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 琼
(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医务室,北京 100023)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我国是全球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耐多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结核病患病人数居世界第二位,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complex,简称结核分枝杆菌或结核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最常见的患病部位是肺脏,占各器官结核病总数的80%~90%。也可以累及肝、肾、脑、淋巴结等器官。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痰液干燥后,细菌随尘土飞扬,被他人吸入而引起感染,人体吸入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是否患病主要由吸入结核菌的数量、毒力、人体的抵抗力等多种因素有关。肺结核传染性强,尤其是集体生活的大学生,由于人口密度大,接触较多,是传播疾病的高危人群。我校为了能及早发现肺结核的学生,通过结核菌素试验,筛检可疑患者,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就可有效预防结核病在校园内传播。
检测对象为2008级新生558人,2009级新生649人,2010年新生622人,2011年新生658人,共计:2487人。体检表由各院系发放给学生,并组织学生来校医院检测,凡是注射了结核菌素的要在表上注明。
采用皮内注射法注射结核菌人型纯蛋白衍化物(PPD),每人注射5IU/0.1mL,由专门负责的校医观察72h后的反应,用三角板测量硬结的横纵径,计算出硬结的直径大小,并做好记录。
阴性为反应硬结平均直径<5mm,阳性为≥5mm,强阳性为≥20mm或局部有水泡、坏死、淋巴管炎等。对强阳性的学生进行X线胸透,可疑者做更进一步的检查。
2008至2011级新生通过PPD试验共查出3例肺结核,2例男生,1例女生。3名患者后经结核病专科医院进一步确诊,其中1例被确诊为浸润型肺结核(痰涂片阳性),另2例为结核性胸膜炎。见表1。
表1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与肺结核检出表
这3例肺结核患者中,有1例因咳嗽、咳痰,服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其余2例临床症状均不明显。幸亏筛查及时,否则会造成学生中肺结核的传播。肺结核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慢性传染病,其传染程度与患者痰中结核菌的数量、咳嗽的严重度等有关。主要预防措施有:
坚持每年对入校新生整体进行PPD测试。1名传染源平均可传染15名健康人,传染主要发生在未被发现的治疗之前,因为传染源在未发现前没有采取任何预防手段,与同学等接触密切,接触者容易被结核菌感染。因此及早发现传染源并予以彻底的治疗才是问题的关键。早发现才能做到早治疗,且可选择的药物多,治疗费用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大,患者容易耐受,治疗可顺利进行,治愈的可能性大,从而减少治疗的失败率和结核菌在社会中的传播。肺结核患者的症状为:咳嗽持续时间较长、咳痰和咯血等,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胸痛、发热、盗汗等症状,因此凡有上述症状者应及时就医。肺结核一旦被确诊一定要接受正规治疗,完成规定疗程[1]。
①减少结核菌播散:健康教育要加强,让同学们了解结核病的传染方式及危害,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患者在公共场所应带口罩,咳嗽、打喷嚏时尽量避开人群;②减少环境中结核菌的浓度:在通风不良、较密闭的环境,如冬季家庭内、集体生活居住拥挤的群体内,结核菌容易传播,需要定时开窗通风,日光照射也很重要;③减少接触传染源:排菌肺结核患者应尽量减少到公共场所活动,家庭成员中发现肺结核,除积极治疗、通风换气外,把患者所用物品彻底消毒,最好能隔离[2]。
感染结核菌后,约有10%的人可能在一生中发生结核病,主要决定于抵抗力和感染结核菌数量,降低发病风险的方法有:①增加人体的抵抗力,生活要规律,工作要轻松,饮食要均衡;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要适当加强锻炼;避免长期熬夜;②要加强相关疾病的预防,如糖尿病、艾滋病、肿瘤、胃肠道疾病、脏器移植等,这些都可引发结核病的发病率;③改变不良生活习惯:①戒烟。吸烟者常会咳嗽、咳痰,这些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有可能影响肺结核的及时发现,以至于延误治疗。②限酒。正常的饮食规律会因为饮酒过多而受到影响,以至于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同时酒对肝脏的损伤也很大,患结核病后治疗效果会受其影响[3]。
因此,一定要重视对肺结核患者PPD试验的筛检,这样可以早发现,从而早隔离,即不延误治疗还可防止扩大传染。
[1] 张莹,申海波.北京市某高校大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3):432.
[2] 贾金海,张晓琳,刘建波.某高校大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7):657.
[3] 帅丽华.大学生结核菌素试验筛检肺结核情况分析[J].中国校医,2009(5):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