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陈彤旭
(作者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副教授)
今年是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一百周年。1912年4月15日凌晨,这艘当时世界上最大最豪华的邮轮在其首航途中,触撞冰山而沉没,死亡1500多人,生还仅700多人。对于这次重大灾难,当时的媒体是如何报道的?其经验教训对当代新闻人有何启示?本文以美国国会图书馆及《纽约时报》的官方网站数字文献为资料来源,回顾此次报道的得失及其背后原因。
在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报道中,自始至终表现出色的当属《纽约时报》。泰坦尼克号于1912年4月10日从英国出发,目的地是美国纽约。此次首航引起了全世界许多媒体的关注,《纽约时报》10日的报道标题为《泰坦尼克号今日启航》。然而几天后,传来了噩耗,该报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
图1:1912年4月16日,《纽约时报》头版。
《来自沉船的最新新闻》是《纽约时报》15日的大字标题。正文为:“瑞斯角消息。星期日晚上,4月14日22点25分,白星轮船公司的泰坦尼克号向马可尼无线电站发出‘CQD’求救信号,并报道遭遇冰山,需要立即救援。半小时后,另一条信息发来,报告船头正在沉没,妇女们开始上救生艇……”。该报道还说,位于瑞斯角的马可尼无线电站通知了其他船,艾伦公司的弗吉尼亚号距离泰坦尼克号有170英里远,正加速开来,说15日上午10点能到。弗吉尼亚号曾和泰坦尼克号取得直接联系,最后收到信号是在0点27分,该船的无线电报员说:“这些信号是模糊的,并骤然停止”。此外,奥林匹克号也曾和泰坦尼克号取得直接联系。在这则新闻的下方,刊登着泰坦尼克号的全景照片,图说是:“白星轮船公司泰坦尼克号——世界上最大的邮轮首航撞上冰山”。
图2:1912年4月16日,《纽约美国人报》头版。
15日的另一则消息是《纽约时报》专稿,报道了泰坦尼克号附近的许多船只都听到了求救信号,有几艘船速往救援的详情。其中特别提到,艾伦公司的弗吉尼亚号只有200名乘客,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转运泰坦尼克号的大量幸存者;但这艘船是邮船,不大可能拖运泰坦尼克号;艾伦公司的官员希望听到进一步的消息。
《纽约时报》收到第一条关于泰坦尼克号的电讯是在凌晨一点半左右,截稿时间是凌晨三点半。在短短两个小时里,就组织了如此详细而准确的报道内容,反映了报纸的严肃品质和专业能力。
《纽约时报》经过精心的筹备,在4月16日发布了更为详尽的报道。该日的报道主要有:
(一)《最新报道 幸存866人》:“波士顿4月15日消息。今晚晚些时候收到来自奥林匹克号的电报,卡帕西亚号正载着866名来自泰坦尼克号救生艇的乘客前往纽约,大多是妇女和儿童”。
图3:1912年4月15日,《锡拉丘兹先驱报》头版。
(二)来自奥林匹克号的专稿。专稿是通过无线电报发来的:“最大的轮船2点20分沉入海底。营救太迟。救生艇只搭载了几百人。妇女儿童先登救生艇。卡帕西亚号搭载幸存者驶往纽约”。
(三)头版还刊登了泰坦尼克号和船长史密斯的照片,以及部分乘客名单。( 见图1)
除《纽约时报》之外,还有一些美国报纸的报道也充实可读,值得赞许:
(一)芝加哥《日记报》4月16日刊登了泰坦尼克号的内部结构透视图。
(二)《旧金山号召报》4月18日的版面围绕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报道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国会要求查明灾难责任;(2)纽约妇女界发起旨在扶助孤寡的慈善基金;(3)海上安全新规则;(4)一位船长接受采访说,泰坦尼克号撞向冰山的力量相当于30门大炮的火力。
(三)《纽约美国人报》着重报道了遇难名人。4月16日头版报道的副标题为《约翰·雅各布·阿斯特在随船沉没的乘客中 根据布拉兹特里特昨晚从奥林匹克号收到的无线电报 阿斯特夫人得救并由卡帕西亚号送往陆地》。约翰·雅各布·阿斯特四世是船上最富有的乘客,美国大商人,他在此次事故中未能幸免于难,其妻生还。新闻详细地注明了收到电报的时间、消息来源、收报地点,以强调信息的可靠性。(见图2)
图4:1912年4月的《纽约时报》头版。
泰坦尼克号出事后,其他许多美国报纸也收到了电讯,却做出了错误的报道。例如,距离纽约不远的《锡拉丘兹先驱报》4月15日的头版标题是《泰坦尼克号乘客全部得救》 ,显然这是严重的失实。(见图3)
世界知名的《每日镜报》也报道错了。该报由英国报业大王北岩爵士创办于1903年,为了争取新兴的妇女和大众读者,加强图片报道,重视新闻的可读性、易读性,所以在1909年就达到了100万份的发行量。4月16日该报的版面内容与事实南辕北辙:“泰坦尼克号无线电报 46000吨轮船 2300名乘客遇险 所有人平安 随着早晨宽慰消息传来 挂虑终结 乘客逃生 无助的巨轮由艾伦公司的轮船拖向港口”。明明船沉了,却说是被拖向港口;明明多数人丧生,却说是全部逃生。
随后,截稿时间迟一些的美国晚报也报道了灾难消息。纽约《世界晚报》4月15日的头版大标题为《轮船放下乘客 泰坦尼克号据报沉没》。该报的消息还有:许多名人在头等舱;乘客转往卡帕西亚号和珀里吉恩号;泰坦尼克号由艾伦公司的弗吉尼亚号拖往哈利法克斯。这些消息仅部分准确。
为什么许多报纸在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报道中出现了失误呢?
第一,新闻界对泰坦尼克号抱有幻想。当新闻界人士收到泰坦尼克号遇险的电讯时,普遍的心理是不敢相信、不愿相信,抱有幻想,冀望泰坦尼克号能摆脱困境,乘客幸存,船只也幸存。这是导致报道盲目乐观、偏离事实的重要原因。
第二,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之后,仓促之间向外界发出的求救电报简短而模糊。赶来营救的轮船从遥远的海上发回陆地的电报也是只言片语。这就给报社留下了很多想像的空间。比如电报中说:“轮船放下乘客”,但是放下了多少乘客,没有说。于是很多报纸根据不完整的信息,作出了乐观的推断:乘客全部得救了。事实是,船上只有20只救生艇,根本无法搭载所有乘客。泰坦尼克号最终只放下了几百名乘客登上救生艇,其他1500多名乘客和工作人员都随船沉入大海了。幸存者的数字后来发回,各报才连忙更正。
第三,使用无线电报进行新闻报道需要对信息筛选鉴别。因为海上的轮船都有无线电发报设备,都在向陆地发出电报,前后信息不一,各船信息不一。如果报纸有闻必录,必然导致自相矛盾,谬以千里。
有关弗吉尼亚号的报道,许多报纸失误了,就与这个原因有关。该船收到求助信号后,曾积极准备营救,还考虑过能否将泰坦尼克号拖往港口。但是由于它距离出事地点很远,事态又太严重,最终弗吉尼亚号并未起到营救船的作用。那些报道它将泰坦尼克号拖向港口的报纸,包括《每日镜报》在内,应是依据较早的电讯,误报了相关消息。
《纽约时报》对泰坦尼克号首航及沉没事件进行了大量报道(见图4)。而相关报道之所以及时准确,与其主编卡尔·范安达非常熟悉海上无线电报技术有关,他有使用无线电报报道新闻的丰富经验。1904年日俄战争时,《纽约时报》花费重金租用世界上第一艘新闻电讯发送船,在旅顺附近的海面上采访战争消息,然后发往美国,成为独家新闻。 这一次,又是范安达根据收到的电讯,在日报中第一个作出了泰坦尼克号已然沉没的判断。
后续报道过程中,各报都想采访到乘坐卡帕西亚号到达纽约港的幸存者,尤其想见到船上的工作人员,以了解事故的详情。但是,面对这场巨大的灾难,白星轮船公司封闭了采访的渠道,一概拒绝报社记者。范安达于是派一个行动敏捷的记者来到纽约港,扮作无线电发明者马可尼的随从来到船上,采访到了事故的幸存者,尤其是那个发出求救讯息的发报员。这次成功采访不仅反映了《纽约时报》出色的新闻报道组织能力,也源于范安达对电讯技术的深刻理解:当时白星轮船公司已经断绝了和外界的联系,只接待无线电技术人员了。其他报社也做了很多努力,有的报社还派去了名记者,想方设法突破轮船公司的防线,但无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