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 琳
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艺术体系中,演员的肢体训练和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人的身体生活”最能反映角色的外部性格特征,因此在提倡创造角色深入“人的精神生活”之前,应当先掌握人物的“人的身体生活”。也就是说,演员可以从角色的形体任务入手,自我寻找准确、完整的角色感觉。演员首先捕捉角色外部形体生活的特征,模仿典型形体动作并控制和塑造形体,按照形体动作草图来表演,这就构成了外部性格化所需要的典型姿态、动作、步法、表情、手势、语气等内容,激发起表演者应有的情感,达到角色从外到内的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塑造出成功的艺术形象。
肢体语言是指用肢体动作以及动作的节奏、动作的张力,作为语言工具来表达角色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生活。在实际的角色形象创作中,肢体动作的产生来源于人物的心理,演员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人物。人物隐秘的心理活动,一般都会通过有声语言或无声语言体系表现出来,肢体动作语言显然归属于无声语言的范畴。当肢体动作构成肢体语言的时候,也就说明肢体动作有了明确的动机和目的。有了明确动机和目的的肢体动作,是构成人类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是演员借以体现人物内心活动的重要手段。
大学本科表演专业一年级的基础教学中,一般都开设有动物模拟和人物模拟的课程训练,这对提高学生的肢体表现力起到了巨大作用。例如有一位学生模拟一只猩猩,还可加入简单的故事情节——因为模仿的是动物,所以没有话语内容,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猩猩所具有的角色特征。最初学生会倾向于只模仿猩猩的基本体态,包括走路、吃东西的样子,但没能把猩猩在规定情境中特有的动物神态和心理活动表现出来,使得演员的肢体语言在舞台上缺乏真实感和感染力,模拟表演的质量并不高,也就疏远了与真实生活的距离。后来经过教学指导训练,让学生找出规定情境下猩猩应有的有效形体动作,从单一形似的模拟逐渐提高到神似的模拟,来表现动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准确地再现相关故事情节,使“猩猩”这个角色更富有了生命力和活力。在人物模拟阶段,例如让一位学生模仿一位拄着拐棍的老太太,坐在石头上津津有味地吃冰糖葫芦的情景:她的装束,她的姿势,她的步态,她的眼神,都应是独具特征;她那拿着糖葫芦的手,她那没有牙的嘴巴,当是如何有滋有味地咀嚼品尝呢?她去咬冰糖葫芦时应是生怕掉下冰糖来,她会如何用一只手在嘴下小心翼翼地接着?这一组连贯的肢体动作,生动地再现了人物的内在心理活动和外在形象特征,必然有助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力、逼真的模仿力、丰富的想象力、形体的表现力,以及心理的感受力等。
前苏联话剧《青春禁忌游戏》,讲述4个年轻的学生为了取得满意成绩,竟然去逼迫女老师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协助他们篡改、调换试卷。在老师坚决的拒绝面前,这些学生仍不死心,他们想拿到老师保管存放试卷的保险柜钥匙,于是上演了一场超越禁忌的残酷“游戏”,可谓精心策划而又惊心动魄。在经历了4名学生魔鬼般的通宵折腾后,单纯、善良的女老师叶莲娜·谢尔盖耶夫娜自杀了。可是,他们最终没有得到钥匙,因为老师的死唤起了其中两名学生的醒悟,整剧对人性丑陋一面的无情揭露、善与恶的强烈对比,以及悲剧性的结局,让观众的心灵深深震撼!
剧中有大量展现演员肢体动作语言的片段,较为典型的是在第一幕与第二幕之间,巧妙运用4名学生的舞蹈组合、一系列无声的舞台动作来完成过渡。四个学生怀着同一个念想,决定要搜找出老师家里的那把钥匙。于是,每人以舞台上的椅子为中心点,展现各自的舞蹈动作,构成了4位学生有效的肢体语言,并刻画出人物角色狂妄、自大、冷漠、残酷的心理特征。
再如话剧《荒野与人》,描写的是一群知青曲折的爱情故事。其中剧中人物马兆新,原来有一个与他相爱的女友细草,可是细草不幸被别人凌辱,并怀上了孩子。渴望得到安慰的细草,面对的却是恋人马兆新的冷漠。她一赌气,要将自己嫁给一个农村马车夫。马兆新非但没有阻拦,反而狠着心肠,亲自赶着马车将细草送给了那个马车夫。这不仅毁了细草的一生,也让马兆新承受了永远无法逃脱的自责。
剧中有马兆新将女友细草送去和马车夫成亲的一段戏。演员对台词的处理用声嘶力竭的方式,形体表现力更是冲击力极强,挥舞的马鞭,疯狂地奔跑,忏悔赎罪似的独白,演员用这种强有力的肢体动作语言,来强化人物角色当时极不平静的内心世界,把角色在规定情境中的心理活动,完全通过肢体动作语言表现出来,从而挖掘出人物角色内心深处的种种纠结与矛盾状态。
[1][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郑雪来等译.坦尼斯拉夫斯基论文讲演谈话书信集[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
[2]苏彭成.影视表演学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3]郑雪来.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论集[M].北京:中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