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

2012-08-15 00:54唐海欧唐吉平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1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湘西武术

唐海欧 唐吉平

(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湘西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

唐海欧 唐吉平

(湖南城市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本文以实际调查为研究基础,充分利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用辨证的思想来思考湘西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湘西 传统武术 文化遗产 保护

湘西传统武术具有传奇的色彩,是作为区域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但由于特殊的地域因素,湘西传统武术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缺陷和不足,这些缺陷和不足严重影响了它自身的发展,因此如何有效地继承并保护好湘西传统武术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1 传统武术概念界定

传统武术是在中国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以套路、散手包括功法练习为有机活动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形式,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方式”。

2 湘西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现状

2.1 湘西传统武术文化史料遗产的挖掘整理状况

长期以来武术主要是以口传身授的形式世代相传,有关武术的文献资料遗留很少,而且散存于民间,在早期的挖掘整理过程中,从民间挖掘出一批珍贵的东西,许多技艺和实物,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因为过去重文轻武,所以许多武术资料未能得到有效保存,大部分文献都只以手抄本形式流传,这也就显得极其珍贵。群众性的挖掘工作,在过去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通过挖掘整理工作,不少土家族、苗族拳师,口述或撰写了几十万字的有关资料,有的在刊物上刊出,有的编撰成书,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

2.2 湘西传统武术传承人的保护状况

对传承人的认定和保护,目前情况并不乐观,许多技艺传承人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对于湘西湘西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2007年3月湘西自治州下发了《关于印发湘西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这是我国第一部地方政府制定的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规,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传承人的利益。虽然有这样一则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规出台,部分传统武术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下拨了相应的保护资金,但也是“杯水车薪”。

2.3 湘西传统武术传承内容的保护状况

湘西传统武术种类繁多,传承内容十分丰富,除了徒手、器械、点穴、硬气功等方面的内容外,同时还包涵了哲学、医学、礼仪等方面的文化。无庸置疑湘西传统武术将身体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融为一体,但是现实的传统武术内容传承不能包括武术的全部内涵。由于练习湘西传统武术的人群逐渐减少,大部分的武术内容处于传承危机当中,有些已经因为传承人的年迈或离去,使得这些传承人掌握的技艺濒临失传的境地。

3 制约湘西传统武术文化保护的因素

3.1 观念守旧

传统的武术原有着自己的许多理论……,在完成自身现代体育项目转化的过程之后,它的理论却没有能从总体上完成这一转化,许多过时了的东西仍旧被保留下来,甚至被奉为典则。加上武术界长期以来有着重技术、轻理论的倾向,因循守旧的习惯势力比较顽强。湘西传统武术根植于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之中,由于文化的不断更新,导致我们现代人难于理解以前的拳理拳论,而现代西方体育则简明丰富,便于学习,容易易接受。

3.2 传承机制落后

许多年来,湘西传统武术技艺传承保守,一直沿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承着,师徒之间单线传授或者家庭传承成为两种最主要的传承方式,这两种传统传承方式极易产生狭隘的思想意识和保守的观念。不能及时更新换代,严重制约了传统武术的传承,使其几乎处于“后继无人”的境地。传统武术其师徒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父与子或是翁与婿。传承机制“血缘化”倾向导致各门派在技艺上的存在很大的区别,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和传统,并在各门派之间互为保密,处于秘密的封闭状态。并且在同门或同派弟子之间又有差别,如某一门派的“直系传人”、“关门弟子”或“得意门生”等,都属轻重不一的实际例子。对于某一技艺门派的传承来说,这种传承方式,其受体面无疑是窄小的,这就渐渐导致绝大部分的学徒学不到本门技艺的精华。

3.3 缺乏对外交流与合作

传统武术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笔巨大的财富,各民族都存在有传统武术,风格各有千秋。自古以来都有武术门派之争,而武术门派是在封闭的环境里产生的,各武术门派都希望本派功夫成为绝技,大多排斥外派武术的流入,闭门修炼,与外界交流甚少。各民族、各派的传统武术受不同地域以及门派创始人生活习性的影响,风格千差万别各有千秋,可谓是“十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湘西传统武术文化虽具本民族特色,但是并没有往外走的更远。湘西的相对闭塞的地域环境对传统武术的传播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样必定造成外界对湘西传统武术的了解。

3.4 缺乏政策的指导和资金的投入

目前,虽然在全世界掀起了非物质文化保护的热潮的背景下,我国各地许多组织部门也陆续加入到了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队伍当中。湘西许多民俗、民间文化传承者响应全国非物质文化保护,也纷纷申请了各级非物质文化保护,场面可谓是空前热烈。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性的指导和缺乏相应的经费支持,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收集整理、研究、宣传的专项经费未能到位,阻碍了民族民间艺术保护、扶持活动的开展,因此湘西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工作也举步维艰。

3.5 缺乏可行的竞赛激励机制

笔者拜访过一些民间拳师,据他们介绍,他们曾参加过一些武术比赛,比赛过程中获一等奖的大多是学竞技武术的,真正有功夫的拳师顶多是二、三等奖。他们认为许多竞技套路,大多是花架子,重欣赏价值,而轻技击价值。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笔者认为某些武术比赛裁判大多数是学竞技武术的,并且规则是按竞技套路的评判标准执行的,对传统武术拳师缺乏肯定,许多真正的有功夫的民间传统武术拳师的积极性因此受到严重挫伤。

3.6 现代体育的强烈冲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作为大众生活的一种娱乐方式不断地被接受,参与体育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加,特别是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有增无减。体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给人们带来了乐趣和健康,使得参与体育成了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体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统的体育运动原有的吸引力正逐渐减弱,而现代体育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以西方体育为标志的现代体育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主流,因为现代体育加强了现代人际之间的交流,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主要方式。

4 湘西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

4.1 增强对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通过各种渠道增强人们对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不仅仅把它当成一种技艺,更重要的是要把它看成一种文化来对待。传统武术文化对广大未成年人有传统文化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作用不可估量,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扩大对未成年群体的影响。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要积极开展对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把传统武术蕴涵的各种深层价值以媒体的形式展现于大众。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传统武术文化遗产有关内容及其保护工作方针进行宣传展示,普及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营造保护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4.2 选择和确定重点保护内容,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样界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展现、表达、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制品和文化空间。”

湘西传统武术的存在方式是依靠特定的人群或个体的身体动作行为过程被表现的,归结于“身体文化”和“活态的人文遗产”,如传统武术的练功方法、技法、技能、传统武术套路等,都是传统武术最最本质的行为传承,也是我们进行传统武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

围绕传统武术文化遗产最本质的行为传承内容,与这些内容紧密相关的文化遗产,如练功遗址、武术器械、服装、武术典籍、拳谱、文物遗迹、民俗武风等,这些都应该包含在武术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内容之列。

4.3 确定保护区域和保护带

确定湘西传统武术的保护区域和保护带,是有效保护传统武术发展的重要前提。

要大面积对湘西传统武术进行保护,需要各方力量共同参与,难以准确到位,因此应从实际出发,可以将湘西武术之乡花垣县的麻粟场镇金牛村、沪溪县城浦市镇的“入云山寺”、凤凰县苗区、吉首矮寨等区域先行作为湘西传统武术的重点示范保护区域和保护带,但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其他地域的传统武术的保护,将力量略有轻重的分配,把重点保护地区的传统武术保护好,形成成熟的保护模式以后,再进一步推动其他区域的传统武术的保护。

4.4 改善传承机制,重视传承人的培养

传统武术传人是武术文化存在的根基。武术是人们在原始的劳动过程中创造、发展、积累下来的一种身体技艺。“人”在这一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没有“人”这一载体,武术文化也无从说起,更谈不上武术文化的传承。因而,在保护武术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必须把“人”这一武术文化的核心载体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来考虑,保护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样也就保护了传统武术的根基。

4.5 纳入群众健身文化活动,实现活态保护

对湘西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工作,要用辨证思想来对湘西传统武术文化加以保护,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使传统武术文化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让这些文化受惠于群众。体育文化部门应积极组织相关人员挖掘、整理、改编优秀传统武术项目,使之能被普通民众所接纳的简易健身娱乐活动,让大众能有更多的健身活动供他们选择,这样保护湘西传统武术才有深刻的意义,不仅能丰富了湘西群众的娱乐生活,而且能使湘西传统武术实现活态保护。

4.6 加强各种文化遗产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对于湘西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来说,应全方位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实施文化传播工程,充分利用、有效整合各种武术文化资源,创新文化对外传播形式和手段,吸收借鉴各地武术门派、各民族的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提升湘西文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加强文化领域的多层次互访,加强友好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主动开展对外文化合作。搭建湘西传统武术文化能“走出去”,外面优秀文化能“走进来”的文化交流平台,为各方文化交流奠定基础。

4.7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施多方面保护

在保护传统武术文化遗产时,要运用现代科技,将拳种传承者所传习的技法与技能,口头传授的内容,直观、真实地记录下来,对武术文化遗产实施静态的“物质化”保护,为传承和研究提供资料。要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对湘西民间传统武术文化进行系统而又全面的记录、整理、挖掘,对濒临消失的传统武术套路进行摄影记录,并用文字对其发展历史、传承方式、练习方式、风格特点、技击价值等方面加以解释说明,以增强保护工作的长效性和永久性;在此基础上,要实行分级保护制度,逐级建立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名录,明确保护的单位及各自权利,落实各自责任。

4.8 加强对湘西传统武术的学术队伍建设

加强湘西传统武术的学术队伍建设。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有着就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应将体育学、民俗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科研人才有机结合在一起,更进一步加大学术队伍建设。而且这些人才能胜任各种研究工作,能够深入民间做实际调查研究,这样才能真正把握湘西传统武术发展的真实面目。当前湘西民间传统武术文化保护工作的—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教育,培养更多的传统武术人才和科研人才。在抢救、整理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中,应优先扶持传统武术的领军人物,造就一批叫得响的民间拳师,让他们依托古老的民间技艺在新时代“亮”起来;对具有较大生存发展空间的传统武术,应着力引导他们带徒授艺、创新题材和开拓市场,使之发扬光大。

5 结语

湘西传统武术是湘西土家、苗族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优秀传统文化,自起源到发展,从繁荣再到近代社会的逐渐衰退,已经到了几近消亡的境地。随着非物质文化保护高潮的掀起,湘西传统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得到重视。

社会的进步是历史的必然,虽然农耕文化土壤逐渐被现代工业文化所取代,这无疑给包括传统武术在内的所有传统文化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是另一方面也带来给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武术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周伟良.简论传统武术的思维方式[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7,6.

[2]胡建文,舒颜开,等.湘西苗族武术的继承与发展策略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6(11):32~33.

[3]中国武术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国武术大辞典前言[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2.

[4]龙劲,马飞.我国民间武术运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3):20~21.

[5]胡继云.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对传统武术保护的认识[J].搏击武术科学,2008(8):20~22.

G853/857 G812.3

A

2095-2813(2012)01(a)-0082-02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湘西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从山东到湘西,跨越千里的精准“滴灌”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走进湘西凤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