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四川省人民医院分离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分析

2012-07-28 14:17刘祥琴黄湘宁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亚胺鲍曼球菌

刘祥琴,喻 华,乔 宁,黄湘宁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 成都 610072)

随着抗菌药物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日益突出;调查临床分离致病菌的种类、分布和耐药状况,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降低医院感染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总结了四川省人民医院2011年1~12月分离出4661株致病菌的耐药特点和分布规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2011年1~12月本院住院和门诊患者送检痰液、分泌物、脓液、血等标本。同一患者同类标本中多次分离到的菌株不重复计入。

1.2 分离鉴定及药敏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对各种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用法国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鉴定及药敏板均为配套产品,针对不同临床分离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MIC。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SI)2011年版标准判断结果。质控菌为大肠埃希菌 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1.3 统计学方法 用WHO全球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提供的WHONET 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标本及细菌分布 共分离致病菌4461株,其中分离自痰液标本2148株(48%)、尿液667株(15%)、血液442株(10%)、伤口分泌物 402株(9%)、穿刺引流液 223株(5%)、脓液 178株(4%)、其他401株(9%)。4461株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2720株,占61%;革兰阳性菌1741株,占39%。革兰阴性菌中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788株(18%),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568株(13%)。革兰阳性菌中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533株(12%),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66株(8%)。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病区细菌种类有一定差别,内外科以肠杆菌科细菌及葡萄球菌为主;ICU和急诊的非发酵菌比例明显高于其它病区(P<0.05);而儿科分离的非发酵菌低于其它病区,同时苛养菌的比例显著增高(P<0.05),见表1。

2.2 不同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2.2.1 葡萄球菌 53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75株,占51.6%,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258株,占48.4%。36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CN)315株,占86.1%。MRSA对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呈多重耐药性,如表2示,MRSA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都在90%以上,对红霉素、利福平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9%、84%和38%;同样MRSCN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也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SSC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没有检出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

表1 不同病区致病菌构成比 (%)

表2 258株MSSA、与275株MRSA的耐药率与敏感率分析

2.2.2 肠球菌属 分离出的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粪肠球菌,其对氨苄西林及青霉素的耐药率均大于90%;而粪肠球菌对两者耐药率均低于10%,保持较高敏感性;但是对于四环素,则粪肠球菌耐药率较高,同时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对粪肠球效果差。未出现耐利奈唑胺及替加环素的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见表4。

2.2.3 肠杆菌 肠杆菌科细菌是临床分离率最高的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亚胺培南保持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均低于10%。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明显高于肺炎克雷伯菌(均P<0.0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0.1%和1.1%,见表5。

表3 51株MSSCN与315株MRSCN的耐药率与敏感率分析

表4 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与敏感率

2.2.4 非发酵菌 非发酵菌的分离率呈上升趋势,占革兰阴性菌的38.9%。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12%)高于铜绿假单胞菌(8%)。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如表6所示,除妥布霉素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均>5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69.1%;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的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药物,如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30.0%,阿米卡星对其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平均耐药率<5%);值得注意的是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都显著高于非亚胺培南耐药菌株(P<0.05),见表6和表7。

3 讨论

2011年1~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分离出致病菌的分布特点与2010年西南地区致病菌构成比结果基本一致,不同的是非发酵菌中,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居首位[1]。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病区细菌种类有一定差别,ICU和急诊的非发酵菌比例明显高于其它病区,可能与急诊科和ICU患者开放性创伤多、病情危重、免疫功能低下、住院时间长、使用了较长时间的抗生素、医院内交叉感染等有一定的关系[2]。而儿科患者多数病情较轻,住院时间短,以社区获得性感染为主,因此分离的非发酵菌低于其它病区,同时苛养菌的比例显著增高。了解不同科室患者分离的致病菌构成比,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抗生素的选用,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

表5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与敏感率

表6 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与敏感率

药敏结果显示MRSA与MRSCN检出率分别是51.6%、86.1%,略低于2010西南地区的检出率[1]。MRS对β-内酰胺类以外的多种常用抗生素呈多重耐药[3];监测结果显示MRSA对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都在90%以上,同样MRSCN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也明显高于MSS-CN,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的耐药的葡萄球菌。因此从目前的耐药现状来看临床上对于MRSA引起的重症感染,应首选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

表7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与敏感率

肠球菌中屎肠球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屎肠球菌为4.2%,粪肠球菌为1.8%,较2010年全国监测结果都有所上升,需提高警惕[4]。

肠杆菌科细菌是临床分离率最高的细菌,监测结果显示,产 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59.5%,产 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29.5%。产ESBLs是导致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而产ESBLs菌株呈现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等多重耐药[5],这就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监测结果还显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0.1%和1.1%,提示碳青霉烯类药物对肠杆菌科细菌仍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

本次监测收集临床分离非发酵菌1058株,占革兰阴性菌的38.9%,与2010年卫生部监测报告结果基本一致[6]。分离率最高的为鲍曼不动杆菌,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从细菌耐药率看,非发酵菌整体耐药率较高,尤其是鲍曼不动杆菌,其对包括亚胺培南在内的大部分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50%;同时需注意的是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他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都明显高于亚胺培南非耐药菌株。

近年来,细菌耐药现象越来越普遍,特别是MRS、产ESBL酶的肠杆菌、多药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越来越高。只有规范持续性的做好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才能更好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率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增加。

[1]黄湘宁,喻华,乔宁,等.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2010年西南地区细菌耐药监测[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12):954-958.

[2]Doyle JS,Buising KL,Thursky KA,et al.Epidemiology of infections acquired in intensive care units[J].Semin Respir Crit Care Med,2011,32(2):115-138.

[3]金玉姬,许敬锦,崔鲜花,等.10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1):2332-2333.

[4]郑波,吕媛,王珊.2010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革兰阳性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4):5128-5132.

[5]Bush K.Alarming β-lactamase-mediated resistance in multidrug-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J].Curr Opinion Microb,2010,13(5):558-564.

[6]李耘,吕媛,王珊.2010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4):5133-5137.

猜你喜欢
亚胺鲍曼球菌
2014-2017年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ICU内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结节病合并隐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一株副球菌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特性研究
环氧树脂/有机硅改性双马来酞亚胺的性能研究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危重症感染降阶梯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噬菌体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综述
基于β-二亚胺配体的铝氧硼六元环化合物和其中间体的合成、表征及其反应性研究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与医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