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博
视听课程在当前的外语教学中起着辅助精读课教学的作用,听力是语言交际中的一项重要能力,人们在语言交际中45%的时间用于听。但在英语学习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中,“听”被认为是中国学生的弱项,学生投入的时间精力不少但收效却不大,笔者认为这与传统教学方法授课方式与学习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
视听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掌握听力知识和技能,感受英语这一语言的力量和美;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去体验英语视听教学内容中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求知欲望和个性潜力。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视听教学中,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负责提供视听训练材料,控制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和进度,而学生则按照教师的提示来完成相应的练习,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上课依然是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这种状况的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个性化教育不符,不利于学生个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养成。这种教学模式是典型的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刺激—反应”的行为,教师是刺激的提供者而学生是刺激的接受者。传统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把听力当成分离式的技能,用单调的方法进行有限的训练,导致了课堂氛围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学生们高考时英语的分数大多数都偏低,尤其是视听部分能力更是欠缺,传统的听力课只专注于听力能力的训练,由于“听”是一项相对被动的技能,一节课听下来,学生本来就基础差听不太懂,被动的听他们很容易就会感觉到疲劳,最终干脆放弃。因此,许多研究者尝试着把传统的听力课配以多媒体设备的辅助,把英语听力课程改为视听课,视听课上老师往往会给学生们放一些不带字幕的英文电影,大部分同学反应只能根据故事情节猜电影中的对白,真正能听懂的部分不多,整个电影下来也只能看懂个大概,详细的故事情节很少有同学能叙述的出来。
很多学生习惯于依赖听力教材,依赖教师对大学里的视听课无所适从,有的学生刚开始接触视听课时新鲜感强,求知欲也强,很想听懂剧中主人公的对白,后来由于基础知识有限就慢慢厌倦了,再上视听课时就仅限于看故事情节。还有的学生去上课纯粹是为了期末成绩考核,是被动学习。
在语言交际中,听和说、读、写等能力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恰恰很多学生会觉得上视听课无非就是看个电影不懂得怎样充分的利用这堂课来增强自己的知识。视听课是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听到标准的美式发音以及通过视频了解西方人的文化氛围及生活习惯,在视听课的过程中让大家感受到听力的重要性,懂得听是人们理解话语的重要途径,是深入学习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基础。只有听的准确明白,才能理解对方,才能实现交流。另外,听的过程并非是一味地接受,而是一边听,一边在大脑中对下面可能接受到的信息内容不断地进行预测,并不断地把自己接收到信息量做为自己的存储以备将来的学以致用。
学生们从中学到大学学了多年的英语却不会说英语,这和我国传统的听力课程模式的陈旧是有着很大关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先放听力材料,然后学生做习题。所有学生无论水平层次高低全都如出一辙的模式很难适合每一个学生。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一直扮演被动角色,有限的听力水平仍是他们交流中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个交流的工具,并应该经常应用于生活中一些情境,因此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创设教学情境。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如果教师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教学必然会事半功倍。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在学习策略培养中更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目的、兴趣,观察并善于总结自己和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精选适合学生的策略,尽可能多的提供多种学习策略,满足学生不同需求。
在课堂交际活动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情景,根据视听课程的特点,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课堂情境来感染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是交际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调控者,而真正的交际活动应当由学生完成在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课堂上,学习动机与兴趣无疑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学效果的好坏受学生不同的学习目的、兴趣左右。因此在视听说课程中教师应多关注学生个性差异发展的过程,需要多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尽力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英语视听课的兴趣;考虑如何创造性地设置课堂情境以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获得学生掌握的情况及学生需求的反馈信息;最终让学生从情境活动中喜欢视听课程并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及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据调查学生们对于多媒体辅助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课堂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有时候缺乏老师正确的引导,导致了把视听课作为了肤浅的电影课。在给学生们放片段前应给学生们简单的介绍此片段的背景,不要让学生们感觉突兀及陌生,在放映前让学生们记下他们看完片段后应该回答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欣赏片段,如果对白较长或问题较难的话可重复放映几遍,放映完毕后让学生们起来回答问题。
现在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声音特别是音乐中的情绪力量很敏感,特别有音乐的灵性。充分发挥这一类学生的智能强项,找一些与课文或课文的背景相关的英文音乐,让其在欣赏的同时,激发其对英语听力的兴趣,同时让他们对此发表相关的评论。让学生们说出这首歌写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从哪句歌词可以得出什么感受,真正让他们做到以听促说。
给学生们一个电影的片段,看前还是要简单介绍此片段的背景内容,准备好表演时所需的简单道具,让学生们认真的听遇到较难理解的地方可以重复听几遍,在视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们注意片中演员的发音及表情,看完后找几组学生根据自己听到的信息进行模仿,这样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们对于视听的兴趣和参与性,并及时的做到听以至用。
在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准备一个小故事或者一个新闻,一般不超过三百字,念给同学们听,如果里边会出现生词的话先把生词写在黑板上并加以解释,较难理解的地方可重复几遍,当这位同学读完后,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整理,5分钟后,老师则可以叫几名同学起来复述刚刚听到的内容。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大学英语视听教学研究现状的分析,并结合本校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如何教会学生根据自身听力水平训练不同的视听内容、引导他们进行个性化学习解决视听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其次,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学习合作,实现多样化交互学习,充分挖掘学生潜力,提升探究合作意识。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如何通过多媒体技术解决外语视听教学的具体问题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在课外利用网络辅助手段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再次,应大胆尝试一些有益的听力教学法,比如听写式训练法、互动听力法、及学术型听力法。通过这些方法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合理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1]束定芳.外语教学: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唐永辉.21世纪英语专业听力材料多媒体化探讨[J].山东外语教学,2004.4.
[3]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出版社,1996.
[4]文秋芳.王立非.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