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欣 周云亮 齐丽娜
小儿遗尿症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国内有人对3035例不同年龄儿童调查结果表明发病率为5% ~12%[1],遗尿不仅影响小儿的生活质量,更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及良好的人格形成,故小儿遗尿症逐渐引起人们普遍关注。中医用补肾温阳固涩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我们将两种都有治疗遗尿症作用的药物一起应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之阴,补骨脂温肾助阳,两者共用阴阳双补,克服了单一用药造成的阴阳失衡的副作用,又提高了临床疗效。本研究对2003年6月~2008年6月180例遗尿症患儿进行睡眠觉醒水平观察,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180例,男130例,女50例。年龄5~10岁135例,11~15岁45例。全部病例符合遗尿症的诊断依据[2]:(1)发病年龄在5周岁以上。(2)睡眠较深,不易唤醒,每夜或隔几天发生尿床,甚则一夜尿床数次。(3)小便常规及尿培养无异常。(4)查体无阳性体征,无糖尿病和尿道畸形等。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即治疗组60例,对照组(1)60例,对照组(2)60例,三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六味地黄丸(北京同仁堂出品)3 g,每日3次,并于晚上睡前用温开水冲服补骨脂粉(将干净的补骨脂炒香,研末)6 g;对照组(1)采用六味地黄丸3 g,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2)采用晚上睡前用温开水冲服补骨脂粉6 g。三组患儿每7 d 1个疗程均口服3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停药后的患儿每7 d随访1次,记录睡眠觉醒水平的变化。随访8周后结束。
1.3 疗效判定 按睡眠觉醒水平将患儿觉醒及排尿状况分为优中差三级。优:可以睡眠中自醒,并自主排尿;中:睡眠中有自醒,但意识模糊,时有尿床发生或不能自醒,被唤醒后意识模糊可排尿,无尿床发生;差:睡眠较深不能自醒或被唤醒后意识模糊,发生无意识排尿,睡醒后无排尿记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对三组患儿睡眠觉醒状况采用多样本比较的K-WH检验。检验水准α=0.05。
表1 三组患儿睡眠觉醒状况比较 例(%)
表1可见,三组治疗均有睡眠觉醒状况改善,三组总的比较P=0.0001,说明三组遗尿症患儿采用的药物治疗效果有差别。进一步两两比较:按检验水准α=0.05,治疗组与对照组(1)、治疗组与对照组(2)比较P<0.01,对照组(1)与对照组(2)比较P>0.05,说明六味地黄丸加补骨脂对遗尿症患儿睡眠觉醒的影响明显优于单一用药。
小儿遗尿症是儿科常见病,中医认为主要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下元不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致认为与患儿排尿中枢发育不全或发育迟缓、睡眠和觉醒功能发育不协调等因素有关[3]。通过临床已经进行的大量夜间持续脑电图研究表明,觉醒功能障碍是遗尿的重要原因,膀胱充盈、收缩感知功能不全以及过度疲劳致使睡眠过深等都可导致觉醒障碍。
遗尿有一系列过程,其开始是躯体显得不安宁,肌张力增加,心搏加速,呼吸急促或暂停,皮肤电阻降低,这是一组觉醒征兆,与此相应,在脑电图上同时出现高波幅的δ波发放。过了几十秒钟或几分钟,该患儿便在深睡中尿床了。此时很难将遗尿的患儿唤醒,等到次晨醒来,对尿床经过全无记忆[4]。因此观察遗尿症患儿睡眠觉醒状况可以直接反映药物的疗效。
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主骨生髓,《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故用六味地黄丸补肾可以益精髓、补脑,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补骨脂有温肾助阳、纳气、止泻的作用,在《婴童百问》中说:“治小儿遗尿膀胱冷也,夜属阴,故小便不禁,用破故纸炒为末,每夜热汤服五分”,是治疗小儿遗尿的传统药物。本研究表明,六味地黄丸和补骨脂会使患儿睡眠觉醒水平明显提高,达到治疗遗尿症的目的。
[1]李玉霞,史正刚.史正刚教授治疗小儿遗尿症经验[J].中医儿科杂志,2008,4(2):5 -7.
[2]吴大真,柯新桥主编.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儿科病的良方妙法[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564.
[3]徐 虹,曹 琦.儿童遗尿症病因病机的研究和治疗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10):793-794.
[4]朱冬生,王 萍.遗尿症患儿脑电图特征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10(1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