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金金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病程较长,易反复发作,西医治疗多采用抗生素,疗效并不理想。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妇产科采用中药灌肠理疗配合子宫穴位封闭治疗慢性盆腔炎108例,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来我科就诊的21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8例,年龄20~51岁,病程3个月~4.5年。对照组108例,年龄19~53岁,病程4个月~5年。两组患者均为有性生活史女性,均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肿瘤及严重的内外科疾病,年龄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按照《妇产科学》[1]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①有急性盆腔炎病史。②临床表现为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可伴有发热,月经不调,经量增多,白带增多,继发不孕等。③妇科检查提示子宫常后倾后屈,粘连固定或活动受限,在其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厚,压痛,或可触到条索状物,有压痛。或在盆腔一侧或两侧触及包块。B超提示盆腔囊肿或包块,或盆腔积液。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中药红藤煎加减行保留灌肠治疗,方药如下:红藤15 g,败酱草30 g,丹参10 g,三棱10 g,大黄10 g,莪术 10 g,连翘 20 g,赤芍 15 g,丹皮 15 g,木香 10 g,昆布10 g。若腹痛明显,可加入延胡索15 g。上药1剂/次,加水煎至100 ml,嘱患者抬高臀部,左侧卧位,将输液管插入肛门内约15 cm处。滴入温度为38℃左右的药汁,时间约为15 min,滴完后保留药汁至少20 min,一般4~6 h为宜。配合经期给予盆腔子宫穴位封闭治疗,药用生理盐水5 ml,洁霉素1.2 g,利多卡因2 ml。两侧交替进行,1次/d,5 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左氧氟沙星0.2 g,2次/d,奥硝唑100 ml,2次/d,静脉输液治疗。两组均以1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评定标准:①痊愈:治疗后下腹痛及腰骶部胀痛等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和理化检查正常,停药后一个月内未复发。②显效:治疗后下腹痛及腰骶部胀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检查和理化检查明显改善。③有效:治疗后下腹痛及腰骶部胀痛等临床症状减轻,妇科和理化检查有所改善。④无效:治疗后下腹痛及腰骶部胀痛等临床症状未减轻或有加重,妇科和理化检查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有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疗效比较,结果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大多发生在性活跃期,有月经的妇女。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病程迁延所致。其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急性发作。其主要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因具有疗效优势[3]而被临床普遍采用,中医认为,湿热郁结与气血不和是慢性盆腔炎之关键病机[4],本灌肠方重用红藤、败酱草、连翘清利湿热之毒尤擅消痈排脓,消散炎性包块,促进炎性积液吸收;辅以赤芍、三棱理气活血,散瘀消除病症,对症治疗小腹坠胀疼痛。本观察表明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药子宫穴位封闭治疗慢性盆腔炎、盆腔积液近期疗效好,值得临床选用。
[1] 乐杰.妇产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4-276.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24-246.
[3] 黄映飞,李克湘,熊利.慢性盆腔炎湿热证的中医药治疗近况.中医药导报,2006,12(10):7476.
[4] 张秋彦.灌肠方治疗慢性盆腔炎35例疗效观察,陕西中医,2012,33(7):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