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隆,常龙 (.右江民族医学院外语系,广西 百色 533000 E-mail:30596@qq.com; .右江民族医学院护理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根据我校护理学本科专业(包含护理学本科英语方向专业)的性质及培养目标,本科毕业生需具有较扎实英语语言功底和运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交际的能力。按照这一要求,我校护理学本科专业的教学着重于基础英语教学和临床护理教学两方面,由于这类课程本身内容繁多,需要教师利用较多课时进行教学,这就不得不极大削减如护理英语这类交叉学科课程的课时数目。然而,我们知道,护理学是一个内容复杂、覆盖面广、系统性的理论体系,同时专业英语十分晦涩,因此要达到用英语熟练表达护理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相关知识,必须经过长期而系统地学习和锻炼[1]。出于我校护理英语课程教学课时相对较少的实际情况考虑,课时数量已限制了教师的教学内容,也易使学生产生护理英语课程不重要的错觉,进而达不到课程教学的目的。但如果过多增加护理英语课程的课时,可能又会对其他专业课程造成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这种现实情况也就给从事护理英语教学的教师们提出了一个十分迫切解决的问题,即如何高效利用有限学时达到良好效果的教学目标。
1.1 应试教育 现行的教育体制及考核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往往只注重考试成绩,同时社会上各种英语教学培训活动大都以提高考试成绩为主要目的,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护理英语的中心偏离实际应用的目标。
1.2 教师自身护理英语水平不高 我校护理本科专业的部分护理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教学这种特色教学模式。但由于我校护理专业的师资队伍中教师本身的英语素质水平不高,双语教学的课堂气氛十分枯燥,极大影响了学生们对护理专业英语学习的热情,严重限制了护理人才水平的提高。
1.3 教学内容分配不合理 我校现行的护理本科专业学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医学基础类课程课时设置较多且各学科间重复内容较多,而对于人文护理类课程的设置却严重偏少,护理英语作为人文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时十分不足。这些都制约了学生学习护理英语的积极性和效果。
1.4 教学模式效果欠佳 我国采用的英语教学模式,费时费力,收效甚微,使学生自接触英语以来,便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对英语学习有厌恶感或是恐惧感,影响了学生用正确的心态面对护理英语这种难度相对较大的交叉学科。
2.1 制定新的教学目标及其相应的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应该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我国现行高等医学院校护理本科专业的教育现状和发展情况,我们应当培养与国际护理行业接轨的、能够满足国内外需求、能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高级护理人才。这种高级护理人才的培养既要重视医学理论知识水平与技能操作能力的同步提高,又要注重对护理专业学生人文护理素质的培养。就我校实际情况来看,护理本科专业学生通过3或4年的校内学习和1年的医院实习(护理学本科四年制、护理学本科英语方向五年制)基本保障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结合培养,但对人文护理教育,特别是护理英语的教学工作仍亟待大幅度改进。护理英语是一门人文气息非常浓厚的学科,护理英语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其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医院文化,提高学生运用专业英语与医生、患者沟通交流的能力,而我校的护理英语教学则更加侧重于学生对医学文献阅读能力的培养,这一步调就与当现代护理所提倡的“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护理理念的步调有了较大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对我校护理本科专业的英语教学及护理英语教学的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系统优化教学计划,并同时调整英语课时,确保护理英语教学的顺利高效进行,通过实用的锻炼使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时具备中、高级医护英语水平和娴熟的英语运用能力。
2.2 选择实用型教材,确保教学内容适用 护理英语课程应当兼顾学生listening、speaking、writing、reading的能力,而近些年我校护理英语可适用教材较少,教材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不符合护理英语教育发展的需要。例如我校选用的《护理专业英语》一书,教材内容侧重医学科普性文章,注重培养学生对医学文献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而对于学生实用性更强的护理英语口语表达和听力技能则较少涉及,造成课本内容的枯燥无味,影响了学生学习护理英语的兴趣,阻碍了学生在专业领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2.3 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采用网状教学新型模式 教学模式在不断更新,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模式极大削弱了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很难提高学生实际应用专业英语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护理英语的教学要摆脱从前“教师教、学生学”的“两级模式”向“以个体学生为辐射中心、教师引导、与其他同学互相学习”的“网状模式”转变。网状教学新型模式强调个体学生的自主性、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教师的引导作用。
2.3.1 模拟情景对话学习法 模拟情景对话学习法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模拟医院某些场景,让学生扮演场景中相关的医生、护士、病人的角色并运用专业英语进行交流的一种方法[2]。通过模拟训练,学生可以更好记记和掌握原本繁琐的护理英语专业词汇,同时增加听、说的运用机会。切实做到学以致用、熟练运用的学习目的。与此同时,大量的模拟情景训练有利于学生克服在表达护理英语时的焦虑情绪,让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更加自信地与外籍医生、护士、患者进行交流。
2.3.2 案例教学法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在全英文的氛围中用英语模式进行思考解答,提升其运用英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3 教学过程选择播放有关英语国家的医院工作影视节目
由于与英语国家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巨大差异,为了保证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我们的护理工作者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特有的风俗,特别是在同患者进行交流时的一些禁忌。通过观看一些英语国家的医院工作影视节目既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又可以提高听、说水平,掌握地道的专业英语交流方式和相关礼仪。
护理工作者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这个团体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英语作为护理事业国际化形势下的一项必备素质,也就要求高等医学院校需要对护理英语教学采取足够重视的态度和对护理英语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护理英语教育作为未来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应当提升到护理教育战略部署的水平。具体而言,高等医学院校可通过以下四个方面构建系统的护理英语工程:①对护理英语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组建专业的护理英语教学师资队伍,加大对护理英语教学的资金投入。②大力宣传新形势下护理工作者的必备素质,让学生更加明确护理英语学习的重要地位。③开展一些活动促进护理英语的学习风气,营造护理英语学习氛围。学校可以举办一些诸如“护理英语情境剧表演”“英语角”“护理英语技能操作大赛”等课外活动竞赛,激发学生学习护理英语的兴趣和热情。④聘请外籍护理工作专家指导学校护理英语教学工作和指导学生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护理英语,学习国际社会先进的护理知识和技能。
随着医疗领域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卫生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也要随之前进发展。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理念的影响下,“精医术,懂人文”的人文护理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新形势下的护理教育应当立足当今,瞄准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培养与国际护理事业接轨的高级护理人才。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的交流语言,无疑也成为了高级护理工作者必备的一项素质。如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特别是其应用能力,是亟待每一位护理英语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并用创新思维去解决的问题。护理事业国际化的进程已经加快,培养适应国际需求高级护理人才事宜需把握好方向加快速度[3]。
[1] 雷慧,吕瑞芳,于海红,等.以护理英语表达方式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及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11):991-993.
[2] Ken Johes.Simula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45-49.
[3] 林惠梅.在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水平的探讨[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