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莉芳
(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高校通过武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思考
马莉芳
(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高校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传播终身体育知识的主要平台,在高校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可以发现武术独有的一些对大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优势。文章通过合理的教学引导和其它途径有策略地利用武术的独特优势,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和技能。
高校 武术 终身体育
在当前大力倡导全民健身的热潮中,终身体育的思想逐渐被广大群众所接受,高校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衔接社会体育的关键环节,应该是传播终身体育知识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主要平台。
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与奥林匹克的主体运动项目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身体锻炼方式,还不断追求“心”的修炼,内外兼修,其中蕴涵着独有的、丰富的、强大的精神教化意义,对大学生具有实用价值。并且武术独特的体育美感也对大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武术优于其它大学体育项目的可操作性,也使其适应不同季节和不同条件的高校。所以,在大学生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高校武术运动的一些优势。
武术的健身思路,动作方式和规律可以使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得到有效锻炼。通过长拳中分明的手、眼、身法、步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肌肉力量和骨骼强度,并建立良好的动作节奏感,提高协调性;太极拳化劲蓄力,以柔克刚,刚柔并济,用意不用力,其中的气息运动及意念参与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人的心志意气,并通过呼吸的配合,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得到调整和提高,从而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未习武先学礼,未习武先学德”是习武的首要条件,也反映出历来武术育人的准则。武术底蕴中的尊师重教,以武会友,讲礼守信,见义勇为等美德是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武术的锻炼,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培养学生勤奋、刻苦、诚实、勇敢和坚韧的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同时还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对当代大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具有指向和强化作用,能达到改善人格的作用,可以使大学生产生较浓厚的兴趣。
大学生活是学生从家庭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经济支配能力和自主的社会活动范围,另一方面开放的校园环境和复杂的各种社会状况对大学生,尤其是女生的自救能力也提出了要求,不能建立稳定安全感的大学生没有办法进行高效的学习生活。武术讲究攻防进退,具有格斗防身作用,尤其是具有对抗性的散手、推手和短兵结合其它自救常识技能,为大学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供了帮助,使学生建立稳定的安全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各种社会交往中去。
武术,尤其是套路表演,是难度和美观的高度统一,是肢体动作的力度、速度、准确和节奏的完美结合,并且每个动作都必须结合人的精、气、神,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带给人无与伦比的美感体验。学生在美感体验中欣赏武术,不但丰富了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还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兴趣,增强了学习武术和锻炼身体的动机。
大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体育基础、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不同,同时对体育的理解也有差异,而武术练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快可慢,有难有易,运动量也可大可小,可以达到不同学生的锻炼需求。例如,男生可以选择舒展大方的长拳或器械套路练习,女生可以选择以身法为主的八卦进行练习,体质差的学生选择舒缓轻柔的太极拳,爱好竞技实战的学生选择散手和推手进行练习。总之,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选择合适的武术练习内容。
游泳和体操项目需要场馆和周到的保护措施才能进行,田径和球类项目,需要足够数量的器械满足学生练习,而且一旦出现雨雪或降温天气就不能进行,这样就对高校的硬件条件提出相应要求。在高校常见的体育项目中,武术运动没有天气、场馆和器械的限制,便于开展。武术活动在室内或室外都可以进行,对场地和气候条件的要求不高,只要有不大的一块空地就可以了,而且除了器械套路,还有徒手套路,对于硬件条件有限的高校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首先,基本功练习应该是武术学习的关键。武术中的不同项目非常容易产生迁移,比如掌握了长拳以后,在学习刀术套路时,会更加容易学习掌握。而使得这些项目能够产生正迁移的共通内容就是基本功,在武术教学中应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可以使学生学习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建立学习武术的信心和兴趣,为终身体育行为打下稳固的基础。另外,基本功训练可以加强对武术文化的理解。鼓励学生树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习武思想,在不断的训练中觉悟武术的博大精深。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绪,由于基本功练习非常辛苦,而且重复单调,使得学生容易厌学。多用肯定教育理念鼓励学生,表扬学生,使每个练习者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
武术发展要做到内外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制约,武术教育同样也要做到内外平衡。众所周知,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称之为文化,根本在于武术不仅是人体的训练,即“外练”过程,还包含着深刻的人生感悟,智慧、修为、哲理、操守已经渗透在武术的一招一式中,对大学生的人格教育有很大的益处。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这对武术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但要钻研武术文化,对教授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感悟某个武术技能环节中承载的人生意义,还要有熟练的教学方法,自然合理地在技能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的内容,润物细无声。继而使学生认识到武术的无穷魅力和强大的实用价值,选择武术成为终身相伴的健身健心的体育活动方式。
武术的美感价值是不容置疑的,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在高校的各种文体活动中加入武术的表演或是竞技内容,或是定期举行武术专门表演或武术影视欣赏等活动,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可能被武术的美感深深吸引,精神愉悦,身心也得到放松,同时慢慢从欣赏武术到了解武术,从学习武术到热爱武术,最终确立了终身体育的意识。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教育内容中除了安全意识的培养和事故中的逃生技巧之外,还应该有实际的防身技能的教育。武术中的散手经过简化,降低要求进行教学,可以适合普通大学生训练掌握。这个过程不但提高了学生保护自己或见义勇为的能力,还宣传了武术的实用价值,为学生接受武术和从事身体锻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军训教育是大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项教育内容,其核心价值有两个,第一是爱国主义内容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第二是人格教育,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武术教育恰恰包含着这两种教育内容,大学生在军训过程中应该掌握一套系统完整的拳术套路,用“尚武精神”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武并重,自强爱国。总之,通过军训中的武术操练认识到国强、民强和自身锻炼之间的关系,赋予终身体育更丰富的内容。
武术运动从1962年就列入我国学校体育的教学大纲,至今已有50年,已经普遍存在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中,甚至是一些高校公体教学的主打精品课程,但是整体一直不温不火。这与武术本身的发展困境和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有关。
需要我们重视的是,常规教学形式之外需要有更多的规范武术俱乐部发挥作用,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有更多专业的武术师资投身武术宣传和课外指导,使大学生建立有多种渠道了解真正的武术,产生学习动机。有更多的民间名家和武术影视明星走进校园,利用他们的学识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启发学生,影响学生。
通过以上列举的一些途径发挥高校武术运动的优势,使大学生可以在多姿多彩的形式中建立对武术的正确认知,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形成行为意向,在武术运动中受益。在不断的受益提高过程中,学生一方面掌握了自身喜爱的锻炼健身方式,同时也建立了终身体育的意识,提高了高校的终身体育教育效果。
另外,我们也可以在利用武术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过程中继续思考,尝试解决中国武术的传承、传播和发展等相关问题,一举两得。
[1]张 琦. 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J].体育科学,2004(1).
[2]乔凤杰.中国武术与传统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化出版社,2006.
[3]王 岗.武术发展中的“文化围城”现象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
[4]黄春林.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现状及培养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12).
[5]秦志明,张峰岩等.论高校武术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3(4):59-60.
The Thinking of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with Wushu in Collegse and Universities
Ma Lifang
(College of Sports and Art,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Shanxi 030051)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the main platform where we spread the knowledge and awareness of the lifelong physical training.We can find some unique advantages of Wushu compared to common sports in college sports.It really works to help students build life-long physical awareness,develop skills and form habits of lifelong sports that we use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Wushu through teaching and other reasonable mean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ushu lifelong physical education
G85
A
1004—5643(2012)03—0067—02
马莉芳(1980~),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