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常馨予
采访马杰,恰逢周六,也正好是她47周岁的生日。可她一如往常地出现在校园里,“有点事儿需要处理”,她轻描淡写。十几年来,没有节假日已是一种常态。
马杰是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党委组织部部长,同事们都对她以“姐”相称。温暖的亲和力、执着奉献的工作劲头是她的金字招牌。然而,这个服务在高校里的组工干部,却并不是个“务实”的园丁,在同事眼中,她爱花护叶,自己却从不期待摘取果实。
从1987年起,马杰在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就职,依次担任校办副主任、党委办公室主任、党委组织部部长。
工作中的马杰心里装着大局,总是力求把党建这个看似虚的工作做踏实。为了全面了解情况,每年她坚持深入基层党组织中走访调研,深入到党支部、实验室,与基层党员面对面交流,查找问题、解决问题。
时间长了,基层干部反映,马杰是个素质过硬,又很体恤他人的干部。“当你顺利时,她总会提醒你;当你遭遇挫折,她总会来帮你。”在中层干部竞聘中,有几位老科长落选,她主动找他们谈心,通过她的耐心疏导,落聘的同志没有消沉,反而更努力工作。一年后,这些同志在非领导职务聘任中全都高票当选。
经过几年对基层党建工作的走访和业务钻研,马杰提出了要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进而形成了“一条主线、六个平台”的党建工作新格局,并实施了“大学生入党分层次教育体系”“高校基层党建创新工作项目化运行模式”等多项创新之举。
这些举措不仅荣获了辽宁省委组织部创新奖,也在基层中打造了一批叫得响、推得开的党建活动品牌。学校党委也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被评为辽宁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党委”。
集体荣誉的背后是个人付出的艰辛,但马杰却总是将荣誉“拱手让人”。在她看来,年轻的同事更需要荣誉的肯定和成绩的激励。多年来,没有“名誉光环”的马杰,却成为同事心目中最有说服力的干部。
认识马杰的人,都会折服于她那春风化雨般的亲和力。许多上访的老同志坦言,自己是怨气冲天地来,烟消云散地走——即使问题没解决,但就冲马杰那份耐心、热心,气儿也消了一半儿。
一次下雨天,一位离休老同志的遗孀来上访,诉苦物价上涨过快,请学校上调她的补贴。马杰一面把她的请求写进工作日记,一面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一百元钱,请大姨先用着,并派部里的年轻同志护送老人回家。问题调解后,马杰常去探望这位老人。听说对方有腿病,因心疼花钱拒绝打封闭针,马杰又自掏一千元钱,帮她减轻病痛。
如此贴心的温暖,马杰付出过太多。2004年,传媒学院的一名学生,因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马杰当即拿出了5000元钱,而这,相当于她当时几个月的工资。
类似的捐赠马杰已记不清有多少次了,而工作中的她,对他人的关怀更是细致周到。哪位同志住院,马杰都要去探望;对离退休的老同志,马杰坚持经常走访慰问。离休干部报医药费,马杰亲自到老干部活动室签字……老同志们感激地说:“党有这么好的干部,过去我们只是在新闻报道里听过,现在就在我们身边!
“作为组织部长,马杰有两点最为可贵的品质。一是敢讲真话。二是按制度办事。”这是校领导对马杰的中肯评价。
每次研究调整干部,马杰都如实讲明考察情况和组织部门意见,谁是可用之才,谁还需要培养,从不藏着掖着,也不看别人的脸色讲话。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不符合规章制度的事情,她坚决不办。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从不徇私,学校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得到教职工的高度认可。
组织部任务重,事情多,压力大。每当重要工作来临,她都和大家一起工作,坚持让孩子小的年轻同志先休息。对自己家庭的照顾,马杰则用“贪黑”来弥补,好在女儿很争气,成绩优异,爱人也默默支持她,她觉得很知足。
然而,收获了无数认可的马杰却最逃避请客。按照风俗,逢寿辰、乔迁、子女上大学等,亲朋好友都要聚一聚,她却总是闭门不请。“不是我不想请大家,而是不能。”马杰说,“我在组织部门工作,认识的人多,如果我要办,呼呼啦啦一大群人来,影响不好。组织部门比较特殊,大家高看的不是我们个人,而是这个部门,这个岗位。我们自己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正是坚持了这些做法,学校的用人环境风清气正。而马杰则依然淡化着每一份赞誉,对她而言,坚守与奉献,敬业与执着,这些,才是更重要的事。
︻编后语︼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次辽宁省委组织部表彰的“十佳组工干部”,是全省广大组工干部中的优秀代表。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新时期组工干部可信、可靠、可敬、可亲的良好形象。
组织部门是一个渡人的梯子。党的十八大要求,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广大组工干部应发挥示范、模范作用,集聚“正能量”,唱响组织部门的“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