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县域经济增长能力分析

2012-07-31 05:20佟光霁
中国林业经济 2012年1期
关键词:巢湖市安徽县域

张 林,佟光霁

(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40)

县域经济是中观性区域经济的范畴。安徽的县域经济增长能力一直较弱,2010年和2011年两次全国百强县的评比中,安徽只有肥西县入围。县域经济增长水平不高,地区差异性大已成为影响安徽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分析安徽县域经济增长能力,依据经济增长能力合理划分全省62个县(市)(以2011年8月调整后的安徽行政区划为依据,将原地级巢湖市变为县级巢湖市)所属类别,找出县域经济增长中存在的异同以及可供借鉴之处,为科学制定“十二五”时期县域经济发展对策提供理论支持。

1 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说明

1.1 指标体系的建立

建立指标体系是科学分析问题,认清事物现状,研究发展规律的前提。按照可比性、层次性、相关性、代表性的原则,选取2010年安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建立以县域经济增长能力为一级指标,以财政能力、经济增长、人民生活、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为二级指标,以财政收入、非农人口比重等为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

1.2 指标的说明

如表1所示:财政收入(X1),描述各县市的财政攫取能力;财政支出(X2),描述各县市支付和偿债能力;生产总值(X3),描述各县市整体的经济实力;农林牧副业总产值(X4),描述各县市第一产业的生产能力和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X5),意在说明各县市的第二产业生产能力和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6),用以说明各县市第三产业生产能力和水平;

职工平均工资(X7)和农民人均纯收入(X8)分别用以近似描述各县市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一产业产值(X9)、第二产业产值(X10)、第三产业产值(X11)分别用以说明各县市三产的产能和产业结构状况;

非农人口比重(X12):各县市非农人口占该县市总人口的比重,近似说明各县市的城镇化水平。

2 分析的方法及原理

因子分析是一种数据简化的技术,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分析变量间相关系数矩阵,利用少数几个独立的非观测变量翻译数据的基本结构,这些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可以反映数据的绝大部分重要信息,称为因子[1]。在尽可能不损失信息的情况下,既减少了变量的个数,又同样能体现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系统聚类又称为分层聚类,是依照相近程度最高的两类进行合并组成一个新类,并不断重复此过程,直到所有的个体都归为一类。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多个观测指标,找出能够度量这些指标间相似性的统计量,以这些统计量为划分类型的依据,把相似程度较大的聚为一类,把另外一些相似度小的聚为另一类,重复此过程直到把所有指标聚为一类。

3 数据处理及分析

借助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得到的结果如下:KMO统计变量用于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和偏相关系数。KMO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越接近1,越适合做因子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KMO=0.726合适做因子分析。

?

由表3可以看出,只有前两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并且它们之和占总特征值的82.53%,因此提取前两个因子作为主因子。

表4是通过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旋转后得到的因子载荷值,各个因子有了比较明确的经济意义。每个因子只有少数几个指标的因子载荷较大,可以根据表4进行分类。第一个因子与“农林牧副渔总产值”、“第一产业产值”、“财政支出”、“第三产业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生产总值”的指标相关性最强,因此可以将第一个因子视为衡量县(市)第一、第三产业产值增加对县域经济增长、财政支付能力增强的贡献因子,即“经济增长因子”。第二因子与“职工平均工资”、“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第二产业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非农人口比重”指标最为相关,因此可以将第二个因子视为衡量各县(市)人民生活水平、城镇化水平、财政收入能力的因子,可以称为“社会进步因子”。

?

将各县市的主成分值以累积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到综合得分如表5所示:

为了从总体上把握安徽省62个县(市)经济增长的特征,需要通过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合理归类,找出其中的异同。借助Minitab软件,得到图1的树状图。

结合表5和图1,依据县域经济增长能力的强弱,可以将安徽县域经济分为:经济发达县(市)、经济较发达县(市)和经济欠发达县(市)三类。肥西县、无为县、肥东县属于经济发达县;当涂县、巢湖市、宁国市、凤台县、长丰县、天长市、桐城市、繁昌县、芜湖县、广德县、南陵县、怀宁县、铜陵县为县域经济较发达县(市);祁门县、岳西县、旌德县、黟县和石台县等剩余的46个县的县域经济增长能力较弱,为经济欠发达县(市)。县域经济增长能力最强的五个县市分别是肥西县、无为县、肥东县、当涂县和县级巢湖市;这与2009年安徽各县(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肥西县和肥东县依靠邻近省会合肥交通便捷、讯息通畅、人力资源、资金充足,科技支撑能力强,科技成果较易转化,投资环境较好,人口密度较大,市场广阔,发展后劲十足的优势,为两县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无为县近年乡镇经济发展迅速,乡镇企业发展特色鲜明,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强,部分乡镇靠近长江,外向型企业较多,产品的附加值高,加之近些年投资环境不断优化,经济增长明显加快。

当涂县毗邻长江,水路运输的便捷和低成本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又靠近南京,地理优势明显,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便利地获得大城市的信息、科技和人才资源,生产的产品也能够便利地分销出去,这些都为企业的聚集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力地促进了该县经济的快速增长。

县级巢湖市依靠毗邻巢湖的优势,水路运输较发达,较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又是合肥经济圈的成员,受合肥的辐射带动力强,与合肥的经济互动较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县级巢湖市经济的持续增长。2011年8月新的行政区划的调整,将县级巢湖市融入合肥,这将为县级巢湖市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布局的优化,发展思路的创新,社会管理的进步注入新的更强的活力。以当涂县和县级巢湖市为代表的经济较发达县经济增长动力较足,发展方向明确,有望在“十二五”期间提速发展,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

祁门县、岳西县等排名靠后的县,有许多共同点,交通闭塞,周边地区缺少发展极的集聚和带动,科技、信息、人力资源等投入不足,特色产业、支柱产业缺乏或者不明显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县域经济的增长。

通过以上数据处理的结果,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皖北的县域经济增长普遍缓慢,江淮之间和皖南的县域经济增长势头良好;近城、近水、近路的县(市)经济增速普遍要快于偏远地区的。全省县域经济增长能力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性和不平衡性,这势必会影响安徽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4 促进安徽县域经济增长的建议

4.1 适时适度扩大基层政府权力,为促进安徽县域经济增长提供权力保障

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领导主体,县乡两级基层政府因其独特的地缘和业缘优势,对各自管辖区域的经济增长现状有着更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适时适度扩大县乡两级基层政府权力显得很有必要。通过扩大事权,有助于提高县乡基层政府发展经济、管理社会事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扩大的财权,使得县级部门有能力改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减少的行政层级,缩短了决策点与信息源的距离,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扩权后,区域中心的改变促使各种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县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使城乡经济关系的调整,利于城乡协调发展[2]。应该以重构基层政府的公共管理体制为基本目标,以重构基层政府的公共领导体制为核心目标[3]来进行现有的公共行政体制,在权力下放的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建立和完善市县协调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切实为促进安徽县域经济的增长提供有力的权力保障。

4.2 着力改善县域经济增长环境,为促进安徽县域经济增长营造良好氛围

政府是营造环境的主体,只有营造开明开放、求是创新的发展环境才能消除目前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要素外流而面临的严重威胁,同时吸引外源动力持续不断的流入,产生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相关县市应该紧紧抓住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皖江示范区建设以及省内合肥经济圈建设、皖北建设的机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县级财政杠杆作用,加快投融资平台建设,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县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依据本县市人口、资源、环境可承载能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创建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努力营造行政提速、审批流畅、办事高效和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

4.3 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安徽县域经济增长提供物质保证

以完善乡镇道路、交通、供电、供水、供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完善教育、文化、贸易、餐饮、娱乐、休闲、生态等服务设施[4]为主要内容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均等化,充分利用城乡资源优势互补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城镇经济的聚集效应和城市经济的扩散效应,增强中心城镇功能,发挥城镇带动效应,主动融入中心城市,借势扩张县域实力,在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促进县域经济增长。

4.4 保障人民生存发展权益,为促进安徽县域经济增长提供人力支持

县域经济的增长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保障人民生存发展权益为核心,实现县域经济的增长与人民权益的保障的良性互动。在农村,改革和创新征地制度,给在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以公平的补偿和合理的安置[5]。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和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机制,促进农民就业。尽快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在城镇,认真贯彻房屋拆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妥善解决拆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利益纠纷,维护拆迁户的合法权益,继续实施并逐步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城市社保体系建设,并在合适的时候,实现城乡社保体系的等高对接,在县域范围内实现人民生存发展权益的对等,为安徽县域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证。

[1]刘震.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徐小玲.强县扩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3]昂永生.试论我国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J].中国行政管理,2008(1):92.

[4]佟光霁.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协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罗桂新.县城经济发展对策探析:以江西省宜春市为例[D].南昌:南昌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巢湖市安徽县域
巢湖市夏种夏管植保无人机大显身手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热烈祝贺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建校五周年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农村高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反思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