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对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量的影响

2012-07-30 03:18朱海生王东红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5期
关键词:血流量丁苯认知障碍

朱海生 王东红

1.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神经内一科,河北 邯郸 056001;2.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输血科,河北 邯郸 056001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指患者有记忆或认知损害,但对日常能力无明显影响,未达到痴呆的程度,是介于正常衰老和痴呆的中间状态,其中脑血管病变导致的MCI称为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 (vascula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vMCI)。轻度认知障碍是痴呆的高危人群,发展成痴呆的危险性是正常老人的10倍,部分患者是痴呆的前期阶段,正确诊断和有效防治轻度认知障碍是阻止痴呆发生的关键。本文通过对vMCI患者进行丁苯酞治疗,并检测脑血流量及进行MMSE、HDS评分,探讨丁苯酞对vMCI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均来自于2010年1月~2011年1月本院诊治的vMCI患者,vMCI的诊断标准参照国外临床研究中使用的VCIND标准[1]:①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或脑血管病的存在;②认知功能损害呈波动性进展;③记忆力轻度损害或保留;④脑血管病和认知功能损害之间有因果关系,并除外其他疾病;⑤日常生活能力保持正常;⑥不够痴呆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40例。两组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资料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已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意识障碍及明显抑郁焦虑患者,不能配合检查者,非血管性脑部疾患及其他系统疾患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

1.2 方法

对照组:吡拉西坦[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国药准字 H31021433,400 mg×100 片]80 mg/次,3 次/d,口服。治疗组:丁苯酞(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0299,0.1 g×24 粒)0.2 g/次,3 次/d,口服。 两组疗程均为12周。脑血流检测:治疗前后均做TCD(经颅多普勒血流图)检查,检查部位: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左右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主要观察指标为平均血流速度 (Vm)。应用MMSE、HDS评价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各量表评分情况判定。显效:治疗后评分提高5分及以上;有效:治疗后评分提高2~4分;无效:治疗后评分提高 0~1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和HDS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MMSE和HDS评分,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和HDS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和HDS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 例数 MMSE HDS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40 40 40 40 19.32±1.11 25.80±1.81①②18.87±1.02 19.92±1.58 16.11±1.20 22.45±0.93①②17.02±0.80 18.99±1.1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比较,结果见表2。

2.3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2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分别为8、15、17例,总有效率为5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健康观念的更新,对老年重大慢性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和下移,痴呆的防治重点前移到轻度认知障碍阶段。血管源性因素是导致轻度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可干预的。卒中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还未发展到完全痴呆时不能按现行的血管性痴呆(VD)的诊断标准界定,国内外学者提出了vMCI这个更广泛的概念,vMCI是指由卒中危险因素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明显(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或不明显(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等)卒中引起的临床症状较轻,伴有皮层下白质损害,临床表现为记忆力轻度损害或保留,注意力和执行功障碍。研究已表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性痴呆的前驱阶段,60岁以上老年人有31%患轻度认知损害,并以每年15%速度发展为痴呆,2年后40%发展为痴呆,3年后57%发展为痴呆。其中80%以上发展为阿尔茨海默病(AD),20%发展为VD和其他类型痴呆。而正常老人每年仅1%~2%转化为痴呆。本资料显示: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80.0%,与对照组57.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MMSE、HDS量表看,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说明,丁苯酞对vMCI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丁苯酞是能阻断脑损害多个病理环节的原研新型药物,主要成分为丁基苯酞,最早由南方水芹菜籽中提取,后经人工化学合成。该药有重构脑缺血区微循环,保护线粒体功能。Meyer等[2]研究表明,老年人脑血流量降低是导致并加速vMCI进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改善vMCI患者脑部血流可改善其认知功能[3]。本资料在vMCI患者的治疗中使用丁苯酞,发现治疗组患者脑血流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丁苯酞可以通过增加vMCI患者脑血流量,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4-8]:重构缺血区微循环,显著增加缺血区脑灌注、增加缺血区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改善全脑缺血的能量代谢;保护线粒体功能,增加抗氧化作用,提高脑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和前列腺素水平,抑制谷氨酸释放,降低细胞内钙和花生四烯酸浓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自由基和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发挥抗凋亡作用,保护损伤的脑细胞。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CD变化(,cm/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TCD变化(,cm/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时段VA左侧 右侧治疗组MCA左侧 右侧ACA左侧 右侧PCA左侧 右侧BA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49±4 65±9①②44±5 53±6①47±3 69±7①②45±3 54±5①41±5 57±9①②41±5 48±3①41±7 59±7①②41±6 48±7①29±4 43±5①②25±4 33±2①27±6 43±7①②25±5 33±7①21±6 30±7①②22±2 26±3①21±3 31±3①②21±5 26±2①25±4 38±5①②24±6 29±4①

综上所述,丁苯酞能明显改善vMCI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脑血流速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血管性痴呆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Rockood K,Howard K,Mac KC,et al.Spectrum of disease in vascullar cognitive impairment[J].Neuroepidemiology,1999,18(5):245-254.

[2]Meyer JS,Rauch G,Rauch RA,et al.Risk factors for cerebral hypo perfusion,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nd dementia[J].Neurobiol Aging,2000,21(2):161-169.

[3]万鹏程.尼麦角林对轻度认知损伤患者的干预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1):151-152.

[4]黄如训,李常新.丁苯酞对实验性动物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05,14(8):985-988.

[5]董高翔,冯亦璞.丁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线粒体ATPase,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24(1):93-97.

[6]种兆中,冯亦璞.丁苯酞对缺血性脑组织及低糖低氧刺激后培养的神经细胞中胆碱乙酰化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1999,34(8):519-522.

[7]王宝亮,钱百成.丁苯肽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3):66-67.

[8]周小东,付华斌,刘知源,等.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研发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2):33-37.

猜你喜欢
血流量丁苯认知障碍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老年抑郁症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丁苯胶乳水泥浆体系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奇异值分解法用于MR灌注成像脑血流量估计的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