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琳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 45900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传统的高职类声乐教育课程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声乐人才培养的需要.时代的发展给声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成才的根本.高职类声乐教学中要想更好地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就需要对当前声乐课程体系进行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声乐教学的作用,把握教学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积累起更丰富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教学课程的设置是教师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内容的有效依据,当前我国声乐教学课程设置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是声乐教学的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也是声乐系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
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当普遍学习各类文化知识,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对于不同专业必须开设具有针对性的课程.然而,当前大多数高职声乐专业的课程安排通常都是参照艺术院校或普通高校来开设,于是各式各样的课程就被搬到了声乐教学中.课程不但科目繁多而且杂乱无序,学生对于各学科的知识不能建立必要的融会贯通,非但没有起到普及学生文化知识的目的,还造成学生认识上的失误,无法明确声乐学习的重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以学生的就业导向为前提,旨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要求学生毕业后就能在相应岗位上具备一定的就业能力.现实中的情况是大多数高职院校既没有深入市场充分调研,也没有按照社会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来设置声乐课程,盲目的课程体系必然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声乐人才.也就是说,当前高职声乐教育课程的设置只停留在模仿艺术院校或其它高校的课程体系,并没有针对高职声乐教学的特点进行教学课程及教学内容上的调研、整合,教学缺乏针对性.
高职教育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高技术手段和实践是高职教学的典型特征.我国教育部对高职教学的要求中明确规定高职教学的实践课程应高于教学活动总课程的40%,声乐表演更是一门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仅凭课堂上的传授显然无法满足声乐人才培养的需要.虽然各大院校都基本完成了实践课程在课程比例上的要求,但是由于课程经费、辅导老师等因素的限制,实践课程教学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高质量的技能训练和舞台实践还远没有达到人才培养的需求.此外,各大院校实践课程的开设往往以声乐讲座、音乐会的形式为主,这种教学形式下学生仍处于客观的姿态来学习,效果不佳.这样的课程安排也与教育部倡导的与学生为主体的人才培养理念相悖,学生被动地参与实践教学课程,首先难以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会削弱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学生的实践技能不能得到很好地锻炼,自身表演技能和艺术素质得不到充分发挥,舞台实践的自信心逐渐跌落.实践课程的实用性是声乐教学的重中之重,其实践课程的设置直接反映了院校的声乐教学水平.
当前的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基本上模仿普通高校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并没有按照当前市场对于职业岗位的需求来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在教学曲目的选择上模式化,未能根据时代的发展寻求变化创新.在教学初级阶段主要选择注重声乐技术基础的曲目来训练学生的口腔、气息运用,之后再增加练习难度来达到拓展学生的音域,最后会选择一些难度较大的曲目来锻炼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驾驭能力.这些曲目的安排次序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声乐技能提高发挥了作用,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学生本身在先天素质、艺术素养、文化水平上存在着一些差距,忽视这些差距的影响,统一对学生进行曲目的安排、设计训练,就会出现一些学生无法达标,一些学生本身已经具备了相应的素质还要进行基础训练,造成时间和精力上的浪费.当前声乐教学多采用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或两者相结合的唱法来进行声乐训练,而作为人们最喜爱的通俗唱法却受到声乐教学的忽视.长期以来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练习模式已经根深蒂固,而社会上较为流行和普遍的通俗唱法受到声乐教学的排斥,显然与当前市场职业需求相悖.
教学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知识传输与接受的过程,新时期的声乐教学要求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目标.教学中的主体逐渐转向学生,学校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主,针对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制定下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本着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修养为教学终极目标的教学理念对声乐课程体系进行创新性改革.
课程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主要载体,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就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课程学习是否适应当前岗位的要求.课程教学应深入对职业岗位的了解和分析,针对岗位能力的需求来组织教学,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来完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市场调研认为高职类声乐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基本素质包括学生必备的文化知识、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与合作精神等.基本素质是学生成才的根本,也是学习和理解其它专业技能的基础,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不仅是对声乐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水平,还包括学生对于艺术的传承和创作能力.高职类教学体系下的学生将来可能走向讲台向新一代声乐学习者传授和指导教学,除了自身要具备相当的歌唱、表演水平,还要有一定的教学指导能力,能够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形成专业的艺术素养,承担起教学和指导学生的能力.创作能力也是学生必备的艺术素养,声乐表演本身就是对作品的二次创作,创作也是最难掌握的一项能力,包括艺术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创新,课程教学应注重加强学生的创作能力.
声乐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旨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诠释各类声乐作品,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传统的声乐教学主要强化学生的歌唱技能训练,缺乏系统的声乐理论教学体系,课程内容的改革创新要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协调发展的教学模式.
2.2.1 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指要根据当前学生间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安排和相关职业能力拓展训练等.教研人员应深入市场调查当前声乐人才未来职业趋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编排,对教学内容中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声乐理论应强化内容安排,力求每个学生都能透彻的理解并熟练运用;对于实用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在强化技能练习的基础上,以舞台实践或者仿真的教学任务来设置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融合理论,理论联系实际,动态中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和巩固.高职院校的声乐系学生未来可能会有不同的职业选择,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创新也是要设计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来适应不同职业岗位工作能力的需求,并为之配置相应的理论和实践课程.
2.2.2 教学内容的重心应转向舞台
高职声乐专业学生未来可能走向舞台从事各类文艺活动,即使重新回归学校进行声乐辅导类的工作,同样要求具有相当的舞台表演实践能力.声乐教学加强学生的舞台实践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逐渐积累表演经验,达到理论结合实践,还能增强学生表演的自信心,将声乐技能与情感积累完全发挥,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要使学生达到这样的水平,仅凭课堂的讲授显然无法实现.高职院校声乐教学还应该将部分课程以舞台表演的形式进行设计,将声乐理论与艺术实践合二为一,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舞台上教师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思考、练习,最终收获实践经验与舞台表演的自信心.高职教学的课程虽然有限,笔者认为对声乐专业的教学来说,课堂理论教学不可替代,但最终决定学生表演能力和就业能力的主要取决于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应加大艺术实践课程的比例,将课程的重心转移到舞台,一方面在学校内部组织学生进行专业汇报演出,另一方面可以与校外其它社区或企业合作,进行舞台演出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为了发挥水平表现自己必然会精心准备,汲取各方面的技术来武装自己加强自身艺术素质储备,每次舞台实践活动都会令其取得长足的进步,教学质量自然会迈上更高的台阶.总之,声乐教学应注重舞台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学院在编排舞台实践的过程中还可以扩大学院的影响,拉近教学与社会职业需求的距离,使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实践创新能力在学校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
高职院校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学生实践技能的锻炼及职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在学校中的学习、实践具备一定的岗位适应能力.高职类声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不能成为院校教学模式下的复制品,院校教研人员应加大市场调研,结合社会岗位对声乐人才的培养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课程与内容的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有自己特色的声乐教学课程体系,才能最终实现新时期高职类声乐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1〕万碧波.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创新[M].重庆: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
〔2〕罗琴.音乐教材编写理念、内容及方式的全面突破[J].中国音乐教育,2005(6).
〔3〕吕飞.新时期高职高专声乐教学改革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9(12).
〔4〕李萍.声乐教学的新领域与新课题——对高职声乐教学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6).
〔5〕赵静.转型期的变革与适应——高职声乐教学的一些思考[J].岁月(下半月),2011(9).
〔6〕田甜.浅谈高职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新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
〔7〕周薇.浅谈声乐教学中的几点体会[J].群文天地,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