括二语水平、习得年龄等。外部因素包括语言因素,主要指双语的同源性与否。
二语水平和习得年龄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高水平二语者的双语词汇-语义表征往往差异不明显,在左额叶、颞顶区重叠。低水平二语者两种语言的表征可能存在差异。两者水平差异越大,表征差异越大。其二语语法、词汇-语义涉及的脑区往往在母语脑区基础上,需要额外的脑区参与。
二语习得年龄的差异对二语语法表征影响最大。二语语法、词汇学习存在明显“关键期” 效应。即关键期前习得二语的、复合双语者,二语语法和词汇与母语定位类似。关键期后习得的双语者,其二语语法表征特点为,在母语语法表征脑区基础上,周围其他脑区广泛参与。
双语表征研究结果常常有赖于双语是否同源,即其语音、词汇、句法、语义等的相似性。非同源的语言仅仅表现为意义上的相近,如汉语和英语。同源双语表征定位一致、概念-语义系统共享的可能性较大。反之,表征可能有其语言特异性特征。
汉语和英语在字形、发音上有明显区别。汉英双语表征的语言特异性研究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兴趣。Tan 等的fMRI研究发现了拼音文字没有而汉字语义加工特有的脑区——左额中回。同时,汉语加工另一个参与区域是右半球,这可能是因为汉字字形激活了负责空间加工的皮层。Siok的fMRI研究也发现,在汉语同音字判断任务中,激活最强点在左额中回。他们认为左额中回是主要负责汉字音节加工的区域。
虽然二语表征的研究纷繁芜杂,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文献研究发现二语表征的五大特征,即功能的相对独立性、核心区的共享性、建构的动态性、基础的物质性和影响因素的多样性。
[1]孟昭兰主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董燕萍,桂诗春.关于双语心理词库的表征结构[J].外国语,2002.4.
[3]Perani, D.& J.Abutalebi.The neural basis of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processing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biology,2005.18.
[4]Chee, M.W.L.& N.H.H.Ling.Relative language proficiency modulates BOLD signal change when bilinguals perform semantic judgments ,Neuroimage, 2001.6.
[5]Abutalebi, J.Neural aspects of second language representation and language control, Acta Psychologica, 2008.128.
[6]Imada, T., Y.Zhang, M.Cheour, S.Taulu, A.Ahonen& P.K.Kuhl.Infant speech perception activates Broca’s area: a developmental magnetoencephalography study, NeuroReport,2006.10.
[7]Conboy, B.T.&D.L.Mills.Two languages, one developing brain: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to words in bilingual toddlers, Dev.Sci., 2006,9:F1–12.
[8]李利,莫雷,王瑞明,罗雪莹.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J].心理学报,2006.5.
[9]雷蕾,王同顺.双语句法表征—来自汉英不平衡双语者句法启动的证据[J].现代外语,2009.2.
[10]Mechelli, A, J .T.Crinion, U.Noppeney.Structural plasticity in the bilingual brain.Nature, 2004.
[11]Golestani, N., T.Paus& R.J.Zatorre.Anatomical correlates of learning novel speech sounds.Neuron, 2002.35.
[12]Tan,L.H.,J.A.Spinks,J.H.Gao,A.Liu,C.A.Perfetti,J.Xiong,Y.Pu,Y.Liu,K.A.Stofer&P.T.Fox.Brain activation in the process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and words:A functional MRI study.Human Brain Mapping, 2000.10.
[13]Siok, W T, Z.Jin, P.Fletcher&L.H.Tan.Distinct brain regions associated with syllable and phoneme.Human Brain Mapping, 20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