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风雨 王启龙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处于特定的历史阶段,目前职业院校生源来源广泛、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自觉性等方面均差强人意。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永川市调研时曾提出,“职业教育是面向社会各个方面,面向各个阶层,面向人人的”。对于广大基层的职业教育工作者们而言,如何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兴趣,帮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心,获取成功的勇气和动力,成为职业院校教师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分层次教学与评价模式的实施能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控制论的研究表明,无论自动机器,还是神经系统、生命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撇开各自的质态特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如图1)。
图1 串级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由图1可以看出:双闭环控制系统有两个串接工作的控制器,两个检测器和两个控制阀构成主副(即内环、外环)两个回路,控制阀具有设定作用。由于副回路(内环)的存在,对进入回路信号的干扰有超前控制的作用,因而减少了对控制器发出的信号的干扰。该系统是通过设置副变量来提高对主变量的控制,系统对负荷改变时有一定的自动适应能力,是一种动态系统。
“双闭环控制”系统是闭环控制系统的一种,由设定、控制、执行、检测和校正等几个环节组成。主要应用于控制参数相互关联的过程,适用于干扰激烈反应比较大和纯时延较大的过程。职业院校内部教学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同“双闭环控制”系统的运行机制十分相似。通过闭环控制系统反馈原理的运用和因此而产生的自检功能的实现,促进职业院校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自我完善,提高教学质量保障的功能。
借鉴“双闭环”控制原理,职业院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也可以是一个具有内环反馈与监控和外环反馈与评价的闭合回路(如图2)。
图2 “双闭环控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控制框架图
在图2中,以学校教学系统的行政组织为控制点,分别担当不同的角色:教育研究部门是设定环节,教学管理部门是控制器。由教务处、教学系部、教师、学生、毕业生、家长、企业社会、就业质量评价部门组成主回路。在主回路中,就业质量评价部门是检测器,负责收集毕业生、家长、企业、社会的信息,这些信息将影响和导致设定信号的变化。主回路是定值控制即周期控制,包括设定专业教学方案、教学原则、教学目标等教学文件,根据教学执行过程中各种信号的传送(反馈)进行调整,重新设定教学文件;由教务处、系部、教师、学生和教学质量评价部门组成副回路,教学质量评价部门也是检测器,负责收集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学实施结果与教学文件设定的偏差,起到尽量减少对主回路干扰的作用。副回路是随动控制,既根据主回路确定的教学文件来组织并保障实施。
“双闭环控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也有六个关键环节:设定、控制、执行、对象、反馈和校正。当设定信号进入“双闭环控制”系统中,在常态教学环境下,内环(副回路)和外环(主回路)将依据自身性质调整设定信号,解决了在教学过程和教学输出中产生的偏差,实现了对教育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全面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通过对现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实地调研,我们发现,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标准制定、实训教学资源以及师资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实训教学环节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般说来,选择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学业成绩一般,家庭经济困难,自律性较差等等,加上毕业学校的层次和类型各异,使得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能力千差万别。而作为实施教学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往往是目标单一而相对固定的,似乎只关注学生全体的“面”,忽视了部分群体的“点”,从而造成实训教学在强调学生具备能力要整齐划一的同时,忽略了能力突出的学生对较高层次的学习需求,也挫伤了那些能力稍弱的学生的成功欲望。
现代工作世界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要求日趋复杂,越来越强调综合性的、全方位的职业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技能,熟悉多种品牌、多种型号的工具和设备,以完成各层次、各类别的任务。但是,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实训设备往往是由省或市级政府统一采购,品牌集中、功能单一、类型不全、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学生全方位的技能训练。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性和生源的特殊性使得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更要强调“区别对待,差异培养”,也就要求职业院校教师的具有理论与实践相对均衡的能力结构,“双师型”即为这一要求的表现之一。但是目前职业院校师资来源十分复杂、能力结构和水平层次不齐、培训和进修渠道不畅等问题始终存在,造成教师实践操作能力普遍偏弱,难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及质量管理机制。实训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执行”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初步认识工作世界、掌握职业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获得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更为重要的是,实训教学让那些在应试教育环境里丧失信心的、不擅长学习学科知识、不善于逻辑思维的学生,找到了发挥自己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的用武之地,重新树立成功的信心。面对目前生源学业基础参差不齐的现状,如何发挥实训教学在提高学生技能学习和树立自信等方面的功效,从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摆在了每一名实训教师面前。
由对上述问题的总结与分析可知,必须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考核评价方式上有所转变。为此,学校积极探索并广泛推行分层次实训教学与评价模式,通过对实训教学内容、考核与评价的细化分层、配备品牌多样、功能全面、种类齐全的实训设备、鼓励教师主持实验实训室的二次开发等途径,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重新树立自信心,燃起了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寻找到了获取成功的勇气和动力。
学校探索将实训教学内容细化,考核与评价进行分层,即在所有学生均有能力完成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实施个性化的课程标准。首先,把实训教学的内容分为若干个项目,依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要求的顺序将每个项目分成项目层级,以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的形式下达给学生的任务。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所有学生必须完成基础级别的项目,才可以逐级进入高一级别的项目学习,直至完成最高课程标准要求的项目。以机械加工实训为例,教学项目先是以生产工序进行横向分层,然后在加工难度上进行纵向分层,学生必须完成所有工序的基础项目后,才能进入某一道工序的较高难度的学习项目学习(如图3)。
在考核与评价阶段,基础项目是合格标准,学生完成了基础项目即意味着考核合格,对于那些做完基础项目、进入更高层级项目学习的学生,其考核标准也并不分为“良好”和“优秀”等,在成绩登记中只标明“在完成(基础/提高/优秀)级别**项目学习中‘合格’”,既将学生的学业成绩清晰地区分开来,又使完成高层级项目学习的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同时避免了完成基础项目学生的自卑感。学校在电工技术等多个专业的实训教学中同时开展了分层次教学与评价。
图3 “双闭环控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下实训教学内容分层次考核与评价框架图
通过细化实训教学内容,分层次进行考核与评价,所有的学生均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成功体验,同时满足了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完成不同等级的实习项目,同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和掌握职业技能,熟悉多种品牌、多种型号的工具和设备,学校探索出了一套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思路和办法,即在设备采购的过程中,不单纯地追求某种设备的数量,而是尽可量地使设备在保证真实的生产的情况下,品牌更多、功能更多、类型更多。
以机械加工实训中心的数控机床为例,其操作系统就有德国的海德汉、西门子、日本的发那科、国内的广州数控、华中数控和沈阳高精等多家产品。再比如控制气动实训室的PLC控制生产线实训系统,包含自动上料、传输检测、真空分拣、颜色分拣、位置调整、配件供给和装配下料等模块,各模块选用的气缸和可编程控制器品牌就包括了德国西门子、费斯托、日本三菱、欧姆龙、SMC、神视、英国诺冠、国产的气力可,EMC等十余个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品牌的不同型号的产品。实训设备的种类、品牌、型号的多样化,使学生尽可能多地熟悉设备的品牌和型号,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帮助学生形成初期职业能力意义重大。
首先,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在校内实训室进行二次开发的过程中接受专业实践的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校内实训室二次开发指在校内实训室建设的过程不再以单纯购买教学用模拟机为主,而是通过购买企业生产性设备零部件,由教师主持或重点参与来组装或改造成适合教学的“真”设备,给学生以真实的工作体验。既提高了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又促进了教师加深和拓展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以我校自主研发的数控车床仿真实训系统为例,该系统采用广州数控218TB操作系统,并以实物介入的形式配置了真实的机床系统面板和操作面板,可完成数控编程、零件加工等所有操作,学生操作时的感觉与真实的数控机床十分相似,与其它数控仿真软件教学相比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此外,机床拆装、电梯维护、地铁模拟驾驶等实训系统也采取了这种建设方式。同时,每一名理论课教师都依据各自专业的岗位技能分工担任相应实训室的实验员,负责管理实训室并指导其他教师准备和开展实验。这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动手能力的提高,也使实训室成为提高广大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摇篮。
其次,通过引进企业一线高技能人才和实施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提升教师“双师”素质,打造“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师队伍。一方面,学校从相关企业将高技能复合型精英请进来,对其进行教学基本能力的训练,培养“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师。另一方面,根据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规定,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还鼓励教师以脱产、半脱产形式到企业挂职顶岗锻炼,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积极进行技术方面的开发与服务,积累教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使教师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养成“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能力。
再次,通过加强职教集团建设,加强教师和企业界及其他职业院校间的联系,为教师跟踪企业一线生产技术提供了优越条件,促进教师实践教学技能与企业生产实际对接。
[1]鲍风雨,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理论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鲍风雨,王启龙.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创新——以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职教集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02).
[3]鲍风雨,栾燕.基于“双闭环控制”原理的中等职业学校校内教学质量保障体系[J].现代教育管理,2011(06).
[4]鲍风雨,杨科举.议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5).
[5]鲍风雨,孙秀延,王启龙.“双闭环控制”质量保障体系下德育工作创新[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1(06).
[6]鲍风雨,曲忠生,王启龙.“双闭环控制”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下“顶岗实习”实现形式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1(08).
[7]苗玲玉,鲍风雨.“双闭环控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在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实施[J].机械职业教育,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