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文文学期刊的特色谈其风格演变及发展变化

2012-07-30 12:55罗振津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封二文学期刊散文诗

罗振津

天津图书馆,天津 300191

一、中文文学期刊的从新定位与包装

步入新世纪,日常生活实践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视觉消费在消费生活中起到的作用日益加大,产品外包装的设计及其美感的需求已经融入社会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此中文文学期刊从封面目录到文字编排,甚至开本的大小都更多地从人性化的角度提升美感的角度,以追求视觉效果的最大化与最优化。这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以2006年《小说选刊》改版后,第一期反映民工生活所引发的“馒头风波”。2006年以前,《小说选刊》一直采用的形式是封二为“摄影作品”或“绘画作品鉴赏”。2006年,封面为一位民工手拿几个馒头当午餐的“生存状态”为封面,封底则配上多福与该主题相关的照片和文字说明,这个封面设计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许多人认为这是民工生活的真实写照,打动人心。它不仅是刊物本身封面的外包装,也成为办刊形象化的展示。与文字相得益彰。改版后的内容更贴近现实,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此后,《小说选刊》的封面稳固为“生存状态”系列封面,为我们展示了“青春与奥运”“南方大雪”“汶川地震孤儿”等等。

《小说月报》则一直由自己设计的风格,封二为“外国摄影作品欣赏”和“名画欣赏”,刊登众多20世纪比较经典的摄影作品。2008年第1期改为“世界上拍卖最贵的油画”系列。

《小说月报》一直是读者喜欢的文学期刊之一,在天津图书馆中文期刊借阅文学期刊的借阅率排在前位,这说明受到读者喜爱的程度,这也与其办刊风格,质量,特色息息相关,它所选中的文学作品紧跟时代步伐,及时反映社会生活的动态,更贴近大众,获得极好的大众口碑。

《散文诗》对作品的标题进行书法等艺术化处理,同时还配上与作品相关的摄影图片,美术画,字体的颜色与内文的纸张颜色也变化多样,大多一个栏目采用相同的纸张,甚至相同的字体颜色,不仅便于读者进行区分,也缓解读者的视觉疲劳和审美厌倦,让阅读变得丰富多彩。2010年以后其刊物特色又发生变化,在封二与封底完全采用诗配画的形式。比如2012年3月(上半月)封二上“诗集精选”栏目上摄影作品是茫茫大草原上几匹悠闲地马儿,在此作品上印着爱斐儿的《草原红花》节选,其中还有作者简介和该作者《非处方药》的样书。封底在“诗情画意”栏目中也是在一幅山水的摄影作品中写着朴寸丹的《物事:72》,以画面形式推出一首散文诗。尤其值得一提是《散文诗》每期还推出藏书票或散文诗贺卡,配上古今中外著名诗人的好诗名句,而且还采用大40开本,这种开本在目前市场上极为少见,该开本小巧别致,携带方便,可称为口袋书。由此形成自己的风格,在注重散文诗文本的同时注重美术与摄影作品的言语功能,将散文诗艺术融入色彩与画面,做到既有诗情又有画意,这样的栏目充分体现了图文并茂这一重要的期刊理念。

二、中文文学期刊与影视作品的“有机”联合,寻求共同发展

随着影视与网络为代表的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影视与网络已深深地影响到中文文学期刊,其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这些影视剧的热播后又反过来引起读者对刊物的追捧及作者的关注,以下表为例:

刊物名称 作家 年份 作品名称 电影/电视剧名称万方 2007 《空镜子》 《空镜子》池莉 2003 《生活秀》 《生活秀》2009 《来来往往》 《来来往往》当代 毕淑敏 2011 《血玲珑》 《血玲珑》王海鸰 2009 《中国式离婚》 《中国式离婚》十月王海鸰 2007 《新结婚时代》 《新结婚时代》周梅森 2003 《国家公诉》 《国家公诉》2005 《我主沉浮》 《我主沉浮》人民文学 严歌苓 2008 《小姨多鹤》 《小姨多鹤》麦加 2007 《风声》 《暗算》江南 刘震云 2008 《我叫刘跃进》 《我叫刘跃进》艾米 2008 《山楂树之恋》 《山楂树之恋》安徽文学 鲍十 2006 《我的父亲母亲》《我的父亲母亲》收获

这些文学期刊与影视互动,不仅提高了自身的影响力,也使中文文学期刊成为影视作品第一个供应商,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中文文学期刊的生存空间,尤其是电视剧的热播时,许多读者纷纷走进图书馆,随着这些电影、电播剧的热播反过来来找寻原创的中文文学期刊,这也是文学期刊在图书馆中文期刊借阅中排行率先的原因之一。

三、中文文学期刊合理的内容调整,尤其突出长篇小说

中文文学期刊是一类深受大众欢迎的大众读物,刊载着形式多样的文艺类型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多种多样,占据着不同级别的市场。同时伴随着影视等多角度的融入,也使文学期刊在当今众多文化产品中占有一席之地,中文文学期刊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阅读的需要,做到合理定位,就能够实现有效传播,特别是与影视的动态结合,发现中文文学期刊前景与市场广阔,首先是满足广大文学爱好者的需求,其次在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下,又带动更繁多的大众走进文学的殿堂。

其次中文期刊自身结构的调整也起了积极的作用。在近期短篇小说逐渐从原先的舞台主角转移,这种现象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之一是短篇小说在与影视接轨中出现问题,不能在人物思想运动的轨迹和性格多侧面展示中很难把完整的故事情节勾勒完整,难以进入当今的媒体主流。为此一些作家和文学期刊更为关注长篇小说这一文体形式,原来发表中短篇小说为主的文学期刊纷纷转向长篇小说,在原来中短篇小说的主刊下,增加以长篇小说为主的增刊同步发行,这也是现在中文文学期刊的重要表现,一下表为例:

原期刊名 年份 长篇小说刊名 刊期变化《收获》 2001 《长篇小说增刊》 一期《收货》 2003 《长篇小说增刊》 秋冬卷,春夏卷两期《十月》 2003 《长篇小说增刊》 二至三期《十月》 2005 《长篇小说选刊》 双月出版,共六期《当代》 2005 《长篇小说选刊》 双月出版,共六期《作家》 2000 《长篇小说专号》 两期《作家》 2003 《作家﹒长篇小说专号》每期发表三部长篇小说

从表中不难看出,中文文学期刊纷纷推出长篇小说增刊,是近期文学期刊自身从新定位,和市场需求接轨,中文文学期刊推出长篇小说增刊是近年来文学期刊面临转型的考验,在保持原刊风格定位不作大改变的情况下,用“增刊”尝试与社会多角度、多方面的接触,等待市场的检验与考验。

[1]苏良.让“阅读”成为影视生产的第一道工序[J].长篇小说选刊,2005,(1).

[2]罗胜.文学杂志纷纷进军长篇市场[J].长篇小说选刊,2005,(4).

猜你喜欢
封二文学期刊散文诗
封二
封二
封二
散文诗八骏
散文诗(选二)
文学期刊从未,也不曾离开
《散文诗》刊征订征稿
新形势下文学期刊的现状问题与出路
当代散文诗的“突兀”艺术
小说,就是往小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