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华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论跆拳道之“道”
李爱华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北京 100875)
文章通过分析东方文化意义中的“道”与跆拳道之“道”的关系,诠释了跆拳道中所体现的“道”的涵义,并对其相关的思想内涵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跆拳道是以手脚技术为进攻武器的东方武艺。从伦理道德层面来看跆拳道,最突出的就是跆拳道的“道”中蕴涵着许多礼仪等伦理元素,这对于传播东方伦理道德思想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跆拳道 道 东方武艺 伦理道德
跆拳道以其独特的东方武艺形式,通过积极向全世界推广发展,终于在1980年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认可。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跆拳道被选定为表演项目而展现在奥运会上,以此为契机进入世界认可的竞技体育项目行列。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跆拳道被选定为正式参赛项目,从此真正走向了世界。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选手陈中、罗微和吴静钰勇夺金牌后,跆拳道倍受国人的瞩目。本文将通过分析东方文化意义上的“道”与跆拳道之“道”的关系,深入论述伦理道德是实现跆拳道武道价值的重要标准。
目前,在世界上179个国家中,约有七千万名跆拳道修炼者,其中很多人是从武道与竞技体育双重意义上修炼跆拳道的。可以说,修炼跆拳道已经成为一种醒目的文化现象。与其他竞技体育项目相比,跆拳道的魅力在于,这是一种在与对手进行实际对决中的自我表现,是通过身体的直接接触获取成就感的运动。修炼者通过跆拳道可以得到肉体和精神上的洗礼,所以说跆拳道的思想和技术,以及克服人体极限的思想境界,为其走向世界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普及与宣传方面,跆拳道在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相关的理论研究却不多。韩国学者任日赫在《关于东方武艺美学特点研究》中,试图将中国的太极拳和日本的空手道、剑道,与韩国的跆拳道中所体现出的民族特点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当前,国内跆拳道修炼者的年龄越来越低,而且大多数人是出于娱乐健身目的,而不是从武道意义上来修炼跆拳道的。此外,在竞技跆拳道中对比赛结果的过分重视,也导致了对跆拳道精神意义的忽视。跆拳道修炼者作为社会生活的个体,无疑不应忽视道德伦理,尤其是像跆拳道这种对抗性较强的体育运动,更应充分重视伦理道德与精神修养方面的教育。跆拳道所强调的精神境界即“道”,是将武道精神融入到跆拳道完美的技术动作之中去,使修炼者的精神从伦理和道德上得到升华。这是跆拳道精神修行的目标与方向。随着跆拳道向竞技体育方向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强,其作为传承传统武艺之脉的精神意义在逐渐消失。基于以上情况,有必要通过阐述跆拳道之“道”的哲学意义,对防止跆拳道精神意义的流失提出相应对策。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拥有悠久的文字记录。在甲骨文中,目前不见“道”字,只有“途”字,其有两层含义:一为道路;二为屠杀。其中,道路之“途”为源字,屠杀之“途”为借字。后来,“道”字便以道路之意被广泛使用。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道”字,见于金文,由西周时期铜器铭文《狢子卣》中《行·止》与《道》而来。行,人之步趨也。止,原意为用脚踩踏。由此可见,组成“道”的部分均与人们行走的道路相关。“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自然便成了路。”这就是“道”字的语源与由来。
老子之“道”,可以说是人生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即人的道德修养以道为行为标准,以道为内容,以道为最高境界。道乃无为;人之道德修养也应返璞归真,努力使自己达到圣人的标准。其核心是无心、无欲、柔软、谦虚、柔弱、质朴、节制,做人应处处谦让别人,博施而不图报答,说话以诚信人,处事有条不紊,而行动时却又能很好地把握时机。老子与庄子又将“道”与宇宙相联系,探究了自然和人生的哲理。尤其是庄子,他将人类活动置于无限的宇宙之中,探寻了人类精神的博大境界与通向自由之路,并崇尚“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境界。对“道”的含义,老子是这样阐释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从“生成之源”将“道”称为万物之母,即“道”为万物之本,万物随“道”而运动变化。只有体会到“道”的真正涵义才能达到“极道”与“善德”、“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能实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目标重要,追求信念与目标的过程同样重要。西方体育过分强调竞争意识,若我们注入“道”的思想,胜与败的意义便不再压倒一切。从体育人性化角度来看,参赛选手将不必过多的考虑身体条件或是比赛结果,而是更注重享受比赛的过程。“道”的涵义实在广泛,在东方文化中,“道”已在人们脑海中深深扎根。
在为跆拳道下定义之前,应先比较、分析跆拳道与其他体育项目有什么不同。当然,为跆拳道下一个大致的定义并不困难,但这样可能无法深入其本质。因此,我们要为跆拳道下一个“纯粹”的定义。诚然,跆拳道与格斗技术相关,例如,跆拳道中的攻防技术与格斗息息相关。但是,跆拳道绝不等同于格斗,格斗中也包含跆拳道所没有的技术与方法。现今一些人修炼跆拳道也不是要把它当成武器,而是作为一种健身和娱乐的方式。赤手空拳的格斗者,并不意味着他一定练过跆拳道。如果将跆拳道分类到“赤手空拳的格斗术”中也不算全错,因为人们有修炼赤手空拳的格斗术的理由。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待格斗的态度也有了变化,哪种格斗技术更有意义呢?无论格斗者的技术有多么高超,也始终无法强过子弹和箭矢。与打斗相比,大众化的跆拳道更强调健身和修身的作用,以及精神修养。我们就从此入手,来探讨跆拳道的概念和意义。可以说,跆拳道是不借助任何武器,而靠赤手空拳抵御敌人攻击的武艺,它通过激烈的训练,合理运用包括手脚在内的身体所有部分来进行正当防卫。跆拳道不仅重视精湛的、有威力的技术,而且特别强调培养练习者严格的纪律性,以及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因此,真正的修炼者与只学了些皮毛在赛场上哗众取宠的门外汉有着本质的区别。基于这一点,很多人将跆拳道称为防身的“艺术”,因为它不仅教会人们一种生活和思维方式,同时又给予人们精神的洗礼。从字面意义来看,跆拳道的跆为踢、踩;拳是力量的象征,也是防御;道为圣贤所指的道义,是万物需遵循的规律。
总之,跆拳道是通过踢打防躲等一系列赤手空拳的动作,对目标进行有效攻击的技术,同时也是包含精神修炼的一种武艺。用更精炼的语言来说,跆拳道就是“内外兼修”的武道。跆拳道可以使天生体弱的人通过合理的练习击退强敌,获得自信。相反,不正当的使用也能让它变成无形的凶器。因此,为了避免跆拳道的“滥用”,对修炼者的精神教育便显得格外重要。此外,从“健康术”来讲,“跆拳”可以通过“术”来预防和治疗身体的疾患。“道”为“术”的精神修行,有助于治疗精神疾患。
韩国学者金景致认为:“道”即通过修炼,使修炼者懂得遵守纪律和规则,学会知礼、服从、宽容;以身心的修行和忍耐,使人性中的破坏欲望逐渐被驯化。同时,以强健的体魄和精神素养提高工作效率,以健全的人格全心全意投入到社会中去。身、心随人的出生而生,身心统一,必要遵其道。一生身心合为一体的生存之正道,前人称之为“跆拳道”。天之星罗有其轨,地之万物有其道,人之生存有其法。在支配身体之时,也有其正确的方式方法,这也是跆拳道的另一种表述。在“动”中形成“人生”,人生即包括自然、人类之所有。因此,跆拳道中含有不变的真理——以此为“道”。“道”为穿联万物之“理”。将自然赋予的万物串联为一体之理便为“道”。它已穿越了所有“区别”与“分别”的概念。因此,“道”中既无整体也无部分知“道”者,便一切皆知。
不难看出,跆拳道与“禅”的思想有着密切联系。“禅”强调的是人类行为被赋予的精神意义与行为之间的连贯性与关联性,其修行者追求的是“无我”的境界。若能达此境界,自己与对方、认识与行为之间的二分法便失去意义。这是“看破大局”的“自我”境界。例如,比赛时如果过于在意对方的动作,那么将会无法有效把握比赛全局。与此相反,若专心追求一种“自省”,便将会立即看破对方的动作,以一种下意识的感知击败对方。只有用心修炼跆拳道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其精神本质。对于只是从自我防御角度修炼的人们,跆拳道比起其它武艺会赋予他们更多精神上的安定。跆拳道中所谓“道”即精神,是以正确的行为方式为基础的,而这种行为又是通过对跆拳道的修炼所习得的。因为跆拳道是通过对肉体的磨练进行修行的武艺。换个角度,虽然跆拳道可以通过对全身各部分的锻炼,使练习者拥有强悍的体魄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但其暴力性这一消极面也不容忽视。故为有效控制身体,跆拳道修炼中对精神方面的教育便显得格外重要。跆拳道练习者虽然未配有任何武器,但与普通人相比,他们具备高水平的武术技巧和技能,如果不强调其道德标准,便很有可能出现不可收拾的暴力状况,这正是跆拳道更注重内在涵养修炼的原因。
跆拳道在西方国家之所以能够被认可,原因也在于其对于东方伦理道德标准的认可。跆拳道精神分为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五类。礼仪指人应该遵循的最高规范,是施教的手段,同时也是在集体生活中应遵循的规范制度。廉耻指分辨是非的能力,若自己犯错,无论在地位多么低下的人面前都要知道羞耻。跆拳道与“道”始终联系在一起,两者为人们必须遵循的道理。若跆拳为“身”,“道”即为“心”,也就是精神与心境;若跆拳为“动”,“道”即等同于“静”。身体虽为具体对象,但精神和心境为抽象事物。因此,跆拳道属于形而下学概念范畴,“道”为形而上学概念范畴。若将跆拳道理解为具体的实践行为,那么“道”就是其指导思想。因此,跆拳道的修炼要求内在心境的同时,也要求外在实践。一直以来,跆拳道被视为健身、防身、修身的手段,其终极目标为自我人格的完善。针对身体各机能的锻炼可视为修炼,精神锻炼为不可视为修炼,跆拳道正是将二者相结合的自我教育运动。精神上的修行为静态目标,为达到此目的,修炼者可通过修炼跆拳道(动态)来消除身体上的障碍。因为只有确保生理上的健康,才能保证思维活动的有效进行。跆拳道作为个体直接参与的活动,包含着根据个体的不同要求来为其身体健康发育的涵义。因此,跆拳道的修炼可以归属到道德和伦理层面。
在抱着不同目的修炼跆拳道的人中,只有用心修炼的人才会真正体会到跆拳道的精神本源。单纯从自我防御目的修炼跆拳道的练习者,也许会达到一些预期目的,但跆拳道的意义远高于此。为达到跆拳道所要求的精神道德目标,大量付出和刻苦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那些毫无目的地单纯追求成就感和单纯强调晋级,以及对力量的过分炫耀,对跆拳道本身的发展没有任何意义。由此可见,在武道的修炼修行中,我们不仅要思考追求什么,更要思考应该追求什么。
[1]刘宏伟,关铁云.跆拳道[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2]梁敏滔.东方格斗文化[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2.
[3]高 谊,陈立人.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4]金学德.关于跆拳道竞赛过程的文化人类学的考察[D].汉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5]朱桂兰,王建清.武术中“德”与跆拳道中“道”之比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6(4):35-36.
[6]黄腊梅,刘重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跆拳道[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32-33.
[7]马 明.中国武术哲理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8(9):75-77.
[8]鄢行辉. 跆拳道哲学思考 [J]. 体育文化导刊,2009(12):53-54.
[9]黎晓勇.跆拳道礼仪与中国传统文化[J].四川体育科学,2008(2):66-68.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quot;Daoquot;in Taekwondo
Li Aihua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
This study explorers on taekwondo embodying the meaning ofquot;Daoquot;,and studies its related connotation through interpret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quot;daoquot;in the Orient and thequot;daoquot;in taekwondo.The study indicates that:Taekwondo is the oriental martial arts technology with the offensive hands and feet skills.From the ethic level to parse thequot;Daoquot;in Taekwondo,we find that Taekwondo contains much ethical elements like etiquette.It has the positive education significance for spreading oriental ethic.
Taekwondo Dao the Oriental Martial Arts ethic
G85
A
1004—5643(2012)02—0095—03
李爱华(1977~),女,在读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