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模式的构建

2012-08-15 00:45:37牟永川吴玮
大家 2012年17期
关键词:网络时代教育工作者教育者

牟永川 吴玮

一、网络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意义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在网络中,学生都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浏览别人的观点,个人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得到极大的发展,大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被动接受某种观点,而是在众多的观点中选择适合自己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看法并且还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去影响别人。同时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并对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网络时代如何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已经成为思政领域的一大焦点。

二、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和冲击

(一)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众的冲击

网络社会信息量大、信息资源共享,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它使不同形态的文化前所未有地接近和频繁交流,几乎任何思想都可以在网络中进行表达,代表不同思想观念的文化形态都能够在网络中生存。网络时代的这一开放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的权威性受到了冲击。因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单向性的,教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是可控制的,教师选择什么、拒绝什么,都可以由教育者主观控制。但是在网络时代,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共享信息,信息不对称的条件日益消除。

面对互联网构建的虚拟世界,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认同度和参与热情。网络已经深入到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情感等各个领域,成为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育受众——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及生活方式,大学生在网上公开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权威性提出新的挑战。加之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突出、过度追求不受限制的自我,使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缺乏道德约束,容易造成大学生的行为与责任相脱离。据统计,13.2%的大学生认为“网上聊天谁也看不见,互相欺骗是很正常的”。22.4%的学生认为不文明用语“网上可以使用,但是现实中不可以使用”,10.6%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上和现实中都可以使用”;有66.1%的学生不认为诚实守信是网上最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品质。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不能不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的冲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主要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目前,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缺乏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网络时代的影响始料未及,对网络的发展规律和网络技术在思想教育中的运用把握不足,而仍局限于传统教育模式,墨守成规。也有不少辅导员谈到由于工作忙,上网的时间很有限。一些年龄较大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由于年龄原因,只会用很简单的网络工具,加之缺乏网络技术知识、打字速度慢,自己很少上网,也不愿意上网,他们更愿意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或电话交流。这种教育主体与教育受众之间在网络使用能力方面明显的“倒落差”,容易加大“信息鸿沟”产生的可能性,增加教育工作的难度。

(三)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冲击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中,教育者占据主导地位,他们将含有社会要求的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的相关信息有目的、有计划地灌输给教育对象,教育者所灌输的信息是经过筛选、加工的,有利于受教育者接受正面的思想。开会、谈心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向大学生所传达的教育信息及其作用的数量都受到很大限制,尤其是网络的时效性和互动性迫切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要运用包括网络在内的新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的创新仅仅止步于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网”,并没有真正发挥出BBS、QQ、MSN、飞信、微博等网络工具的互动特点,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以达到期望的效果。

三、构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创新工作模式

要顺应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需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就必须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组建适应网络时代变化的高校思政教育主体队伍;同时要转变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和时效性,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正视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

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出现的新问题,成立专门小组,密切关注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变化,组织专家进行专门研究,准确地把握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分析网络时代的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模式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做出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冲击的工作部署。

(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把握好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按照知识背景来分,除了要求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文化修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体分为两类:一是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相关专业;二是来自所在院校相关理工类专业,应当充分二者在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上的互通有无,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要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坚定的思想政治品质,提升教育者的创新能力、探索精神和挑战精神。同时教育者要掌握网络新方法,具有新思维,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和探讨,以寻求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不断创新,以发现更加有效的工作方法。同时要加强教育者的网络技术、网络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教育者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网络技术和技能,并且从流行网络语言的了解、网络现象的把握、常用网络聊天工具的运用到基本网络文化概念的理解,都要有一定的深度,这样才能与学生之间消除隔阂,形成平等对话的良好交流局面,接下来才能进一步展开对学生网络受众思想政治状况的调查、了解、分析引导。

(三)构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的确,网络自身具有虚拟性的特点,通过网络上的qq、飞信等即时通讯手段的确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和互动性,但如果单纯依赖网络来完成,工作又很难深入进行下去,因此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就要关注网上网下两个平台,做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结合。既要利用网络的平等性、开放性、传播速度快等优势,吸引受教育者的关注,发挥大学生网民的自主性,营造良好的网络教育氛围;又要利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交流深入性,把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深做透。比如可以将现实中的学生社团同网络虚拟群体巧妙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网络虚拟群体活动的安排,将学生社团的影响力从现实延伸到网络,扩大覆盖面;一方面引导学生社团或者相应的班级组织在网上主动构建相应的虚拟组织(qq群、飞信班级等),进一步加深成员之间的交流,有助于团体凝聚力的提升。总而言之,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要做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讲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并在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由显性教育向显隐结合转变。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先进思想意识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展到与大学生活相关的各个环节。

猜你喜欢
网络时代教育工作者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工会博览(2023年1期)2023-02-11 11:57:46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8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中国银幕(2022年4期)2022-04-07 21:25:47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传媒评论(2019年5期)2019-08-30 03:49:58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华人时刊(2019年23期)2019-05-21 03:31:38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网络时代
小说月刊(2015年10期)2015-04-23 08:51:38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精彩晚会掠影
学院十大杰出教育工作者颁奖大会召开——风雨三十年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探索(2013年4期)2013-07-24 08:5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