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意与命意:评高旭东主编《比较文学实用教程》

2012-08-15 00:43李彦武
世界文学评论 2012年1期
关键词:比较文学案例理论

李彦武

以往的比较文学教材,如胡亚敏主编的《比较文学教程》(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2006年)和曹顺庆主编的《比较文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都是当代中国教育界十分重视的著作。前者按比较文学的历史和性质、比较文学理论概要、跨学科研究和中西文学比较研究的体例,进行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的宏观概述,后者按实证性影响研究、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四大研究领域的划分展开论述。高旭东教授主编的《比较文学实用教程》①从名称上多了“实用”二字,内容包含比较文学理论宏观描述,也包含不同研究领域具体案例分析,全书按理论和研究的发展轨迹排列,文风、语体和格式统一,理论说明与案例分析前后呼应,有其独辟蹊径的新意。

除“导言”和“后记”之外,本书共有十一章。具体来说,第一章“比较文学的定义、学派及发展”分为“比较文学的定义、学派及最新发展”和“中国比较文学的历史与现状”两节内容,这一章没有案例分析。第二章“影响研究”包括“影响研究的理论表述和分类”、“‘孤儿’在英国的足迹:影响研究的理论表述和分类”以及“案例:《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三个部分。第三章“形象学”包括:第一节“形象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第二节“西方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形象学案例分析”及“案例:中国异托邦:二十世纪西方文化的他者”。第四章平行研究包括“平行研究及可比性”、“中西文学的通感:平行研究案例分析”及“案例:通感”。第五章“主题学”分为“主题学的由来、发展及基本理论方法”及“案例分析:印度文学在东亚文学中的触媒作用”及“案例:印度故事在中国及其他国文学中之作用”。第六章“文类学”包括“文类学述要”、“中西诗歌的情趣:文类学的案例分析”及“案例: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第七章“比较诗学”分为“比较诗学的兴起与中西比较诗学”、“反潮流:钱钟书《诗可以怨》的合理性及其限度”和“案例:诗可以怨”。第八章“跨学科研究”包括“跨学科研究的范畴及学理依据”、“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案例分析:《圣经》与文学研究”以及案例:《圣经》与美国神话”。第九章“国际中国学研究”分为:“作为比较文学分支的国际中国学研究”、“国际中国学研究案例分析”以及“案例:日本近代儒学研究三闻人”。第十章“中国各民族文学比较研究”分为“中国各民族文学比较概况”、“案例分析:蒙古史诗传统与汉族演义小说的文化融合”及“案例:蒙古史诗传统与汉族演义小说的结合——《五传》论略”。第十一章“世界华人文学与流散文学”包括“世界华人文学与离散文学”、“世界华人文学与离散文学案例分析”及“案例:简论麻将与《喜福会》的主题与结构”。

从形式编排来看,每章的编者分工具体,责任明确。除“导言”由本书顾问杨慧林教授撰写,“后记”由主编高旭东撰写外,第一章到第十一章分别由江玉琴、陈戎女、姜智芹、范方俊、王立、陆薇等编写。总的来说,体例新颖,充分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涵盖力强。每一章的内容组合亦有新颖之处,体现在遵循理论阐述、案例分析,课后习题、延伸阅读及附有案例原文的体例。试以第二章的“影响研究”为例。第一节先介绍影响研究的理论表述和分类:梵·第根——影响研究代表性的理论表述者。他把“影响研究”分为“誉舆学”、“源流学”和“媒介学”三类。在这个背景下,本节又分为三个小节,分别对这三个具体分类进行术语界定和实例说明。“誉舆学”是“从放送者的角度研究一位作家、一部作品、一种文体、一个国家的整个文学在他国的成功、声誉和影响”(36)。这些影响可以分为集团的影响和个体的影响。集团的影响如15—16世纪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初期交往和接触。个体的影响如莫里哀对后世喜剧诗人的影响就可从戏剧场面、人物性格、喜剧技巧、人生哲学等多角度挖掘。“文学作品比较中有些表面的类似,一眼看去好像是从一种外国文学的影响而来,可是一深入探讨,就绝对不然了”(37)。譬如都德与狄更斯的影响关系等。渊源学是从接受者出发找寻放送者。如歌德的意大利之行无疑是他的古典主义转向的渊源之一,而斯塔尔夫人的两次德国之行的结晶便是《论德国》的面世。接着又谈到梵·第根对渊源的方式、性质和范围的阐述。关于影响的接受者变化与创新的问题,本节以韦斯坦因的“创造性的转变”说明“影响”与模仿、变异相伴而生。媒介学旨在研究使一种外国文学的著作、思想和形式被另一个国家采纳并传播的“媒介者”(39),如个人、社会环境和书籍。

在介绍完“影响研究”三个分支之后,编者指出这种细分存在着“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局限性,并独辟篇幅来阐述影响研究的特点及编者对其的反思。最后在第二节中针对前面提到的问题和反思来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意在说明编者的观点:“无论理论上的说明有多么精彩,都无法取代活生生的研究个案,况且,研究个案的丰富往往会给学科的理论建设提供实实在在的正例或反例”(43)。在“影响研究案例分析”中,首先阐述案例选择遵照的原则、目的,然后具体分析《〈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一文如何成功地“刻画”出影响的经过路线的。首先从案例研究的主要内容,即范文的五个主题出发,理解了范文的基本内容和分析思路后,针对三个具体问题对研究案例进行总括,自然得出对其影响研究的评价:“《赵氏孤儿》在英国的际遇也成为中英文学关系史上绕不过去的一个章节。范文得出的结论结合了对影响现象前因后果的抉幽探微,自然透辟,有说服力”。接着编者重申前面理论概述中自己提出的观点,认为“真正的影响研究必然是三者合一的学问,纵然研究者有其侧重点”(49),以及由此为基础进一步展开比较文学研究的多种可能。接着正文的两节主体内容,编者列出三个思考的习题和六部供延伸阅读的重点突出的参考书目,可谓层次分明、前后内在紧密有致、环环相扣、首尾呼应,读来思路简洁明了,分析透彻入理。

全书每一章案例的选择都很精湛深入、典型精彩。如“平行研究”一章中的案例分析的是钱钟书的《通感》,“文类学”一章分析的案例为朱光潜的《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等等,这不仅弥补了以往教材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的不足,更传达了丰富的学科知识,展示了严密的学术思维和统一的人文科学精神,其可读性不言而喻。“导言”中首先提出比较文学的视角与世界文学的观念,理论性很强,颇有高屋建瓴之感。通读全书,这的确亦是本书的命意所在。

《比较文学实用教材》还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引用清晰、脚注翔实。引文出处来自相关教材,亦有中文、英、法、德、俄语译著和原著。涵盖经典与新潮,文艺、美学、哲学与宗教等人文社会科学等领域,研究历史与现状并存。二是每章后面都提供了习题和延伸阅读。习题可以让读者对本章内容加深印象,而延伸阅读可以提高专业层次水平。重点书目还特别用粗体字标出。不仅有专业论著,还有一些经典或新潮的论著、原著,使得普及与深造相结合,保证了本教材的学术质量和创新性。三是学科本科与学科延展相结合。本书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言”和第一章,是引导学生入门的必由之路;第二部分是学科本科的主体内容,包括第二章到第八章的内容;第三部分包括后三章的内容是学科的延展与分支。这有利于教师学生自行选择,对主体内容全面把握的同时,也可以对比较文学的分支和延展有所了解。

如果说不足,本书附参考资料仅为12部教材,并无庞大的参考体系和外国原文资料作支撑。这在比较文学教材编写史上,多少显得势单力薄。

本教材将抽象的比较文学基本原理融会在具体生动的案例分析中,文字通俗易懂,论述深入浅出,融会贯通,浑然一体,集理论性、生动性、创新性、实用性于一体,具有深入学习与探讨的价值,是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比较文学教师及研究者的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注解【Note】

①高旭东主编:《比较文学实用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以下引文只注明页码,不再一一说明。

猜你喜欢
比较文学案例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比较文学视阈下高校英语专业美国文学课混合式教学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介绍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国际汉学的传统与现代——第22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圆桌会议侧记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