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英 覃勇
(1.东华大学体育部 上海 201620; 2.广西医科大学体育部 广西南宁 530021)
社区体育运动项目特征和发展思路研究①
——以上海为例
李顺英1覃勇2
(1.东华大学体育部 上海 201620; 2.广西医科大学体育部 广西南宁 530021)
运用文献资料法及综和分析法等,通过体育设施、体育社团、体育服务透视上海社区体育的发展现状,解析适合社区体育开展的运动项目要素,提出促进社区体育发展的新思路。
社区体育 运动项目 本质特征
社区体育是上海全民健身的突出亮点,是上海城市体育发展的新颖形态,是社区文化和社区服务的组成部分,也是市民社区生活的重要内容,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构建上海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载体。多年来,上海一直秉着“优先发展社区体育”的思路,坚持不懈,大力发展社区体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近年来,随着层次错落、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设施的建成,健身场地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市民实现了出门不足千米就有了健身场地,为实时实地健身创建了条件。目前社区开展的运动项目层出不穷,有的昙花一现,有的越开越有生命力,场地设施的改善为市民健身提供了便利,在这种背景下,社区体育又该如何发展才能更好的实现“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化”的目标呢?因此本文通过上海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解析社区体育运动项目的本质特征, 提出适合社区体育开展的运动项目要素,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出一点新的思路。
自1998年起,上海政府狠抓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立了大量的健身苑(点)和绿地公共运动场。根据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截止2010年,上海共完成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点4845个,健身点4586个,社区健身场地面积为301万平方米,社区公共运动场316个,社区公共运动场面积247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上海社区体育的设施条件。
从上海社区公共运动场地的建设可以看出,目前上海社区体育推广的运动项目主要集中于场地设备要求不高的球类和慢跑等,体现了运动项目的简单、实用性,为推动市民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社区体育的发展,上海出现越来越多的健身团队,有的社区甚至多达百余支,这些健身团队主要由中老人组成,其中女性居多,他们活跃在临近居住地的街头巷尾、公园绿地、小区会所、体育场馆和学校场地等。
目前上海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和上海市木兰拳协会是在社区较活跃的体育组织,其中全市已建老年人体育协会组织的居(村)委多达6940个,包含了大大小小共20多个单项专业委员会,实现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居(村)委四级组织网络;木兰拳协会是面向女性群体的单项体育组织,在上海有118个辅导站,拥有近10万个会员。除了登记在册的社会健身团队,还有一批没有登记的健身团队,如果说前者是社区体育健身的中坚力量,那么后者则是重要的补充力量,两者为社区体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上海市落实“人人运动计划”的有效途径。
目前全市1700多所中小学中的三分之二和不少大学体育场馆已以不同方式社会、社区开放,以场馆、活动和比赛等资源为广大市民提供服务。以“政府购服务、市场分担风险、社区与管理”为基本模式,上海的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工覆盖到所有19个区县,覆盖到了每个社区。全市现有经营性体育场所4000多家,经营性体育场所基本形成了社会多元投建设、多种管理运作的模式,经营管理比较规范,满足不同层次市民健身需求。
着眼社区,上海把市民体质监测作为社区体育的重要内容,并逐步建立了市、区(县)和街道(镇)三级体质监测组织网络。体质监测站扎根基层,服务百姓,为社区体育的科学化和市民健身的个性化提供保障。
同样形成三级组织网络的还有上海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行业,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市民安全健身提供保障,在实施上海全民健身计划和“人人运动”计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体育赛事是激发市民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上海市利用社区自身特色举办了各种运动品牌赛事,如青浦、金山、浦东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开展的龙舟比赛,奉贤传统的风筝节等。此外,上海体育迎世博活动中,各区县开展了系列活动,如宝山区举办了“迎世博全民健身”乒乓赛和排舞赛,虹口区“社区先生”系列赛钓鱼赛,卢湾区老年门球大赛等,这些赛事的举办既进一步推动的特色运动项目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广效应,促进了社区体育的发展。
任何一项运动,如果没有广泛大众的参与,这项运动就会逐渐枯萎,失去生命力。因此,一项运动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是一项大众化的运动,对参与者的年龄与性别应有着宽广的范围,也不会受限于社会阶层和经济能力的束缚,只有这样才会在社区便于开展,积极推动全民的参与。
有关研究表明,目前社区体育中健身团队以中老年和女性为主;对中青年而言,由于事业繁忙,工作压力大,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时间不能得到根本保证。因此,目前社区体育活动内容多以适应老年人为主,缺乏创新和趣味性。因此,社区体育运动项目不仅要技能简单,便于掌握,还需要与时俱进,适时推广新兴运动项目,体现趣味,这样更容易吸引大众,体验成功,激发运动兴趣,实现长期坚持练习,强身健体的目的。
目前,上海大力推进全民健身的进程,建立了大量的场地设施,改善市民的健身条件,其中包括便民的健身苑(点)和一批公共运动场、绿地。因此这些便民体育运动设施更适合于对设施设备要求不高、简单易行的运动项目,如“只要有空地,就能跳起来”的健身舞类、传统武术、慢跑等,充分体现了这些运动项目易于推广、简单实用的特点。
体育的发展使运动的目的不再局限于增强体质的本质属性,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体育被赋予更多功能。如今体育不仅仅是人民增强体质的手段,更是大众余暇休闲娱乐的最佳途径。一项运动项目的流行,带动更多的人群参与其中,成为人与人相互联系的纽带,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综观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强身健体为目的表演性、娱乐性项目居多。这些活动大都安排在业余时间进行,欢庆丰收、欢度佳节、祝贺新婚、娴暇消遣,将体育寓于娱乐之中,扩大欢快的氛围。壮、黎、侗、苗、瑶、彝、布依等族都喜爱打铜鼓,打铜鼓时伴以歌、载以舞,边教边舞,表演各种动作,开展比赛,风格纯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欢快气氛。维吾尔族的达瓦孜,哈尼族的爬树追逐游泳,妙趣横生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多是不需要很高级的场地、很多费用,不需要很高的技能和很长时间就可学会的乐趣性较强的体育运动,比较适合在社区开展。
随着国际间体育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同国家的体育项目接踵而至,漂洋过海来到了我国,尤其近十年间,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层出不穷,对我国全民健身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众多体育项目,各有特色。精选适合于我国发展,普遍推广的运动项目才会更具生命力。例如健美操、网球、轮滑、瑜伽、桌球、排舞、定向运动等,历经发展,已成为大众喜爱的运动项目。
社区体育的发展,健身团队的作用不可或缺。有关研究表明,目前上海健身团队组织和管理环节还很薄弱,团队成员的活动内容、年龄和性别结构几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元化体育活动需求,尤其不利于在职成年人和青少年人群的参与。因此,政府理应加大对健身团队的扶持力度,扩大“扶持型”健身团队的数量与规模,全面推动全民健身,提高体育人口比例。
社区体育是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顺应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新颖城市体育形态,每个运动项目的参与人数最能体现社区体育发展的具体概况。然而从目前来看,由于社区体育的发展受到年龄、性别的影响,因此,充分利用体育设施,抓好体育服务,开展多样化的运动项目,满足社区不同人群多元化的运动需求是促进社区体育发展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1]张琼.上海社区体育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袁广锋.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资源的现状与开发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2:52.
[3]焦敬伟,郑丹蘅,高歌.上海市社区群众性体育健身团队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6:66.
G806
A
2095-2813(2012)01(a)-0003-02
李顺英(1972-),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众体育与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