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锦秀
(会昌县西江中学 江西省赣州市 342602)
中国乒乓球多年以来始终处于世界乒坛的巅峰,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十分注重对体育方面后备人才的培养,联合下发了一份有关文件,并在文件中指出“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是普及体育人口培养、选拔 ”。作为初中体育的一部分,乒乓球课余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将学生的体育兴趣充分激发出来,还可以为国家培养、选拔优秀的苗子,大大扩展乒乓球训练体系。
乒乓球运动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随着乒乓球的发展,对乒乓球运动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内容也逐渐增多,范围逐步扩大。乒乓球训练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乒乓球运动作为技能类对抗竞技项目,具有突出的运动特征,及相对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开展乒乓球课余训练对提高初中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有重要意义。
健身意义:(1)乒乓球运动过程中往返速度很快,有较多的落点、旋转变化,参与者需要全神贯注的盯着来球,目光追随乒乓球往返移动。参与者需要时刻将晶状体的屈光度进行调整来适应球的落点变化,促使晶状体、睫状肌产生不间断的收缩、放松,将眼肌能调节能力大大提升,改善了视力[1];(2)乒乓球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尤其是脑部的血液循环,长期进行锻炼可以增强相关肌肉群的弹性和收缩力;(3)乒乓球还是一种有氧运动,对于青春发育突增期的学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4)乒乓球的变化多且速度又快,需要练习者具有短时间内的较强反应及应变能力,能充分的提高人体的神经系统协调性、灵敏性;(5)乒乓球运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对缓解情绪紧张,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竞争意识、合作精神、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一般的中小城镇没有建设专门提供乒乓球课余训练的机构,缺乏健全的心理机制及应有的激励体制,训练制度也不完善,根本不能保证进行乒乓球的正常训练,主观上难以将教师、家长、学生参与乒乓球训练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体育训练的口号只是口头上的表述,许多教育部门和基层的校领导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却并没有充分的正视体育活动的开展。大部分的学校都存在体育设施、器材不健全的问题,缺乏充足的师资力量,特别是一些较为偏僻的农村中学,严重缺少体育教师,体育课流于形式,学生最基本的锻炼身体的目标都难以达到,更枉论为国家培养体育方面的后备力量了。
迫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一部分的学校只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将乒乓球训练安置在次要的位置。许多任课教师为了提升个人的考评业绩,不支持进行乒乓球训练,认为学生参加课余的乒乓球训练是浪费时间,影响文化课成绩。许多学校没有建设专门的体育训练场地,体育有关的相应设备不齐全,相关硬件设施不完善,体育教师专业技能较低,很大一部分学校的乒乓球教师其实是篮球、田径及排球专业毕业的,专业不对口,即使想要认真的进行教学任务,但往往力不从心。乒乓球训练硬件设施经费短缺,设备不完善,建设落后是阻碍乒乓球训练普及、开展的重要原因,另外家长方面也是阻碍训练的因素之一。许多家长存在思想方面的偏差,认为学习竞争激烈、紧张,进行乒乓球课余训练只会影响孩子们的文化课学习,也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进行乒乓训练的开销较大,从而不愿意让孩子参与乒乓球课余训练[2]。
各学校领导以及教师的理念必须改变,充分提高教师对体育训练的认识。将体育训练的健身价值进行扩大宣传,增强学习,将教师、家长、学生的观念转变过来并适当的进行引导,提高对乒乓球训练的重视程度。将乒乓球课余训练的机制以及监督检查机制进行更新、完善,促进乒乓球运动正规化、制度化的发展,加大投资力度,将乒乓球训练的硬件设施更新完善,建设专业的乒乓球训练场地。
体育教学不仅仅只是为了培养选手,为比赛做准备,不能单纯的只注重竞技体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应该注重融入体育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进行体育教育的同时,能够得到身体上的锻炼、精神上的愉悦。充分处理好知识技能和技能体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也要注意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增强乒乓球训练的科学性。
(1)将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强,提高教师的技术水平及教学能力。条件允许的地区可以设立特长班,不限地域进行优异成绩学生选拔,聘请专业的乒乓球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将专业、学习水平共同提高,采用“体教合一”的教学模式,积极为我国的乒乓球事业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针对学生的自身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充分提高教学质量。
(2)促进学生训练兴趣的发展,并指导学生掌握乒乓球训练的基础动作。每个人的身体素质以及个性都是不同的,在进行乒乓球训练的初级阶段,根据不同学生其大脑皮层独特的活动特点,引导学生使用合适自己的固定手法,练习在固定的区域内进行击球,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并改正错误的手法、动作,促进学生可以更快、更有效的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并提高动作的质量。当学生充分掌握技巧技法之后,加强训练的强度、密度,将单位时间内的练习次数加大,充分调动学生运动的兴奋性,对动作质量进一步提高、改进。这一阶段的训练中,促使学生在供球力量大小、速度快慢方面保持一致,逐渐将固定的动力类型进行变化的过渡,一定要注意供球练习的连续性、节奏性。
(3)增强学生反应速度的训练。运动员对各种信号的刺激引发的应答速度就是反应速度,是一个乒乓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训练时击球者将第一板出手后便可以进行送球,将送球距离、供球时间缩短,使练习者从供球的力量、速度以及旋转等相对容易掌握的角度入手,增加球数,让学生通过供球速度、力量、落点及旋转的变化对乒乓球的落点规律进行探究分析,从小区域逐渐发展过渡至大区域,这是训练的中间阶段,不宜过度进行训练,时间不能过长。
(4)增强对一些难度较高的球的训练。如攻近台短球、对打、反手攻球、连续拉弧圈球等。可以采用三人同练的方式,一个人进行供球,一个人负责拉弧圈,另外的一个人则负责接弧圈球,这种练习方式不仅可以将对练的难度问题解决,而且可以轻松地达成各种训练所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行这一阶段的训练时,要加强培养学生依据对方的需求将球送到一定区域的能力,将难度进行相应的提高后再开展三人同练,并适当的将供球速度减慢。
(5)增强对专项素质的培训、练习。乒乓球运动需要运动员具备很高的速度、灵敏素质要求,对力量及耐力也要求颇高。可以通过对击球范围、送球速度的加大、提升来促进练习者加快移动步伐,将练习的密度、强度适当的进行调整,依据个人情况将时间延长,增多供球数量,可以相应的提高学生的耐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顽强、坚韧的意志品格。由于人体素质不同,因此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采取相应的变化练习,供球速度加快了就可以相应的减少练习的时间、组数;对于耐力的练习,可以适当的将供球数量、练习组数加大,延长练习的时间。通过变化落点位置,进行步法移动的提高练习。
乒乓球被誉为国球,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加强乒乓球训练可以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继承、发扬国球文化。对我国人民的各项素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体能专项的深入研究[3]。
在乒乓球的训练中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对基本的动作要领进行掌握学习,积极提高乒乓球技术;体育教师要改变自身的观念及教学方式,摒弃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走改革创新路,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对乒乓球的训练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恰当的运用、掌握时机;针对乒乓球运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思考、分析解决,通过教学实践,将基础学校的乒乓球训练水平提升,为国家培养具有高素质、扎实技能的后备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1]张海菡. 苏州市吴中区中学乒乓球教学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9.
[2]唐三良. 初中体育中的乒乓球训练研究[J]. 新课程(教研版),2011(3):115~116.
[3]张秋道,王成,刘波. 高校乒乓球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 商品与质量(科学理论),2011(8):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