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艳华 陈志杭[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 浙江 宁波 315300]
作 者:毛艳华,硕士,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陈志杭,浙江万里学院外语学院在读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美国女性作家凯特·肖邦的中篇小说《觉醒》初版于1899年,一经面世即因对女主角艾德娜背离传统角色、追求个性解放,尤其是性爱解放的描写而广受抨击与贬斥,不得不在书店下架,而作者本人也被迫终止自己的写作生涯。直至五十多年后,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兴起,此书重获好评,肖邦也随之声名鹊起,被认为是女性主义的杰出代表。
《觉醒》主要讲述了艾德娜从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成长为自觉追求个性解放的前卫女性的故事,而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主人公人格的觉醒是在大海的帮助下实现的:在大海中艾德娜学会游泳,发现自身的潜能并认识自我,故事结尾艾德娜发现自己追求自由无望而选择裸体葬身大海,实现了女性与自然的最终融合。大海作为艾德娜心理活动的延伸,潜意识活动的平台,赋予了她追求女性自我意识的心理原动力,使她以非凡的勇气反抗父权制度。小说对女性与自然之间亲密关系的刻画着实反映出作者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生态女性主义一词由法国女性主义学者F·德奥博妮于1974年提出使用。她认为对妇女的压迫和对自然的压迫之间有着天然直接的联系。远古时代,神性力量强大,自然与女性深受社会尊重,但随着科学革命的发生和科学技术的广泛使用,女性与自然的神圣感逐渐消失,崇高的社会地位也被父权制度所颠覆。自然逐步沦为人类理智可操控的对象,失去了主动性,而女性也因自然地位的降低丧失了重要的社会地位,成为男性统治的对象。科技发展到维多利亚时期已完全把自然和女性演变为人类(男性)侵略和征服的对象,自然与女性均处父权社会的压迫地位,二者命运息息相关,荣辱与共。《觉醒》中艾德娜深受父权夫权的统治,而自然的宁静淳朴与现代文明(城市)的利益化和商业化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文明/自然、男性/女性、理智/情感等是父权制世界观中主要的二元对立项,也是小说所致力揭露和批判的对象。此外,女主人公艾德娜的觉醒、成长与反抗和大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的合作浑然天成,影响巨大。
女性、大地母亲盖娅、文艺之神缪斯构成神圣的女性三位一体。采用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分析文本时评论家们总是围绕女性等同于大地的关系来展开,事实上我们还可以利用大海与女性之间的隐喻关系来重读经典,因为“女性是‘水’和‘生命’的同义词,她们相互补充,相互表现,相互象征;女人是海的凝望,有史以来对海的描写与研究(海的神秘、宁静、愤怒、变化……)都可以看做是对女人的描写与研究”①。大海和女性孕育生命滋生万物,但因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影响而沦为父权制度的他者,默然忍受男权文化的压迫。
觉醒前的艾德娜先是受父亲的管制,每周被迫去参加长老会的礼拜,听单调乏味的布道。婚后她自然地成为了丈夫庞特里耶管制的对象。其父亲曾经向她丈夫传授夫妻经,“权威和强制都是必要的,相信我的话,驭妻之道无他,唯有凡事要强制、要坚决”②。男人就是权威,女人则是被驯服的对象。艾德娜每逢周二都要细心打扮一番,好在丈夫举办的家庭晚宴上招待那些素不相识的宾客们。此外,女人等同于自然,只是男性财产占有的一部分:当艾德娜从海边进行日光浴后回来时,皮肤被晒得发红,这时丈夫的眼神就像看着自己一份心爱的宝贝遭到了破坏似的,心疼不已。夫妻来格兰岛度假,目的和收获也迥然不同,艾德娜来到海边是为了领略大自然的美和爱抚,在自然中寻求内心的平静。而对丈夫而言,这个岛屿只是温顺的阿卡狄亚,安抚他由于城市世界的需要和工作压力而被搅得纷乱不宁的心绪。她的首要功能是安抚、养育和为男性提供平安幸福。“在田园意象中,自然和女人都是从属的、本质上被动的,她们培养而不控制或展示破坏性的激情。这种田园模式尽管将自然视为仁慈的女性,却被作为都市化和机械化压力的解毒剂而创造出来。”③
再者,女性和自然一样,是男性播种的对象,为男性繁衍后代、养育子孙。当艾德娜由于对无聊生活的反感而对孩子们照顾不佳时,她的丈夫无法理解甚至有些恼怒,原因就在于艾德娜没能履行社会所赋予她的职责,做一个“妈妈型女人”。当时的“妈妈型女人”很容易辨认,“四处鼓动着翅膀,张开起保护的羽翼,唯恐心肝宝贝遭到任何或真或想象出来的伤害。这些女人视儿女为偶像,崇拜自己的先生,并且认为抹煞自我、像守护天使般长出一对翅膀是最神圣的天职”④。丈夫的冷漠、社会角色的束缚让艾德娜的生活备受压抑。丈夫午夜归来,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一天所听到的趣事,困倦的艾德娜没有兴趣去倾听,这让他很扫兴,开始抱怨妻子对孩子照顾不周,然后抽完雪茄便倒头大睡,而可怜的艾德娜再也无法入睡,“她开始哭起来,不停地用睡袍的袖子擦眼泪……庞太太的眼泪来得太凶,睡袍的袖子已经湿透,无法再擦拭更多的泪水了……”这时只有美丽宁静的大自然同情她、安抚她,“户外静悄悄的,偶尔自橡树顶端传来几声猫头鹰的叫声,伴着大海那永不歇息的呢喃,在这轻柔的时分,不激一点波涛,宛如凄怆的安眠曲在夜色下散了开来”⑤。艾德娜从大自然中找到了抚慰,同时渐渐获取了力量。而大海作为小说中最重要的自然意象赐予她人生最大的财富——女性意识的觉醒。
在到格兰岛度假之前,艾德娜渴望游泳但一直不会也不敢。神奇的是,有一天她来到海边竟无师自通地学会了游泳。在大海中畅游对艾德娜而言意义非凡,“艾德娜像个刚学走路的小孩,跌跌撞撞的突然意识到本身的能力,第一次勇敢地、信心十足地自己走。她快乐地想大叫……她突然有一种狂喜,好像自己的灵魂多了一种意义非凡的力量……她要远远地游出去,游到别的女人从来不曾游过的地方”⑥。艾德娜从大海中汲取了觉醒的意识和冲破社会禁锢的勇气和力量,因为“万事万物都从那隐秘强大的源泉(大海)获得生命,并将永远继续从那里获得生命,在搏斗中长盛不衰”⑦。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和自然的联系是客观存在的,女人的生理特征与自然的节奏联系密切,女性月经和宇宙间月亮的圆缺、自然界海潮的涨落相适应,形成一定的规律。自然与女性之间这种天然的联系使二者有史以来总能同呼吸共命运。在《觉醒》中,大海和艾德娜的关系亲密可见、微妙万分。艾德娜情绪低落时总会听到大海的呼唤,“大海的回响多么诱人,它不断低语,似在邀求她的灵魂遨游于孤独的深渊之中”⑧。大海蕴涵的伟大而迷人的力量能够调节她内心的失衡,最终二者相互融合感应,达到天人合一般的共振。学会了游泳的艾德娜对世界的认识更加深刻,那晚她感觉自己在做梦,四周的人都那么怪异,她向劳伯特开玩笑说,“今晚一定闹鬼了”。顺着她的话,劳伯特答道:“午夜时分,有一个在这海边游荡几百年的鬼魂就会从海湾那边浮出来,用犀利的目光在人间寻找一个值得相伴的人,一个值得短暂升华为半神半灵的人。到目前为止,他总是找不到这样的人,所以一直都很沮丧地隐匿在海中。可是,今天晚上,他终于找到庞太太了……”⑨大海中的鬼魂找到了艾德娜,赐予她力量,帮助她成长,艾琳娜也就成为了大海的精灵,出来展示海的力量、女性的魅力。希腊神话中,爱神维纳斯诞生于大海,她是美的化身;《觉醒》中,艾德娜是海的女儿,是母亲凝望成长的孩子。至此,大海和女性融为一体,展现了二者之间自然密切的联系,一直以来,生态女性主义者也正是要利用女性与自然之间这种联系的优势,试图消解父权等级制度,打破男性/女性以及文明/自然的二元对立。
觉醒后的艾德娜浑身脱胎换骨,迸发着新的生命活力。她开始向父权制发起挑战,争取自主权。首先在性爱方面,她不愿再做丈夫泄欲的工具,于是违抗丈夫让她进屋睡觉的命令,坚持躺在屋外的吊床上说:“不要再那样子对我说话,我不会回答你的。”⑩她对婚姻不满,用脚踩碾从手指取下的结婚戒指,摔碎花瓶,下定决心要挣脱束缚、解放自我,因为戒指象征着婚姻对女性的束缚,而花瓶则喻指女性只是一份起装饰作用的财产。她不再像木偶一样照例参加丈夫要求出场的星期二宴会,甚至拒绝参加妹妹的婚礼,认为婚礼是世界上最令人沮丧的场面。这一系列的想法和举动展示了艾德娜与父权制抗衡的决心和斗志,但这还只是女性解放的一些表面上的东西,并非实质上的进展。女性要想真正追求自由平等,必须做到经济独立。于是艾德娜开始画画,赚钱谋生,甚至还搬出了象征着牢笼的丈夫的家,住进自己租赁的“鸽楼”。女权主义代表伍尔夫曾在《自己的一间屋》中指出:“女人如果打算写小说,她必须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房间。”⑪艾德娜就是要争取这种真正的独立。庆祝独立的派对上的她兴奋无比、充满活力、艳光照人,“比自海波中缓缓升起的维纳斯还迷人”⑫。海的女儿艾德娜成熟了、独立了。艾德娜的反抗意志与决心拥有自然的力量,同时也受益于女性同胞的鼓励和影响。故事中艾德娜有两位闺中密友:阿戴儿和芮芝小姐。前者是艾德娜的“生活之母”,以克里欧人特有的开放引导艾德娜学会释放自己的情感。被开导后的艾德娜意识到自己对劳伯特的爱,开始犹豫着向自我迈进,选择真爱。如果说阿戴儿在生活上启蒙了艾德娜,那么芮芝的经历则是她在经济以及精神上都要独立的催化剂。芮芝具有强烈的自我独立意识,为了不受婚姻束缚,她选择独居。为了宣扬自我独立,她离群索居,只与音乐为伴。在芮芝的影响下,艾德娜决定投身于绘画艺术,在艺术中认识自我、实现自我。
自然和女性联手合作共同对抗父权制度,然而父权制的势力强大,压迫自然和女性的决心也坚如磐石,艾德娜的丈夫庞特里耶就是父权制的坚决拥护者,他坚持“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性别劳动模式,一心赚钱,装饰家庭和夫人。对艾德娜要求经济独立坚持作画很是不解而加以阻挠,最终摧毁了艾德娜最后的生活希望。另一位“杀害”艾德娜的父权代表是劳伯特。艾德娜曾把所有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他的身上,可他恐惧社会压力,毅然离开他所爱的人去了墨西哥。几年后,他受不了感情的折磨重新回到艾德娜的身边,当艾德娜选择和他在一起时,劳伯特再次选择了离开,因为他仍然没有勇气去挑战世俗社会的压力以及摆脱深重的社会偏见:男人要占有女性,一旦无法拥有,他们便会逃避。劳伯特的逃避或许也因为艾德娜一番女性独立的宣言:“我已经不再是庞先生可以任意或留着或丢弃的财产之一。我自己会选择我想要的。万一哪天他说:‘喏,劳伯特,给你啦,祝你们快乐,她是你的了。’我一定会笑你们两个!”⑬
劳伯特的离去让艾德娜意识到父权制压迫女性的决心,她选择以死来抗衡父权文化,“墨西哥湾的海水在她眼前伸展开来,阳光下波光粼粼……整片白色的沙滩,上上下下,杳无人迹。一只断了羽翼的飞鸟在空中扑打,旋转,拍动着羽翼,无力地画着圈子下坠,坠入水中”。断翼的飞鸟仿佛就是艾德娜,在与男权社会的斗争中,艾德娜收获的是失望和创伤,最后回到了唯一接受她的大海的怀抱中,“她换上泳衣,将换下的衣服留在更衣室,可是真的到了海边,完完全全孤单一个人时,她便将身上累赘刺人的衣服脱掉。生平第一次,光裸着身躯,站在晴空之下,任由阳光,海风,浪潮的摆布。晴空之下,赤裸着身躯站着多奇怪,多荒唐!可是,又是多么甜美啊!她觉得自己像是个初生的婴儿,正张大着眼睛看这个似曾相识的世界”⑭。这段描写艾德娜跳海自尽的文字没有恐怖、血腥,相反是很美、很自然的图景。艾德娜赤身裸体重返大海母亲的子宫,免受社会的伤害,继续蓄积力量来反抗压迫女性和自然的父权制度。艾德娜和大海融为一体,充分证明了女性与自然的同一感和认同感,相反,男性作为文明的象征,视自然为他者,只会和自然越走越远,“……她(艾德娜)心中便会浮现海边有个男人,站在荒凉的大岩石旁,赤裸着身子,神色中略带无奈和无望,凝望远方一只鸟儿渐飞渐远,离他而去”⑮。故事中的两幅画面都有大海和飞鸟,不同的是一副有女性,一副是男性,清晰地表达了男性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对立,而故事以女性与自然的亲密结合收尾再次凸显了作者的生态女性主义观,也强调了生态女性主义的终极关怀,要建立一个新的秩序:男性与女性、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精神家园。
艾德娜的死亡结局向来是评论家意见分歧的地方,有的评论家认为艾德娜的死说明她反抗社会束缚追求自由的失败,也有些评论家认为这是艾德娜在与父权制度抗争中取得的悲剧性胜利,深刻体现了女性反抗的艰辛。笔者赞同后种说法,毕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社会道德制度森严,女性解放尚没有达到当今的地步,艾德娜的反抗已是难能可贵。肖邦能在19世纪末刻画出这样一位新型女性形象并重笔勾勒女性和大海的紧密关系以及二者联手反抗父权制的决心和力量实属前卫之举。如今,肖邦和《觉醒》能够赢回读者的尊重和喜爱是人类文学生活中的一大幸事。
① 陈明,肖庆华.生态女性主义理论及其文学探究[J].文教资料,2007,(05):30-34.
②④⑤⑥⑧⑨⑩⑫⑬⑭⑮ 肖邦.觉醒[M].杨瑛美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89,9,13,7,34,16,36,39,144,138,31.
③ 麦茜特.自然之死:妇女、生态和科学革命[M].吴国盛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0.
⑦ 劳伦斯.托马斯·哈代研究[A].劳伦斯读书随笔[M].陈庆勋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82-83.
⑪ 伍尔夫.论小说和小说家[M].瞿世镜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