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索与探讨

2012-08-15 00:43姜昱竹吕长俊栾希英宫建伟魏凤云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6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学位培养目标

姜昱竹,吕长俊,栾希英,宫建伟,魏凤云

(滨州医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3)

我国自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1991年开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颁发了《关于下达〈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的通知》(简称《办法》),明确将医学学位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改变了多年来医学研究生教育单一的“科研型”培养模式,这是我国医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我国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具有深远的意义[1]。

课程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课程设置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桥梁[2]。因此,构建符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特点,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要的课程体系对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进行探讨。

1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中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科学学位研究生教育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在课程设置中,不是以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主体,而是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现象普遍存在。其课程结构的设计、课程内容的安排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而不是适应社会的职业能力,专业学位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1.1 培养目标的实施不够到位

研究生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指通过教育过程使作为培养对象的研究生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以培养目标作为根本依据,课程设置是否能体现或在多大程度上体现培养目标,是评价研究生课程合理性的重要标准[3]。在研究加强课程学习、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时,必须关注研究生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紧密联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是一种应用型学位,其培养目标的核心是临床技能,在掌握临床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但是,目前部分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培养目标只停留在文件或书面上,没有很好地根据培养目标设置研究生课程。

1.2 课程结构的设计不够合理

理论课多,实践课相对较少。比较重视理论课程,而对学术讲座、学术活动等实践性课程重视不够,因而出现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脱节的现象。另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安排有临床实践,但对临床实践的检查与督促不够,考核标准不完善甚至部分医学院校根本不进行考核。

必修课多,选修课相对较少。选修课程开设数量不足,而且类别、内容不丰富,尤其是反映前沿、交叉的综合性课程相对较少;另外除了政治理论课,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较少。

1.3 课程内容的更新不够及时

研究生教材内容应该更强调学科前沿知识,紧跟学科发展,适时更新内容。但是往往由于缺乏教学管理部门重视和资金人力支持,已有的研究生教材内容较为陈旧,更新速度普遍滞后于学科前沿知识发展的速度,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高层次医药卫生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另外,有些医学院校在本科阶段开设的课程,到了研究生阶段依然重复开设,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基本与本科教学相同。

2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探索及改革的方向

针对以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调整现行课程设置,为培养临床医学高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1 调整课程目标,注重临床能力的培训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规定:“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要求毕业时达到高年资住院医师的水平,即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4]。不难看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要求强调的是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侧重于通过高水平的专业训练,培养具有临床应用实践能力的高级临床医师。

2.2 完善课程体系,注重知识结构的完整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主要是通过课程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专业教育背景。所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还应该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强调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设置完整、系统的学位课程,在提高他们认知能力的同时为学术能力的提高打下牢固的基础,并为其今后的学习研究积累坚实的知识基础。

2.3 设置综合课程,注重学科交叉的需要

在科学快速发展的今天,医学学科呈现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征,研究生教育的课程设置仍局限于传统的课程范围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要求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横向联系,增设反映当代医学科学前沿、富有启迪创新思维的高水平课程和综合性专题讲座,特别是开设、完善多元化的跨学科课程。在调整过程中还应适当压缩理论课程,增加实践课程。

2.4 更新课程内容,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势必为医学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在知识结构上,除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外,还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前沿学科、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5]。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强调学科发展的前沿性,引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把握前沿性热点问题,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这样,他们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创造性地解决临床上的新问题,发明新技术,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提高我国总体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我国医院的国际竞争力。

2.5 增加人文课程,注重职业素质的提高

医学是直接服务于人的生命科学,临床医疗工作不仅是对疾病的治疗,更需要对病人的关怀和照料。高素质的临床医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己任,尊重病人的人格和生命价值[6]。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素养的加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他们自身的道德伦理、推理、逻辑演绎、敏锐观察、明辨是非及人际沟通能力,从而有助于自身医疗水平的提高。因此,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要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通过人文知识的积累和道德内化的修炼,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

总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只有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地更新改革、实践探索,才能全方位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医学人才。

[1]林 莉,王云贵.从社会学角度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 [J].西南国防医药,2005,15(5):544-545.

[2]谢安邦.构建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J].高等教育研究,2003(5):68-72.

[3]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6):43-46.

[4]刘正新,吕兆丰.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1):108-110.

[5]史广玉,剧亚崇,赵 娜.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12):91-93.

[6]蒋彩凤,姚明荣,施 斌,等.加强临床医学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 [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2):263-265.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学位培养目标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