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五所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 江苏南京 210038)
我国的残疾人高等教育一直在摸索中前行,直到2010年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的颁布,残疾人的高等教育才真正被高度的关注。残疾人体育教育是我国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现阶段在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实施“残健融合”体育教育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是指在学校中的每一位学生,不论其身体残健,还是其他方面的差异,都应该在相同的环境中接受相同的体育教育;在接受教育过程中通过教育者适宜的、差异的、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重视个体差异,使残疾学生与健全学生一起参加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
追溯历史,无论是在残疾人教育比较发达的西方世界还是我国,对残疾人开展的教育往往都是被忽视的。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那些残疾程度不高的学生才逐渐在家长和教会的帮助下,接受特别的教育。随着世界范围内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残疾人接受专门的教育逐渐成为残疾人教育的主流思想;同时,残疾人体育教育也被作为特殊教育的一个部分来安排,残疾学生主要是被隔离在特殊学校接受体育教育的;这一情况随着残疾人先进教育理念的不断被提出和逐渐被接受而发生改变。从刚开始的“回归主流”到“最低限制环境”,再到“融合体育”,残疾人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融合残疾人于主流教育已不只是理念,而是一种趋势和方向。
和普通高校比起来,高等特殊教育院校更适合尝试实施融合体育教育。在我国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实施融合体育教育,不仅是因为他们都是大学生拥有自己的自主意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该类学校是残疾学生和健全学生共同生活、学习的校园,而且这类学校都开设了特殊教育专业,特殊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作为残疾学生和健全学生的沟通纽带,从而促进沟通“零距离”,从而更有利于实施融合体育教育。
残疾人体育教育被作为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残疾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融合残疾学生和健全学生的高等特殊教育院校的体育教育模式,对于我国全面实施融合教育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体验;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寻找不足和总结经验,为残疾人教育的终极目标夯实基础。这种模式摈弃的是分隔,主张的是一种更为进步的人文关怀下的残疾人体育教育,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我国,残疾人教育大多是独立设置的,相对封闭,与健全人的普通高等教育隔离,即使同处一个校园。这种与其他院、系同学共享学校体育教育资源的融合体育教育,符合我国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残疾人教育的潮流。这种融合体育教育的模式,使残疾学生同健全学生一样共同参加全年级公共体育选项课的学习,全校公共体育选修课的学习,同等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和大型体育比赛;只是在最后的评价方式,采用分层、差异等评价方法。这种培养方式是实现残疾大学生与健全大学生和谐共处,共享高等体育教育资源的模式;它拉近了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他们间的融合。这种融合体育教育模式有助于消除残疾学生的封闭、自卑等不健康心态,有利于残疾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同时也提高了他们融入社会的信心和能力。有很多针对融合体育教育效果的研究表明,以适合的条件和科学安排为基础的融合残疾人参与正常体育课形式完全不会影响正常学生身体技能的学习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我国新残疾人保障法,对“创造残疾人体育无障碍环境”、“增加了违法者的法律责任”、“明确了残疾人组织的职责”等方面进行了修订,但和美国的《障碍者教育法》比起来还有诸多的不足,表现在“残疾的某些概念和范围界定模糊”、“缺乏融合体育的教育理念”、“惩罚性条款和相关法律保障依然不足”、“保障性经费条款不清晰”等等。我国的特殊教育法律法规内容基本停留在宏观的层面上,没有对特殊教育的具体问题做出具体的相应规定。另外,新残疾人保障法里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条款中“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能适应其学习生活”、“符合条件”等限定条件往往被作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借口。在残疾人保障法里应该明确对不履行职责的部门或个人要问责、依法从重处罚,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残疾人教育法律法规得到落实,才能真正起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纠的法律效应。
融合体育教师的资格标准,主要包括教师职业准入标准、教师知识结构标准、教师教学能力标准。融合体育教师的准入制度,应该推行双资格证书制度,也就是说要具备普通体育教师与特殊体育教师双重资格认证,只有取得这双重认证才可以进入融合体育教育职业领域。打破融合体育教师的终身制,可以推行分级资格制度;规定某一级别的融合体育教师资格证书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到期必须重新取得,教师在资质、学历达到高一级别的标准时可申请更高级别的资格证书。为了人性化,不教条,教师在某一级别的连续认证达到一定次数就可以长期拥有这一级别的资格证书,在高一级别依然要重复这一流程。
由于高等特殊教育院校“融合体育”的教育对象是由残疾学生和健全学生共同组成,体育教学以人为本,采用分层、差异教学方法,因此用来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的机械与物品需求量相对更大,学校应该尽可能的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更需要上级教育机构的教育经费扶持。同时可以获得来自企业赞助的资金和物质支持,弥补学校教育资金的不足,学校可以在组织体育活动与竞赛中以广告、冠名等无形资产作为回报,使两者平等互利,共同得益,共同发展。
融合残疾人与健全人的高等体育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其体育教师队伍有着特殊要求,只有有好的教师, 才能有好的教育。首先,国家要积极培养具有融合体育教学能力的体育教师。其次,从事融合体育教学的教师要通过教学反思在实践中明确教学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并实施于教学。再次,要加大融合体育教师的职后培训,建立融合体育教师职后认证机制。最后,建立科学的评教体系,以奖励的形式刺激融合体育教师不断进取。教育的过程具有长期性,因此融合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要长抓不懈,最终建设成一支有竞争力的融合体育教师队伍。
高等特殊教育院校的体育部应该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前期调研,初步了解学生们的需求与想法,并借鉴国内外融合体育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出符合本校特色又不失科学的体育教学项目设置。为确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项目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适宜性,又要具有适当的分层挑战性。
由于融合体育的教育对象是由残疾学生和健全学生共同组成,体育教学过程以人为本,采用分层、差异的教学方法,因此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法不能很好体现融合体育教育质量的好与差,建立既包括学生体育技能、体育知识结构,又包括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还要包括学生、社会的认可度等等,来综合评价融合体育教学的教育效果。
残疾人融合到健全人的体育活动中是残疾人体育追求的最终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纳教育思想认为,如果说残疾人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有困难,那么障碍不是来自残疾人自身,而是来自政策、体制、教育、资源等因素的不完善。这里提倡的体育融合应该是选择性的,不是盲目的,是差别共存与相互尊重的合理性融合、统一性与多样性有机结合的选择性融合、和而不同的适度性融合。
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融合体育教育,在做好上述保障措施的基础上还要加大残疾人高等教育支持服务系统的建设力度;这里的支持服务包括无障碍服务和学习支持服务两类。因为目前我国高等特殊院校的残疾学生以聋人为主,所以无障碍服务可以包括:手语翻译、技术支持 (配备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C-Print和实时字幕等)、咨询等;学习支持服务可以包括:指导、咨询和个别辅导等。在高等特殊教育院校实施融合体育教育,有助于推进我国残疾人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助于我国融合体育教育的进一步推进,直至残疾人体育教育的全面融合。
[1]刘洋,陶玉流,徐建华.融合体育教育:“残健融合”的当代残疾人体育教育发展理念[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4.
[2]BLOCK.M,ZEMAN,R.Includ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 regular physical education: Effects on nondisabled children[J].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Quarterly,1996(13):38~49.
[3]OBRUSNIKOVA,I,VALKOVA,H,& BLOCK,M.Impact of Inclusion in General Physical Education on Students Without Disabilities[J].Adapted Physical Activity Quarterly,2003(20):230~245.
[4]刘永风.新残疾人保障法中残疾人体育相关规定的不足及立法建议[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0).
[5]谢陶.我国特殊体育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5.
[6]马铁.体育经纪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7]吴燕丹,黄汉升.融合与共享:论和谐视域中残疾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体育科学,2008,10.
[8]马明,武红军,谭寒.教育公平视野下残疾人高等教育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