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慧 李仁义
(河南电力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冠心病是人群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3%左右,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约占冠心病患者总人数的56%。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其机制是全身代谢功能紊乱,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患者体内的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会导致微血管循环障碍,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这两种疾病常常合并发生[1]。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治疗冠心病的同时还应加用降糖药物[2]。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治疗的35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除常规基础治疗外加用了曲美他嗪,并与同期治疗的35例患者进行对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住院治疗的7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男38例,女32例。心功能分级均为Ⅱ~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均<40%。 糖尿病诊断标准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治疗用于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控制在<7.8 mmol/L。将以上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曲美他嗪组各35例,常规治疗组中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45±3.5)岁;曲美他嗪组男18例,女17例,平均年龄(47±3.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血糖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常规治疗组给予利尿剂、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进行常规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经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治疗用于控制血糖。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20mg(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534),每日3次;连续口服3个月。两组患者使用的降糖药物于本研究期间药物和剂量保持不变。记录所有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心绞痛发作改善情况,如患者每月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检测患者治疗后的血糖、血清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含量。用心脏彩色超声仪器测定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每月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功能情况比较
以上数据表明,曲美他嗪组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比常规治疗组有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及血脂情况比较(mmol/L)
以上数据表明,曲美他嗪组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脂的各项指标均有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曲美他嗪为作用较强的抗心绞痛药,其起效过程比硝酸甘油慢,但作用持续时间较硝酸甘油长。其作用机制是它能对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加压作用,从而降低血管阻力。同时它又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液流量及周围循环血量,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氧分的供需平衡[3]。
冠心病是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狭窄。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近年来被证明是冠心病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许多学者认为治疗冠心病的关键在于调脂治疗,而调脂治疗的重点是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因为低密度脂蛋白能将血管外的胆固醇转运至血管内,从而造成患者血脂升高,因此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利于冠心病的治疗。曲美他嗪具有调脂作用,他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细胞向粥样斑块内趋化和聚集的趋势,是一种新型的优化能量代谢药物,本文的研究数据也证实了它的调脂作用。它的药物作用机制是能提高血管内氧分利用效率,保证心肌代谢所需要的能量,提高心脏的机械效能,从而心脏功能[4]。
与传统的治疗冠心病的药物相比曲美他嗪更适用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因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体内葡萄糖代谢处于异常状态,体内不能为心脏的正常运动提供足够的能量,再加上心肌处于缺血状态,因此患者的耐受性很差,曲美他嗪能优化能量配置并逐渐改善心脏和血管功能,因此是此类患者的较理想用药[5]。
在治疗此类疾病时还应注意早期干预对阻止糖尿病的心肌病变和其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因为早期干预尚可逆转病情,晚期治疗因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已经形成而无太大的治疗意义。因此,优化心肌能量代谢途径现已成为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重要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郝玉明,刘金明.女性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用药[J].临床荟萃,2006,21(23):1685.
[2]汤之明,梁琼芳,彭胜修.不同剂量美托洛尔对2型糖尿病人血糖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2):1868.
[3]董晓兰,王燕伟,高国芳.诱发药源性疾病的部分心血管药物[J].中国药师,2006,9(11):1051.
[4]冯雪影,吴海霞,王成全,等.氟伐他汀联合泛硫乙胺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8,6(10):55-56.
[5]Corrado E,Novo S.High sensitivity of C-reactive proteinin primary prevention[J].G Ital Cardiol(Rome),2007,8(6):327-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