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然 李硕丰 胡晰杨 李少泉 张培花 于文双
ICU的患者常合并各种急慢性失血,同时,因病情危重,需频繁采血进行实验室检查,大量的诊断性失血可以加重患者贫血程度或促成贫血。贫血可增加危重患者心脏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可对呼吸系统及代谢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有研究显示[1],诊断性失血多的患者50%后续需要接受输血治疗,因此,针对ICU危重患者的诊断性失血及血液保护方面的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为了有效地减少诊断性失血量,我们在动脉血气分析的标本采集中采用了不同的质量控制方法,并对两种方法的效果作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及外科系统的3个ICU病区为研究地点,每个病区均有4个护理轮流值班组,人员相对固定,每组2~3名不等。各组凌晨分别由1名固定护士负责血液标本采集,共12名护士纳入本研究,均为女性,年龄24~36岁,平均30.5岁。ICU工作时间2~13年不等。学历:大专7名,本科5名。职称:护士2名,护师7名,主管护师3名。为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对各组护士均未进行研究内容告知。
1.2 方法 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前1 d,分别由科护士长对2个病区(A组和B组)的全体护士进行诊断性失血的相关培训,时间约为10 min。培训内容:(1)床旁动脉血气分析采集的血液标本量0.5 ml就能保证实验室检查的准确性。(2)抽取过量血液是一种浪费,而且是导致ICU重症患者贫血的重要原因。培训后利用10 min时间集体讨论关于ICU诊断性失血对危重症患者的危害。另一个病区为对照组(C组),对该组护士不进行相关培训。培训后第2 d,由2名观察员分别记录A组、B组、C组各4名护士连续3周的动脉血气分析的血液标本采集量,并在记录中随机抽取20个/名(共240个)的标本数据。第二阶段在A组和B组中进行,研究开始前,将两组第一阶段所使用的动脉血气针规格由3 ml更换为1 ml,继续由2名观察员分别记录标本采集血量,在记录中随机抽取20个/名(共160个)的标本数据。在两个阶段研究中,除第二阶段更换动脉血气针规格外,各组护理人员、数据记录员以及床旁血气分析仪均保持不变。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多组间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表1 两个阶段各组间标本血量的比较(ml,±s)
表1 两个阶段各组间标本血量的比较(ml,±s)
注:P <0.01
第一阶段(n=240) 第二阶段(n=160)组别A 组B组C 组1.33 ±0.33 0.74 ±0.15 0.88 ±0.25 0.69 ±0.16 1.38 ±0.35—
贫血是ICU危重症患者的常见问题,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诊断性失血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2-5],所造成的失血量从日平均(55.5 ±32.2)ml~(10.9 ±4.7)ml不等。诊断性失血量的多少与几个方面有关:(1)疾病严重程度。ICU患者病情越严重,需要的检测项目和干预手段就越多,诊断性失血量相继增多。(2)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置有动脉导管及深静脉置管的患者,诊断性失血量较未置管者显著增多[2]。(3)采血操作的规范性。曾经有多项研究尝试减少诊断性失血,有人将小儿采血试管应用于成人,并与常规试管比较,可减少42%的诊断性失血量,不过,在成人ICU中应用儿科试管的比例仅有10%[6]。减少诊断性失血的另一种方法是应用密闭采血系统采血,使初始的血样重新注入患者体内,可使失血量明显减少[7,8]。使用经皮脉搏氧饱和度监测仪代替血气分析[9],将测量呼气末二氧化碳用于辅助脉搏氧饱和度监测[10]等监测技术的进步也能不同程度地减少危重患者失血。
教育手段是临床中影响护士习惯的常用策略,但国内研究未见将教育手段与其他干预措施进行比较。为了有效地减少危重症患者的诊断性失血,并比较不同质量控制方法的效果,首先对护士进行相关教育来影响护士的采血行为,结果发现,在A组中实施培训后,并没有使采集的标本血量有效地减少,而在B组则明显减少了标本血量,相同的教育手段对两组护士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本研究中各组护士有着大致相同的经验水平和学历层次,并且对正在进行的研究均不知晓,这种结果的产生可能与不同病区间的长期工作习惯有关,另一种可能是不同人群对教育的回应不同,也从一个侧面表明教育手段对结果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有学者[11]认为,教育手段对医护人员的影响仅是短期效应,有的还可能出现相反效果。Wallace研究显示[12],教育手段虽然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较多并很受欢迎,但并不是最有效的影响医护人员习惯的策略。在第二阶段,将两组第一阶段所使用的动脉血气针由3 ml更换为1 ml后,A、B两组采集的标本血量均明显减少,由于A组的下降空间较大,所以标本血量减少的幅度比B组更为明显。Berman等[11]认为,有效影响医护人员习惯的方式排名依次为临床工作的简易化(79%)、试验项目的应用(73%)、协议和准则(52%)。本结果表明,对于减少血气标本的采集量来说,更换血气针的措施更能够限制标本采集过程中的随意性,相比于实施教育手段效果更好,这种结论可能与许多影响医护人员习惯的临床问题相关联,比如在两种医疗器械和护理方法的选择上,其影响意义是深远的。
综上所述,动脉血气针规格由3 ml到1 ml的更换有两方面意义:第一,有效降低了血气分析的标本采集血量,减少了诊断性失血,使输血需求相应减少,因此可以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及输血风险。第二,本结果表明,减少用于血气分析的血液浪费,简易有效的措施比教育手段对结果的影响更可靠。
[1]Fowler RA,Berenson M.Blood conservation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Crit Care Med,2003,31(12):715 - 720.
[2]Corwin HL,Surgenor SD,Gettinger A.Transfusion practice in the critically ill[J].Crit Care Med,2003,31(12):668 -671.
[3]丛 丽,黄海燕,喻姣花.ICU患者诊断性失血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97 -198.
[4]Vincent JL,Baron JF,Reinhart K,et al.ABC(Anemia and blood trans fusion in critical Care)investigators.Anemia and blood transfus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JAMA,2002,288(12):1499 -1507.
[5]Shaffer C.Diagnostic blood loss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J].Heart Lung,2007,36(3):217 - 222.
[6]O'Hare D,Cbilvers RJ.Arterial blood sampling practice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England and Wales[J].Anaesthesia,2001,56(6):568-571.
[7]封秀琴,朱袆容,梁 皎,等.ICU危重患者诊断性失血及其血液保护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135-1137.
[8]Tinmouth AT,Melntyre LA,Fowler RA.Blood conservation strategies to reduce the need for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CMAJ,2008,178(1):49 -57.
[9]Vinagre GR,Comejo BC,Murillo PA,et al.Diagnostic blood losses in severe trauma patients[J].Enferm Imtensiva,2010,21(3):120-125.
[10]Thomas CM.Conservation offers a safer and more efficient alter native to transfusion[J].Crit Care,2008,3(2):24 -33.
[11]Berman MF,Simon AE.The effect of a drug and supply cost feedback system on the use of intraoperative resources by anesthesiologists[J].Anesth Analg,1998,86(3):510 -515.
[12]Wallace LM,Freeman T,Latham L,et al.Organisational strategies for changing clinical practice:how trusts are meeting thechalleng- es of clinical governance[J].Qual Health Care,2001,10(2):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