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留红,张予南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84)
团体操的认识
高留红,张予南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100084)
本文以团体操表演的基本特征为依据,在探讨团体操功能的基础上,认识团体操的价值,旨在人们对团体操能有更清晰的认识,能更加关注团体操的发展,能积极参与到对团体操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团体操;特征;功能
2008年中国举办了奥运会;1990年中国举办了亚运会;1959年中国举行了第一届全运会等,这些受到世人高度关注的开幕式上表演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中国甚至是在全世界已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在中国这种现象最初被称为团体操表演,1990年后被称为文体表演,2000年后被称为文艺表演。这其中实际上蕴含着对团体操认识的问题。由此,以团体操表演的基本特征为依据,在探讨团体操功能及价值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团体操,是团体操理论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每一场团体操表演是在特定场合下,经过3个月到3年的创编和排练,在众多人员的参与下完成的,并在某一个时间段进行现场表演。表演结束后,这一场团体操的表演内容也就被受收藏起来,作为历史资料保存,体现出团体操表演的“一次性”特征。
团体操是在各级单位庆典时进行的表演,亦是在各级运动会中进行的表演,这里的庆典包括了不同级别的庆典,大到国家级,小到各级单位。运动会也包括了不同级别的运动会,如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大运会及各级单位的运动会等。这类表演具有隆重、庄严的仪式性质。
表演中表现的内容有:第一,展示会议或庆典的主题;第二,展示举办方的科技实力;第三,增加开幕式的气氛。
参与团体操表演的人,从职业方面讲可包括运动员、舞蹈演员、歌唱演员、乐器演奏演员、公务员、解放军、工人、农民、学生等。从年龄方面讲可包括儿童、青少年、中年、老年等各年龄阶段的人。团体操表演就是将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组合到表演场地上进行现场表演,其目的是追求个人在集体活动中的身心愉悦,培养个体对团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同时表演要达到很高的艺术效果,给观者带来视角的享受及身心的愉悦。
团体操表演的主题是要体现出“大气势”。具体体现在:表演的主题总是与对人类生命的思考;对各民族的文化诠释;与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息息相关。例如,2008年在中国奥运会开幕式上就采用了“四大发明”诠释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通过道具、动作将队形组合成特定的图案,如会徽、会旗、国家地图、标志建筑等诠释主题;用队形组字直接表达主题;用几何队形图案造型并借助旁白和音乐赋予表演一定的含义以诠释主题。
由一列或一路队形对团体操进行单线条的直线、带角、弧形、圆形和异性构图;二列或二路对团体操进行双线条的直线、带角、弧形、圆形和异性构图;三列或三路(或更多)对团体操进行多线条直线、带角、弧形、圆形和异性构图。
构图的方法有分裂法、合并法、分散法、聚拢法、高低起伏法、色彩变化法、交叉移位法、前后移位法、动静结合法和以面衬点法10种方法。
通过构图方法可使图案进行渐变和突变,使一个图案造型变成另一个图案造型。
动作表演是实现团体操队形表演艺术化的途径:第一,团体操构图完成后,通过完成队形的动作表演实现其图案的艺术价值。团体操动作表演是个体融入到整体中的表演;第二,队形上的每个人的动作虽然简单,但每个动作则必须是规范的,这种规范具有很高的技巧性;第三,团体操中的“特技”动作表演是建立在原有特技表演演员拥有的技术上的,它不是在创编后才开始训练的;第四,特技表演往往是构图中的亮点表演;第五,创编是追求规范表演与特技表演高度的统一。
道具分为手持道具和在道具上两类。手持道具表演,首先,产生了色彩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具有“大色块”的特点,大色块是诠释“大气势”的手段之一;第二,手持道具的表演具有点明主题的效果。例如,手持麦穗表示“麦田”;手持蓝色布条进行波浪动作的表演表示“大海”等;第三,手持道具表演是图案造型“突变”产生新的图案造型的方法之一。
此外,手持道具和在道具上两类道具与色彩、队形、动作协调统一体现了团体操创编的复杂性以及道具材料的多样性与科学技术的结合亦为人们想象力的释放提供了可能。
“大色块”的构图是团体操表演所特有的,这与团体操表演的场地大、人数多相关联。
这种“大色块”有全场统一的色彩,也有两种以上的色彩。在两种以上的色彩中,色彩的搭配是关键,如服装色彩的搭配、服装色彩与道具色彩的搭配、主色彩与次要色彩的搭配等,通过和谐的色彩搭配创造出美轮美奂的色彩景观。
音乐在团体操表演中具有指挥作用;旁白在团体操表演中具有说明主题的作用;礼炮是团体操表演所特有的。
翻板背景始于第二届全运会团体操表演,亚运会达到高潮,此后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翻板背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今天随着人们的生活观念转变,低碳生活的提出,翻板背景是否重新回来我们将拭目以待。
2.1.1 具有容纳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参加表演的功能 这是由于团体操表演是由专业演员、运动员和业余演员同场进行现场表演这一特征所决定,将专业演员、运动员和业余演员组合到表演场地上进行现场表演,同时达到很高的艺术效果,是其他任何现场表演所不能够企及的。
2.1.2 构建和谐团体的功能 这是由人群特征(专业演员、运动员、工人、农民、学生、解放军等)和构图特征这两个特征所决定的。每一个人在表演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位置,并在自己的位置上为集体做出自已的贡献。也就是说,团体操表演是“个体融入到集体中的一个表演”。通过成功的完成团体操表演,每一个个体都会获得在集体活动中的身心愉悦,进而达到构建和谐团体的作用。
2.1.3 具有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社会文化、企业文化等功能 这是由于团体操主题特征所决定的。例如,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采用不同的雕塑形象“诠释对人类生命的思考”。
2.1.4 具有丰富人民群众生活,增强人民体质的功能 这是由于团体操的构图、动作的特征以及排练过程和表演所决定的。通过基本动作练习到图案组合,听口令到听音乐,分段到合成等环节的练习,从单个动作的完成到大家之间默契配合,再到整齐划一的完成全套动作,培养了人们热爱集体、顾全大局的观念,同时丰富了群众的生活,增强了人民体质,使每一位参与者终身难忘。
具有经济投入大、经济产出小的功能。这是由于团体操表演“一次性”的特征所决定的。
团体操特征决定了团体操必将向着高科技、艺术化方向发展。最具代表性的高水平团体操表演是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团体操表演。
萨马兰奇说过:“奥运会的开闭幕式主要用来向不计其数的观众展示举办国的文化。”从奥运会的历史传统来看,奥运会的东道主都是利用开闭幕式向全世界展示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由于世界各个国家的文化有着迥然不同的特色,主题以及创作者的审美修养和思路不同,历届奥运会开幕式上团体操的表演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风格,有古典式、史诗式、抒情式、颂歌式等,使得表演典型地反映了主办国文化风俗特征和民族审美趣味。奥运会开闭幕式4年一度,但是人们绝无雷同重复的感觉,每一届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吸引力,每一届都有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开闭幕式的设计者总是不遗余力地将自己民族独具特色的东西展示给世界。因此,奥运会开幕式团体操的表演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它体现了团体操的最高水平。
由于团体操的表演是展现社会团体、学校的文化,追求个人在集体活动中的身心愉悦,培养对自己、对团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为目的的。因而,在中国团体操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手段。
首先,团体操排练适应了现代体育课的素质教育。团体操排练,是大兵团协同作战。从教师一遍遍地传授各种动作的要领,到学生掌握,再到学生表演自如,这一过程能够密切师生关系,增强师生的相互沟通。
其次,团体操动作的训练可以提高同学的审美情趣。通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在动作协调、节奏准确、形体美等方面的审美意识,初步体验到动作的整齐美、对比美和夸张美。
第三,通过团体操的排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思维更为活跃,性格更为开朗,勇于、善于表现自己,提高了他们上好体育课的自信心。
第四,团体操的表演可以使学生体验成就感。团体操表演完毕,学生的心中总有一种无法说出的自豪和成就感。这有助于鼓舞他们日后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
团体操表演的“一次性”特征导致了团体操的经济价值较低,体现在道具使用率低、服装使用率低、创编复杂、排练时间过长、评判标准单一,致使很多单位在要进行团体操表演决策前犹豫不决,要改变这一状态,就必须对团体操的负向功能进行改造
3.3.1 团体操的普及需要“大团体操”理念的建立 发扬团体操的正向功能必须建立起“大团体操”的概念,即在学校班班可以自编,人人都可参加的,大众团体操练和表演。
最大限度地改造“一次性”表演的负向功能。我们认为应根据团体操的要素,制定团体操比赛的规则。科学的团体操比赛规则的制定,是班与班、学校与学校等进行团体操比赛的前提。因此,团体操比赛的诞生,团体操的理论研究必须先行,只有对经典的团体操表演中的主题、色彩、道具、声音、服装、队形、动作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可行的团体操比赛规则。
3.3.2 团体操形成普及势态需要有科学技术的支持 团体操要在学校普及开来,应做到3个便捷,即“便于创编、便于理解、便于练习”。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
团体操表演,创编是关键。它是团体操练习和表演的依据,它决定团体操的练习时间并直接影响到团体操表演的整体效果。然而即使在创编时,很多教师都能做到充分酝酿、反复推敲、仔细研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还不能得到动态的效果。因此,在排练过程中还会用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引起学生和家长的不满。
因而,通过电脑模拟团体操表演方案,即“电脑谈兵”,将设计编排好的方案直观、高效的呈现给创编者,模拟现场表演,把将要呈现给大家的表演制作成相关动画(三维或二维动画),使表演者在排练前做到心中有数,从而缩短彩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开支,达到通过团体操表演反映学校的精神文明水平和体育运动水平内涵的目的。这便是使团体操在我国形成普及势态的关键所在。
4.1 由于团体操的表演是展现社会团体、学校的文化,追求个人在集体活动中的身心愉悦,培养对自己、对团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为目的的。因而,在中国团体操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手段。团体操的正向功能使团体操向着普及化的方向发展。
4.2 发扬团体操的正向功能,最大限度的改造“一次性”表演的负向功能。必须建立起“大团体操”的概念,即在学校班班可以自编,人人都可参加的,大众团体操练和表演。科学的团体操比赛规则的制定,是班与班、学校与学校进行团体操比赛的前提。因此,团体操比赛的诞生,团体操的理论研究必须先行,只有对经典的团体操表演中的主题、色彩、道具、声音、服装、队形、动作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可行的团体操比赛规则。
4.3 团体操要在学校普及开来,应做到三个便捷,即“便于创编、便于理解、便于练习”。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即“电脑谈兵”,将设计编排好的方案直观、高效的呈现给创编者,是“大团体操”从概念走入实际操作的关键环节。
[1] 张予南、高留红.团体操[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 毛学信、刘西玉.中国团体操[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
G837
A
1674-151X(2012)07-146-03
投稿日期:2012-03-16
高留红(1961 ~),副教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