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双,程红波,刘俊杉,殷晓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黑龙江分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近年来,电信运营商间的全业务竞争日趋激烈。作为运营管理系统,IT支撑系统在产品运营、客户管理、市场挖掘、决策分析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撑,承担着企业低成本、高效运行重责,IT系统建设需求及需求规范管理日益凸显。
这里的需求,是指为实现某个业务能力或管理能力,IT系统需具备的条件和能力。
经调查发现,各大电信运营商在IT系统建设需求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申报格式不统一、需求描述不到位、审批流程不统一、评估仅凭个人经验、无统一的项目建议书格式和内容要求、评估方法不合理及业务功能重复建设等。
通过需求的规范管理,为IT系统建设提供统一的需求申报模板、审批流程、评估标准,以对建设项目的必要性、紧急性及方案进行评估,切实发挥IT系统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IT系统建设需求项目按规模可分为以下3类。
a)大型。成本估算大于500万元。
b)中型。成本估算为100~500万元。
c)小型。成本估算小于100万元。
需求管理框架见图1。
a)需求提报。通过标准需求提报模板,引导需求描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为需求评估收集必要信息。
b)需求评估。使用需求评估标准,对需求的成本、效益、系统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决定是否支持该需求问题。
c)实施策略。根据需求内容和评估结果,制定详细实施策略(如在哪个系统实现、何时及如何实现等)。
d)需求审批。需求评估和实施策略判定结果需经过相关领导审批,以确定最终结果。
e)流程图。阐述对应阶段涉及的流程和说明。
f)工具。介绍对应阶段使用的工具(如需求申报模板、评估模型等)。
g)组织。描述对应阶段涉及的组织和角色职能。
h)关键绩效指标(KPI)。提供KPI评价标准,以控制和判定对应阶段工作质量。
需求评估模型见图2。
a)指标体系。采用层级方式,系统、分解地罗列了需求评估的各项关键考虑因素。
b)需求判定评分模板。为对业务需求在三级指标上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评分,需设计详细的评分模板。
c)评分规则。评分指标是针对三级指标的评分标准,每个三级指标满分为5分,针对不同类型的评分指标采用了不同的评分标准。评分指标给出了每个层级需满足的详细指标描述。根据业务需求模板判断需求对详细指标的满足情况,得出该需求的三级指标评分。
d)指标权重。指标权重是由下级向上级指标进行汇总时,用于体现不同层级指标具有不同的重要程度。
下面对指标权重层次分析法做一简要介绍。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需要决策的问题。在决策者作出最后决策前,需考虑多方因素或判断准则。层次分析法是将复杂的决策系统层次化,通过逐层比较各种关联因素的重要性,最终得出各因素间的权重关系。层次分析法通常采取如下步骤。
a)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
b)解决问题所需的准则、子准则等。
c)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可能由若干个层次组成。
d)两两比较要素的相互重要性,得出每一对因素重要性的判断,从而构成判断矩阵。
e)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就可得出这一组要素的权重。
图3列出了指标权重案例,以决策是否要建设IT系统。 本案例取 a1,a2,…,an(本例取技术、成本、效益)为评估要素,运用N阶(本例为3阶)矩阵法,确定N个(本例为3个)因素的权重。
通过标准的需求提报模板,引导需求描述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为需求评估收集必要信息。
a)需求提报可由业务部门发起,也可由IT部门发起。由业务部门发起时,需经IT部门初步审核。
b)IT部门若判定业务部门需求不需立项新建,则进入需求变更流程;对业务需求如有不清楚或有分歧之处,两部门需讨论决定修改需求描述或退出需求提报。
c)业务部门、IT部门的需求提报及其审批步骤都需通知规划管理部门,以便对提报流程进行监控。
图3 指标权重案例示意
d)业务部门、IT部门拟订需求申报书时,需使用统一的需求提报模板并填写各项内容,经对应部门领导审批后再提交给规划管理部门。
在需求提报模板中要体现:需求原因(项目描述,如立项原因、依据、目标等),建设内容(详细描述需求内容,如功能、数据、规模等),成本估算(对项目建设的各种费用做综合估算,如前期费、设备费、服务费等),建设方案(提出项目建设方案建议),进度安排(描述该需求建设时间安排及各子任务各月的形象进度),效益分析(从经济、业务、管理方面对项目效益做出预期分析),风险分析(从业务、技术、管理3方面分析项目建设可能面临的风险)。
根据企业组织架构,最终确定需求收集流程涉及的各部门职责分工(见表1)。部门职责划分后,可从内容完整性、描述清晰性、提交及时性等维度,确立需求收集质量评估标准。
使用需求评估标准,从成本、效益、系统等方面对需求进行全面评估,以解决是否需支持该需求问题。需求评估流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a)规划管理部门根据需求内容确定需求评估方式,即是直接根据评估模板得出结果或是基于模板的会议讨论,并确定评估计划和完成时间。
b)将评估模板分派给各个评估参与部门,各个部门根据职责完成对应评估项的打分。
c)规划管理部门汇总各部门的评估结果,并就结果与各部门进行确认。
d)存在较大分歧时,可采取会议等方式进行二次沟通。如多次沟通仍无法取得统一,需将该需求提交到总经理工作会进行会议讨论和决定。
根据IT系统建设需求,可取业务、技术、成本、效益、风险分析等作为需求评估指标。
需求评估模板中要体现填写说明,即:按指标分派要求,将各评估指标分派给各对应部门进行评估,各部门对各自部门对应的每项指标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规划部门根据各部门的评分结果进行加权综合计算得出评估结果。
项目评估分类。按项目估算成本值进行项目分类(如:A类小于100万元,B类为100~500万元,C类大于500万元)。根据分类级别,取业务分析、技术分析、成本分析、效益分析、风险分析等不同维度进行评估。
根据企业组织结构及分工,确立各相关评估部门的评估项责任分派。
确立需求评分规则。针对每个三级指标以总分5分为准,分别给出4个等级的评分需满足的详细指标说明,作为各部门做需求评估时的打分参考。以技术分析指标为例的需求评估见表2。
表1 部门职责分工
表2 以技术分析指标为例的需求评估
根据需求内容和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实施策略(如在哪个系统实现、何时实现、如何实现等)。
a)使用项目技术方案模板,由规划管理部门负责编写技术方案,需求及IT部门提供相关协助。
b)判断与IT规划的符合程度。如不符合,可要求修改技术方案或接受该差异,但要修改IT规划。
c)由规划、需求、IT部门及专家分别根据实施策略评估模板对项目技术方案进行评估。
d)根据评估结果,对技术方案中不符合要求的部分,由规划部门进行相应修改后再次提交评估。
e)对于项目技术方案中提供多个建议方案的,根据评估结果确定较优方案为实施建议方案。
f)将确定的项目技术方案评估结果交由各参与评估部门确认,确认后将结果交予领导审批。
根据需求提报书内容,从技术和成本2个维度作为实施策略评估指标,对项目进行实施策略评估。
根据企业组织架构,最终确立需求收集流程涉及的各部门职责(见表1)。涉及的任务分工有编写项目建议书、修改项目建议书、项目建议书审批、评估项目建议书、评估结果确认等,并可根据企业组织架构和分工方式按需调整。
实施策略判定,可从建议书内容完整性、建议书提交及时性、评估完整性、打分一致性、评估及时性等方面予以评价。
需求评估结果和实施策略判定结果需经相关领导审批,以确定项目的最终结果。
a)在整个需求管理流程中有2次审批过程。需求评估和实施策略判定结果都要经过审批。
b)审批的任一环节不通过时,都会返回到对应评估环节,并重新进行评估。
c)评估结果审核通过后,根据评估结果执行相应的操作。
d)根据经审批的需求评估和实施策略判定结果,对于暂不支持和延缓立项的需求,退出本需求管理流程,并将结果告知需求提交部门。
根据企业组织架构,最终确立需求收集流程涉及的各部门职责(如表1所示)。涉及的任务分工有提交审批、审批需求、审批后续工作等。
审批内容确定后应立即提交相关领导审批,由审批各环节领导给出审批意见。审批意见给出后,相关后续工作(如重新评估、需求内容补充等),需在规定时间内安排开展。
随着IT系统建设的不断推进,需求管理可作为项目建设前期评估的重要内容,并能有效地剔除冗余信息,确立系统建设优先级。需求管理流程、模板的统一,也会大大提高IT系统建设效率,有利于企业降低运营管理成本,更好地发挥IT系统的核心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