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刚强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21)
回顾中华武术的发展历程,可以用历史悠久、道路曲折来概括。现代武术在竞赛、科研、学校教育、民间活动、国际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各项巨大进步,是人们在其发展过程中,勇于探索的结果。从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矛盾也是武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贯穿于武术发展的始终。现代武术发展取得的成就,不能终结武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武术会面临新的矛盾。武术领域内的专家与学者对现代武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在进行激烈讨论。“中华武术在文化的传承上,缺乏一种能统贯全局的文化理念来影响武术界,乃至礼仪的教育与传承;在技术上,缺乏以共通的核心拳理与武道哲学思想来统领影响各个门派的传承;在体系结构上,缺乏一个能够共通共享统一而开放的体系和平台,来促进武术的整体推广和共通发展”。“必须得承认,仍有许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甚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管理体制上的问题,有基础理论和技术导向的问题,还有传统与创新之间的承接问题,以及如何向世界和如何与世界主流体育文化接轨的问题。”以上两段论述表明武术在理论、文化、技术体系、传承、创新、国际接轨等方面存在问题。武术项目的核心内容是武术文化与技术体系,如果现代武术的核心内容出现问题,则表明现代武术项目存在缺陷。
项目发展是现代武术发展的主要矛盾和重要问题,处理好这一矛盾,现代武术发展中的其他问题将迎刃而解。当此之际,分析现代武术项目发展的问题,探讨现代武术项目的发展趋势,寻求现代武术项目发展的科学理论,重新建构武术项目体系,将对武术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现代武术可划分为传统武术、大众武术、竞技武术、学校武术等几种形式。从武术分类来看,它们都是武术的组成部分,看不出它们与武术项目发展存在什么问题。但现实情况则是各类武术的内部和相互之间已是矛盾重重。
1.1 打与练之间的矛盾
套路运动和搏斗运动都是竞技武术的两个运动形式,当前多数版本的武术概念也是这样表述的。由此可以推断出,练习武术既要练习套路,也要习搏斗,两者相辅相成。然而,在目前的武术实践活动中,以竞技武术套路为统领的套路运动和以散打为龙头的搏斗运动分别成为独立的体育项目,各立门户,形成了打练分离的局面;即习竞技武术套路者不习散打、习散打者不习竞技武术套路的奇怪现象。面对这两武术精英项目,习武者只能感叹“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再看目前在中国个城市流行的跆拳道与空手道等国外武术项目,无一不是打练结合,练习这些项目的习武者可谓一举两得。从技术层面讲,国人更愿意接受打练结合武术项目,这也是很多国人选择练习国外武术而忽视中国武术套路和散打项目的原因之一。
1.2 文与武之间的矛盾
武术文化是当今武术界研究的热点,现代武术也一直以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的武术文化而自豪。事实上,现代武术存在严重的重武轻文、文武分离,丰富而优秀武术文化是武术历史上的事,也许未来武术也能拥有。现代人的武术著作,技术类书籍,全文尽是技术文字表述,很难找出其拳理、礼仪与文化,乃至传统武术的书籍也是如此;武术理论或文化类书籍通篇是武术文化与哲理,而无技术可言,所论述的武术哲理与文化通常属于历史武术,此类高雅的书籍深受武术专业的硕士、博士和大学教师等高层武术人士的青睐,但能对现代武术文化进行科学而深入研究的书籍则很少;现行的武术教材,无论是大中小学的武术教材,还是段位制教材,均缺少武术文化、礼仪与哲理等方面的内容,说明武术文化和武术文化研究尚未与现代武术项目和现代武术教育实践融合在一起,所以认为现代武术项目重武轻文、文武分离,并非言过其实。“言之无文,行之不远”。缺少文化支撑的现代武术项目,在国内面临的跆拳道、空手道等国外武术在培训市场方面的威胁,在国际推广的道路上,亦是举步维艰,这与现代武术重武轻文、文武分离的现状有着必然联系。
1.3 大众与精英之间的矛盾
即竞技武术与大众武术之间矛盾。武术冠军可谓是武术精英,练习武术的广大人民群众则是大众。以竞技武术套路为例,武术冠军练习的武术技术,绝大多数内容成为了现役运动员的专利,教练员和退役后的运动员只有在工作必须的情况下,才会练习或示范套路的技术动作,一般情况下,他们练习竞技武术套路技术的机会很少。普通的习武者对高水平竞技武术套路只能是望洋兴叹,但他们选择了武术冠军不同的练习内容。也就是说,武术精英与冠军的先进技术无法引领大众武术发展的潮流,大众武术也不能从武术精英哪里获得指导与帮助,从而导致大众武术与精英武术发生隔阂,使武术精英脱离大众,失去群众基础。所以,武术精英与武术大众之间的矛盾同样阻碍现代武术的发展。
1.4 传统与创新之间的矛盾
即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之间的矛盾。从武术的发展历程看,竞技武术的基本内容来源于传统武术,它们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通常来讲,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的新事物,必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并为人们所接受。几十年来竞技武术套路一直是现代武术发展重点,但整个社会人群对竞技武术套路的关注程度却越来越少减少;几十年来竞技武术套路的技术体系已在求新、求变,经过教练员、运动员和大量科研人员精心设计的套路,在赛场上精彩展示过后,很快就成为过时的技术。接下来他们进行新一轮武术套路技术创新,创新成果的命运仍是昙花一现,成为浮云。传统武术情况却相反,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八极拳等流派,在这些传统武术中广为流传的拳术会让现在人们痴迷的推崇,历久不衰。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之间传统与创新的反差发人深思。
1.5 健身与伤病之间的矛盾
武术具有健身功能,为历代国人所认同。很多武术家因年幼体弱多病,才拜师学艺,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不仅消除了病痛,而且成为了武艺超群、德高望重的武术大师。现代技武术的冠军,他们经过层层选拔可谓是万里挑一,不仅身体健康,而且各项身体素质会远远超过同龄人。但是经过几年的竞技武术训练,可能取得了冠军的荣誉,但是退役时则伤痕累累。在健身功能方面,竞技武术和古代武术表现截然不同效果。如果说散打运动在实战中会被对手打伤,应属于外来不可控因素,那么竞技套路则是只要练习就可使练习者受伤,而且训练水平越高,受伤情况会越多越严重。竞技武术的伤病想魔咒一样,破坏着运动员的冠军梦想,驱散习武术者的热情,为竞技武术推广铺设了一条障碍。
1.6 现代武术技术体系与现代体育技术体系之间的矛盾
现代体育中,任何一个现代体育项目都必须具备体育的一般普遍特征,还必须具备项目自身独特的、排他的文化与技术体系,即现代体育项目的共性与个性,这是任何一项传统运动成为现代体育的必备条件。现代武术的体育共性不存在问题,问题存在于其体育个性的内部矛盾。例如,无论是球类项目: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还是技击类体育项目:拳击、跆拳道和空手道,他们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体系,并且各自项目内的技术标准绝对统一,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国家的练习者都是同一技术标准。现代武术项目技术体系则不具备现代体育项目这一技术特征。在竞技武术中,套路与散打拥有各自不同的技术体系、规则和练习人群。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技术体系和练习人群也不同。传统武术的技术体系更为庞大,它们分布在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技术人群,这表明现代武术项目间庞大而各异的技术体系与现代体育项目技术体系标准统一的特征存在矛盾,不符合现代体育项目要求。当现代武术追赶体育这趟快快车时,庞大项目和技术没有给其带来强劲的动力支撑,反而给其增添了诸多不便。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现代武术遇到的矛盾与问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矛盾,是客观的自然存在的,任何历史发展阶段的武术都不能避免的。不必因武术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矛盾,而陷入自卑,悲观、绝望,任何矛盾和问题都有解决的方法,只要能够正视这些矛盾与问题,勇于探索、科学研究,现代武术发展必然会经历“柳暗花明又一村”。迎来有一个崭新、辉煌的发展时期。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竭;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文中“得一”即得道。万物得道方能生存与发展,否则将会消亡。因此,发展现代武术前提条件是找到发展武术之“道”。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武术发展中,竞技武术套路与散打各自独立发展,并形成了武术技术的打练分离;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和大众武术之间也发生分离,形成各自发展的局面;传统武术各流派在全力以赴发展与推广自己的项目。分项、分类发展是现代武术的发展现状。“分”成为了现代武术无形的规律始终指导之现代武术的发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人们对事物在历史中发展规律的总结,同时也是现代武术发展过程的真实情况。现代武术在经历了分项、分类发展之后,整合统一发展则必然成为现代武术发展趋势。在20世纪武术家中,霍元甲创立的精武武术与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均是对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武术进了整合,并且对当时的武术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现代武术发展可以从历史中得到启示。
将武术中打与练的技术体系融合在一起,将武术文化研究与技术体系融合在一起,将不同项目与类别的武术融合在一起,将不同项目的习武人群融合在一起,将武术所有的优势整合在一起,消除其内部各项目间的矛盾,使武术成为一个健全的现代体育项目。此乃现代现代武术发展之道。
“囊括万物,裁成一相”,是对现代武术项目重新构建目标与具体操作方法的高度概括;即对现代武术庞大的项目体系,进行归纳、梳理、整合,使其成为涵盖武术万象的一个现代体育项目。
3.1 现代武术项目的技术体系构建
武术技术属于武术基础领域,是当前武术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从武术技术发展史看,它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发展步骤,可以认为武术技术源于“一”。源于一,必能归于一。重新构建现代武术技术体系是武术项群变为一个武术项目,即将众多武术项目与所包含的武术技术归为一个项目之下。具体方法如下。
构建打练结合的终身武术技术体系。打练结合、武术一生是历史上武术家的真实写照,也是现状习武者的梦想,更是现代武术发展的目标。从人一生的生理发展规律和武术的学习与训练过程看。武术技术体系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技术内容,适应从少儿开始练习至青少年阶段的练习者;此阶段练习者人体器官和运动能力一直处于生长与提高阶段,武术技术应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原则,以练习技术为主,打的技术内容比重应伴随练习者的年龄增长和身体、心理素质、技术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增加;该部分技术应源自现代竞技套路、散打和传统武术的基本技术,将其整合成一个可以逐步提高练习等级的分层技术体系。第二部分是技术内容,适应青年练习者,此年龄段的习武者身体器官功能和身体与心理素质处于人一生中最佳时期,并且通过前一阶段的武术习练,习武者已储备良好的技术基础和一定的实战心理素质,竞赛、拼搏与胜利的欲望强烈;此部分技术应以打与练并重,打的内容主要是实战技术,练的内容主要是练习实战技术和部分传统拳(八极拳、南拳、形意拳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逐步提高等级的技术体系。第三部分是技术内容,适合中年、老年练习者,此年龄阶段的练习者,身体器官功能与身体素质处于自然下降趋势,健身是此阶段习武的主要任务;此部分技术开始阶段仍以打练结合为主,打的技术内容比例应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直至发展为单纯的练习技术,此部分内容应以传统武术项目为基础,可将不同的传统武术项目(八卦掌、太极拳、佛家武术、道家武术等)作为不同等级水平的练习项目,通过三个部分的技术整合,将竞技武术套路、散打和众多传统武术项目融合为一个武术项目。
3.2 现代武术项目的文化体系构建
中国武术原本就是一种身体文化,同时也吸收了儒、道、释等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是武术所包含传统文化,方使武术彰显出与其他体育不同的特质。事实上,作为传统体育项目的现代武术,其文化主要包含传统文化和体育文化两个方面,所以,重新构建现代武术文化体系需要做两项工作,即构建现代武术的内在传统文化体系和外在体育文化体系。
构建现代武术的内在传统文化体系;现代武术所蕴含传统文化主要是儒、道、释三家,对儒、道、释三家文化进行梳理与整合,将其文化内容融入现代武术技术体系的每个不同级别之中。具体操作方法:武术技术体系的第一、二部分,所针对的习武者是少儿至青年,应以儒家文化为主,适当的选择一些佛家与道家的文化,这样能适合习武者的成长与习武需要;武术技术体系的第三部分,所针对的习武者是中老年人,深层的儒、佛、道文化更能指导他们习武与生活,所以在此阶段安排儒、道、释文化内容,非常有助于其练习太极拳、八卦掌、佛家武术与道家武术等武术项目。
构建现代武术的外在体育文化体系。现代武术属于体育,所以必须建立其独特的体育文化体系。如在竞赛、场地、服装、器械、传播手段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文化特色,使这些外显文化内容既具有武术项目特色,同时又能展示现代体育文化元素。
新中国的武术发展一直归属于体育的范围内,进而决定了现代武术的体育定位,目标是面向世界推广,努力发展成为世界体育优秀项目。发展现代武术,项目建设是基础,只有在健康的项目上构建的武术宏伟蓝图才能变为现实。现代武术项目内部出现的诸多问题,使现代武术在体育的发展道路上处处受阻,已经影响到它的未来发展。通过回顾与分析现代武术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得出对各个种类的武术进行整合、重新构建武术项目,已成为现代武术发展的首要任务。现代武术项目的重新构建包括其技术与文化体系的重新构建;通过武术技术的整合与统一标准,使武术由体育项群成为单一的体育项目;通过武术文化整合与创新,使武术既包含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又具备时尚的现代体育文化。
[1]南怀瑾.论语别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朱立元.接受美学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3]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价[M].北京:中华书局,1984:218.
[4]邱丕相.中国武术文化散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国家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6]钟海明,马若愚.中华武道概论[M].北京:中国民主法治出版社,2009.
[7]戴国斌.武术身体的文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
[8]栗胜夫.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中国武术的发展方略[J].体育科学,2008(9)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