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陆
(江苏省南京市钟山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9)
情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教材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关系,如果教师对教育工作有正确的认识,有强烈的责任感,他就会热爱学生,热爱所教的学科,他对教育工作所产生的感情就是积极的,否则就是消极的。而教师的情感活动在教学语言的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要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全面发展能力,在发展智力的同时促进情感态度等方面全面发展;要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通过教师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展开教学,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主动地探索和认知。利用布鲁纳关于动机的相关理论,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相比传统板书有时会浪费较多课堂时间而言,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这是解决目前大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比较可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下将结合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分析[1]。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2]。大学生情感是样本理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大学教师开始尝试在教学中使用情感渗透的办法进行教学,极大地推动了思想品德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积极地加强对于情感渗透教学的研究以及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其在教学中的进一步地优化应用,是大学生获得良好思想品德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在大学思想品德中实施情感渗透教学的必要性,并谈论了开展情感渗透教学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推动大学体育教学感渗透教学地顺利开展[1]。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步骤的机械性,大学体育教育教学培养出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难以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学失去活力。为此,要切实提高我国大学生体育教育的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移情及对学生的期望作为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既然合情推理是用来探索发现体育知识的一种形式,演绎推理是用来梳理整理体育理论的一种形式,那么在学习体育中就要既学习演绎推理,也有必要学习合情推理,既要学习逻辑思维,又要学习思维、形象思维。而笔者在长期的体育教学中发现,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绝大多数老师的重视,更有甚者武断地加以否定,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弱化和抑制,逐渐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体育的兴趣。所谓想象,实际就是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施以改造加工,产生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它是人脑所特有的,哪怕没有已有事物或符号呈现于眼前,人类也一样可以不受约束地构造出新的符号、事物和关系,极大地阻碍了大学体育课的发展。思维必须以人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只有扎实的基础,才能使学生建立以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为基础的“直观因子”,引发契机,促进思维从低级的感观直觉上升到高级的理性直觉,对解决数学问题或进行创造性探索具有积极作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加强思想方法的积累,存储经过处理的知识精华。
教育中年病人,者只有研究他们,从他们的实际蹦发,按照他们成长的客观规律去施加教育影响,才能把教育要求转化为他们的思想意识和自觉行动。我们的德育理论能否真正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大学生体育教学成长的规律,发挥其对德育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特征是否有深入系统的研究。我们不仅要了解他们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还要了解他们在现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既要从他们的年龄特征上进行分析。又必须对他们生活的特定社会环境加以考察。只有如此,才加强课堂情感教学建设,能给教师搭建起传授经验和交流借鉴的平台,能为教师建立共同学习的机制,能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丰富教师的情感积累,有助于教师专业的提升,由此可看出情感教学建设的必要性。
根据教学设计,在选择的教学环境下,将设计好的教学方案进行落实。一般情况下是教师先布置确定明确的学习任务,然后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协助学习,对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由师生进行总结。教师在讲评某一问题的时候,除了对于共性的问题详细加以分析,对于某些重要问题也要突出给予强调。教学反馈除了依据课堂的氛围感觉,跟学生进行座谈了解和对学生作业进行分析外,还可以参考其他老师的听课评课,从而改进情感课堂教学[3]。
教师职业是高尚的职业,这是社会赋予理想化师德的神圣起点。由于教师在人们心目中被定格为“道德的化身”,因此对师德的要求似乎怎样高也不过分。传统的看法认为,教师应珍惜自己的地位和作用,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工作,把为人民、为集体、为社会忘我工作,多做贡献当作自己应尽的义务,爱岗敬业、不断吸取新知、认真搞好教学、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等等。而且,在遭遇挫折和困难的路途上,还需要努力克服困难,不惜汗水和心血为祖国和集体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等等。教师通过情感教学可以感染学生,让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有效地提高。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构建知识,主动构建所学的知识,并领会其中的意义。课前,同学们预习完成基础知识问题,思考和量力完成探究预设问题,仔细进行体育认知拓展,尝试完成即时检测,交教师批阅。教师批阅或抽查导学案并记录发现的问题为课堂教学做准备。课中,教师引领学生借助导学案这个平台,完成知识建构,着重组织问题探究的展示、争鸣,补充和完善思路,进行知识归纳小结,点拨认知拓展和评议即时检测。课后,整理文本,完成反思。教师在使用本导学案时,坚持学生自主预习,不看不讲;新知学习,不议不讲;课中训练,不练不讲的原则,一般还要布置课后作业。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加强情感交流,让学生能够更加体会到课堂学习就是自我学习,合作学习。
人本主义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强调了过程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关心、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决策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鼓励学生探究、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评价上,要体现多元化的理念,从多个方面全面评价,学生也参与到评价中。在人本思想下教师要懂得语言艺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幽默化语言,注意情感式语言的使用,让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和谐,这样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此种教学观念付诸于实践,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在大学英语听力学习环境方面,教师也应尽量为学生提供适合其自主学习的周围环境和空间。由于产生兴趣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求知欲和对客体肯定的情绪态度,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以这两个方面为基本出发点[4]。
学生对运动的感知,对运动技能的理解和学习,需要有适宜的课堂气氛,而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现代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指出:“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就会被遗忘”。他认为教学的“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的色彩,要引起学生的感受”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1]许洪松.情感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效应[J].内江科技,2008(1).
[2]刘建.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初探[J].中华少年,2002(1).
[3]王凤岐.情感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初步研究[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
[4]任天.体育课中的“成功体验”教学法[J].中国学校体育,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