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珍[上海行健职业学院, 上海 200072]
《荆棘鸟》完成于1977年,是西方近现代文学三大经典作品之一。女作家考琳·麦卡洛是精神病医生,她是一位非常独立的女性,渴望被社会认可、接纳,获得更多的尊重。她把自己强烈的女性意识融入自己的小说中,用女性视角解构男权社会。女性意识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展露较多,最典型的当属《飘》,这些作品大都由女性作家完成,她们对男权社会产生了厌恶,对自我的存在提出了要求,她们希望独立、完整以及更多的自由。女性意识的觉醒是社会的进步,人类发展必然的趋势。说到西方男权社会不得不提到宗教,宗教是西方精神世界长期的统治者,而宗教的执行者往往都是男性。考琳·麦卡洛把《荆棘鸟》中男主人翁拉尔夫设计成一个红衣主教,一个受人尊敬且享受诸多权力的牧师,但牧师是不能结婚的,他只能效忠于上帝,考琳·麦卡洛却让他深爱上了一个比他小十九岁的女孩,这是作家设计的最强烈的矛盾,也是一个女性意识觉醒者向男权社会抛出的沉重呐喊。文章很多地方都表现出了作家对独立女性意识的强烈愿望。文中三个女性形象体现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女性意识,她们分别是农场主玛丽·卡森、贵族小姐菲以及菲的女儿梅吉。
《荆棘鸟》大部分故事发生在澳大利亚西部一个荒凉、炎热的地方。那里没有一点绿色,只有焦黄的灌木。在这个没有生机的地方,有一个女性却靠这片土地成为了澳大利亚最富有的女人之一,她就是农场主玛丽·卡森。作为一个穷人,她立志要让自己过的不一样,于是她攒够了盘缠离开了世俗的爱尔兰,因为她知道要是待在爱尔兰,她永远都不可能嫁一个有钱人,过上有钱人的日子,所以她选择离开。她来到澳大利亚并嫁给了一个有钱人,可惜丈夫和孩子都已经离开她了。玛丽·卡森没有再结婚,寡居了三十三年,因为她不想把自己的权力交给一个男人,她想自己控制财富,而只要结婚她就必须把财产的控制权交给男人。从玛丽·卡森的身上,我们看得出她是一个独立、控制欲极强的女性,她想自己支配财富,不想依附男人。玛丽·卡森拥有了财富后,逐渐成为一个极度吝啬、狭隘的农场主。在社会中,她扮演了统治者角色,是有些女性梦寐以求的成功。玛丽·卡森有着强烈的女性意识,她想成为统治者,虽然她靠丈夫发财,但她有能力把丈夫的遗产打理得井井有条。一旦摆脱了男人的束缚,她就不想再臣服,而是想成为霸主。但玛丽·卡森终究是女人,即使再桀骜不驯,也有女性最柔软的一面,她爱上了神父拉尔夫。不过就连爱情她也桀骜不驯,她竟然敢爱神父,她不惜亵渎上帝。玛丽·卡森对拉尔夫非常的大方,想帮助他成为红衣主教,想帮拉尔夫做任何他想做的事,但拉尔夫拒绝了。拉尔夫说我爱的是上帝!为此玛丽·卡森很痛苦,但她一直追求着拉尔夫,直到看到拉尔夫和梅吉对视,玛丽·卡森才明白拉尔夫爱上了梅吉,玛丽·卡森由爱生恨,临终前她给拉尔夫出了难题,让他在财产和梅吉之间选择。玛丽·卡森明白拉尔夫是不会放弃财产的,虽然他也深爱着梅吉,但得到财产便意味着放弃梅吉,她要让拉尔夫痛苦一生。玛丽·卡森的一生像是一只追逐长刺的荆棘鸟,执著地追求着神父拉尔夫,但最后她孤独离去,她没有找到那根长刺,只能愤恨死去。
还要提到一个典型的人物——梅吉的母亲菲。菲出身于贵族家庭,她高贵典雅,因为生下了情人的孩子,便带着耻辱嫁给了粗俗不堪的帕迪。菲在整篇小说中都是那么恬静高雅,和帕迪的粗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菲为情人生下了弗兰克,情人为了追逐名利离她而去,她没有伤心难过,反而觉得弗兰克是情人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面对贵族的抛弃,她选择平静的接受。男权社会中的贵族头衔对于菲来说不值一提,她更希望自己守着情人的记忆安静地活着。笔者认为菲的沉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男权社会默默的嘲笑。菲只要爱过就好,看着弗兰克她心满意足。菲的丈夫帕迪虽然是一个粗俗的人,但他爱着优雅的菲,他甘愿为她做任何事情,那样的爱也是无条件的,最后当帕迪去世后,菲才真正明白帕迪的爱不亚于自己,帕迪的爱是高尚的。菲有独立的思想,她不信天主教,也不相信上帝,她只相信自己,面对情人的离去,她没有抱怨,面对贵族的抛弃,她不反抗,默默接受。与玛丽·卡森比起来,菲显得更为女性化,她没有玛丽·卡森那样倔强的性格,更不像她那样追逐名利,最后菲被帕迪的爱深深地感动了。菲找到了自己的那根刺,也唱过了凄美的歌曲,最后选择一棵不那么长的刺上结束了歌声,她的一生是幸福的,她感受了爱,感受了独立的精神。
《荆棘鸟》的核心内容是梅吉的爱情,梅吉从小被家庭忽视,她渴望被人关注。有一天牧师拉尔夫出现在她面前,这个男人是那么的温柔优雅,她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他。从十岁第一次见面,到二十六岁灵与肉的结合,整整十六年,梅吉都在和上帝争夺这个男人。最后梅吉胜利了,她从灵与肉上得到了牧师拉尔夫,并且为拉尔夫生下了戴恩,和她的母亲菲一样,梅吉把戴恩视为拉尔夫送给她的礼物。梅吉是执著的,从第一天爱上拉尔夫时她就知道,自己肯定能战胜上帝,把这个男人抢过来。她每次都近乎狂野地吻着拉尔夫,拉尔夫一次次艰难地拒绝了她,梅吉失望极了。和母亲一样,梅吉选择了嫁人,嫁给没有丝毫感情而且同样粗俗的卢克,但梅吉没有妈妈幸运,卢克不那么爱她,甚至都不愿意与她生孩子。梅吉想用嫁人的方式惩罚拉尔夫,当拉尔夫得知梅吉嫁人后的不幸时,他很痛苦。在麦特劳克岛,梅吉和拉尔夫终于有灵与肉的交汇。那一刻,梅吉终于让拉尔夫明白世界上还有比上帝更美好的事。梅吉有着经典的女性意识,她从不畏惧上帝,只忠于自己的感情。比起玛丽·卡森她很幸运,因为拉尔夫一直是爱她的,比起母亲她更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梅吉的女性意识表现得最为成熟。
考琳·麦卡洛把这三个女性刻画得丰满动人。三人都不相信宗教,她们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玛丽·卡森的聪明独立,菲的柔软善良,梅吉的奔放热烈都是女性意识的精神宝典。作者赞美她们,她们在男人主宰的世界中争取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但考琳·麦卡洛并没有只停留在展现女性意识的层面,她也在反思。拉尔夫是一个有教养的神父,他一心追逐权力,与其说是对上帝忠心不如说是对权力的痴迷。尽管聪明的玛丽·卡森知道这一切,但她仍然爱着这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女性虽有了独立的地位、聪明的头脑,仍抵不过爱情的诱惑,跨不出女性感性的本能。不过这也是女性的独特之处,她们必须忠于自己的感情,连最吝啬的玛丽·卡森都逃不过女性的本能,最后把巨额财产赠与拉尔夫。无论是玛丽·卡森还是菲或是梅吉,她们都用感性控制着自己的人生。每个人都像是荆棘鸟,一生的旅途只为寻找唯美的爱情,为此,她们甘愿付出生命。作家在赞美女性与生俱来的天性时,也贬斥了那些丑陋的男性角色:菲的情人为了自己的前程义无反顾地选择离开,而拉尔夫为了获得权力也选择接受玛丽·卡森的财产而离开梅吉。女性和男性的差异在这里明显地体现出来,也是对男性价值观的一种嘲讽。
除了这两位男性,考琳·麦卡洛还刻画了帕迪,一个粗俗不堪的人,他不像菲的情人那样有魅力,更不像拉尔夫那样俊朗,只是个老实的剪羊毛工。菲嫁给他没有兴奋也没有忧伤,有的只是可怕的冷漠,但帕迪爱着高雅的菲,甚至怕亵渎她,结婚后一直不敢碰菲,直到几年后才有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帕迪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菲,他同样爱着菲情人的儿子弗兰克,尽管他们大部分时间在对抗。当帕迪得知弗兰克离家后,他很伤心。帕迪的爱是深沉的,值得赞赏的,直到他死后菲才理解了帕迪的爱。考琳·麦卡洛选择让高傲的菲接受了粗鲁的帕迪的爱,这是作者独特的安排。爱情并不只是存在于上等人中,那些朴素无私的爱更值得称赞。统治阶层的男性往往遗失了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把追逐名利看成是最高的目标。帕迪的一切都以菲为主,哪怕是姐姐巨额的遗产,只要菲说不在乎,他就可以放弃。比起以追逐权力为人生的情人和拉尔夫,帕迪更值得赞赏,这也是让诸多女读者反思的地方。
另一个男性人物像是上帝的孩子,他爱上帝超过爱他的母亲,那就是梅吉和拉尔夫的儿子戴恩,他们灵与肉的结合似乎造就了戴恩,他热衷于上帝,是一个精神世界一尘不染的孩子。他不像父亲那样乐于追逐教会权力,他真诚地想成为上帝的仆人。戴恩是高尚的,他把所有的热情都献给上帝,我想考琳·麦卡洛也是赞美戴恩的,戴恩是那么的纯洁,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找到乐趣,就连他的离去也那样悲壮,和父亲的虚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些在统治阶层的男性,大多像拉尔夫一样崇尚权力超过一切,他们玩弄手中的权力,丝毫不顾及女性在社会中的价值,这样的价值观是遭到所有女性唾弃的。女性在社会中的价值应该让更多的统治阶层看到,他们应该尊重女性,尊重女性的价值。
女性意识在西方文学中表现较多,尤其是20世纪中期,西方经济的飞速发展,让更多的女性有了独立的地位,她们开始想获得更多的社会话语权。更多的女性要求自己被男性社会理解、尊重、接受,这与根基深厚的男权社会显得格格不入。在这样的背景下考琳·麦卡洛完成了《荆棘鸟》的创作,作家冷静沉着地用女性视角解构男性社会,但在当今社会,女性依然没有社会重要的话语权,很多女性依然在努力抗争,因此,女性意识的普遍接受依然任重道远。
[1][澳]考琳·麦卡洛.荆棘鸟[M].曾胡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
[2] 付佳.《荆棘鸟》中女性意识的觉醒[J].时代文学,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