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晓华,易良杰,黄桂琼
(惠州市中医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1)
收缩压120~139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80~89 mmHg被定义为高血压前期,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显示高血压前期已存在靶器官损害[1-2],因此从高血压前期着手早期干预,十分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多项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冠心病和高血压人群已被研究证实存在HCY增高,但高血压前期是否存在HCT增高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尚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通过观察高血压前期同型半胱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的改变及其相关性进行讨论。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我院门诊及住院高血压前期患者(血压:120~139/80~89 mmHg)100例、正常血压(<120/80 mmHg)患者100例、高血压(>140/90 mmHg)80例:男性180例,女100例,年龄 35~75岁,平均(46.23±7.10)岁,所有入选者的肌酐、尿素氮正常。排除标准: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及亢进、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
1.2 研究方法 用标准方法测量入选者的血压、体重指数,早晨空腹采静脉血,采血前12 h禁食、水。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HCY测定使用荧光标记免疫检测法。
1.3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TMT) 采用全数字化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7.5~10 MHz,在双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等处沿血管长轴进行测量,管腔内膜交界面到中膜与外膜交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IMT,IMT>0.09 mm为增厚,所有数据均测量3个周期取其平均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三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变化 高血压前期组及高血压组患者较正常血压组IMT明显增厚(P<0.01),尤以颈总动脉和颈动脉分叉处明显,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前期组的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变化(±s)
表1 三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的变化(±s)
注:与正常血压组比较:△P<0.05,△△P<0.01。
组别高血压组高血压前期正常血压组颈内A 0.70±0.10△0.63±0.08△0.53±0.10例数80 100 100颈总A 0.85±0.08△△0.75±0.10△0.57±0.08颈A分支0.90±0.10△0.82±0.09△0.72±0.14
2.2 三组患者基本情况及相关指标比较 高血压前期组及高血压组患者较正常血压组HCY明显升高(P<0.01),而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前期组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年龄、性别、吸烟、体重指数、TC、TG、HDL、LD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三组基本情况及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三组基本情况及相关指标比较(±s)
注:与正常血压组比较:△P<0.05,△△P<0.01。
项目例数年龄吸烟[例(%)]性别(男/女)BMI TG(mmol/L)TC(mmol/L)HDL-C(mmol/L)LDL-C(mmol/L)HCY高血压组80 47.10±7.10 32(32)57/23 25.8±3.0 1.56±1.00 4.86±1.2 1.34±0.40 2.78±1.0 17.5±5.6△△正常血压组100 45.50±10.01 33(33)60/40 25.2±3.0 1.54±1.08 4.70±1.25 1.33±0.65 2.73±0.80 9.45±3.0高血压前期组100 46.23±8.10 35(35)63/37 26.0±2.60 1.55±0.95 5.00±0.80 1.35±0.50 2.75±0.60 13.0±4.0△△
2.3 其他因素对HCY的影响 为除外其他因素对HCY的影响,我们进行了HCY与年龄、性别、吸烟、体重指数、TC、TG、HDL、LDL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CY与上述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HCY与IMT的相关分析表明HCY与TMT呈显著正相关(P<0.01,r=0.5418)。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前期)占到人群的1/3,未来发展为高血压的概率是正常血压的两倍,容易发展为高血压并增加心血管发病率,故早期进行高血压前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高血压前期的发病机制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IMT是动脉血管结构指标之一,Manios等[2]提出高血压前期即存在血管损害,颈动脉IMT增厚是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其增厚的程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有极高的相关性。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前期组及高血压组患者较正常血压组IMT明显增厚,尤以颈总动脉明显。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前期组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随着血压的升高IMT增厚有差异性,亦支持颈动脉IMT增厚与血压升高呈连续线性相关,血压越高这种变化和损伤就越明显,这也证实了高血压前期存在颈动脉IMT增厚,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靶器官损害。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前期组及高血压组患者较正常血压组HCY明显升高,且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前期组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随着血压的升高存在HCY差异性,这也符合贾建峰等[3]证实高血压前期患者存在HCY升高,且与血压水平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HCY已被证实为心血管独立危险因素和动脉硬化的因子,1969年McCully[4]首次提出HCY与动脉硬化有关,刘继文等[5]亦证实高血压HCY升高,并与颈动脉硬化有关,但这些研究涉及正常血压人群及高血压人群,对于高血压前期人群的HCY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较少。本研究发现:高血压前期患者即存在血浆HCY浓度升高,外周动脉IMT亦增厚,在除外年龄、性别、吸烟、血脂等因素后,HCY水平与外周动脉IMT明显相关,提示高血压前期患者即存在动脉硬化的损害过程,而HCY可能参与其中。其损伤的机制可能:1)自身氧化,参与氧化应激致血管内皮动脉损伤和凋亡;2)削弱内皮细胞清除氧自由基的功能,损伤一氧化氮合成酶,影响内皮舒张功能;3)可与血管平滑肌细胞HCY氧化-还原受体结合,刺激血管平滑肌增殖;4)影响糖、脂肪、蛋白质和LDL的聚集,加强LDL的自身氧化,促进脂质沉积于动脉壁,影响动脉壁糖蛋白,促进斑块钙化。
综合所述,高血压前期存在外周动脉IMT及HCY的异常,且HCY可能参与动脉硬化的发病过程,故在现今高血压前期队伍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应加强防控意识,积极推行生活方式干预,不仅要重视血压,同时应加强HCY等治病因素的监测及早期干预,达到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
[1]孟秋云,张福业,孙 红,等.正常血压高值与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血管杂志,2009,25:730-733.
[2]Manios E,Tsivgoulis G,Koroboki E,et al.Impact of prehypertension on common 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 and left ventricular mass[J].Stroke,2009,40:1515-1518.
[3]贾建峰,鹿育萨.正常高值血压及其合并的传统危险因素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0,6:422-426.
[4]MeCully KS.Vascular pathology of homocysteine:implication for the pathogenesis of arterioselerosis[J].Am J Pathol,1969,56:111-128.
[5]刘继文,张向阳,李南方.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颈动脉厚度等的相关性[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18: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