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视外宣频道20年发展看频道制改革

2012-07-27 10:07张立勇
中国记者 2012年7期
关键词:中央电视台频道中心

□ 文/张立勇

今年是中央电视台第一个面向全球传播的中文频道开播20周年,20年来经历了中心制、综合制再到频道制的多种管理体制,这也是电视新闻节目不断改革的20年,作者以亲身经历进行了总结和思考。

一、1992年-2000年,第四套节目中心制管理

1992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CCTV-4)开播,从1992年开播到1993年11月这一年多时间里,这个中文外语频道一直由中央电视台对外中心和第四套节目编辑部两个部门在运营管理。中央电视台对外中心负责节目制作,第四套节目编辑部提供节目播出平台。1993年11月这两个部门合二为一成为海外节目制作中心,中心下属新闻部、专题部、编辑部、外语部等。

上世纪90年代,“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相继开播并受到观众的关注和喜爱,一时间电视新闻杂志和新闻评论成为电视业内的新热点。央视海外节目制作中心新闻部也开办了海外新闻评论栏目,1997年5月5日,原来的新闻性杂志栏目“中国报道”全新改版,以新闻报道加演播室访谈为栏目样式,每周两期,每期15分钟,深入报道国内外大事。新版“中国报道”栏目的定位从向世界报道中国,拓展为以中国人的视点报道世界。放眼国内外大事,以几乎与新闻栏目同步的时效性和嘉宾访谈的权威性,赢得海内外观众的广泛认同。

从电视媒体管理机制这个角度来审视第四套节目播出这一外宣史上的重大事件,第四套节目中心制的源头是1993年海外节目制作中心的成立。直到2000年9月25日中央电视台英语国际频道正式开播,中心制持续了将近七年时间。1998年6月,“中国报道”增加了报道数量,由原来的每周两期改为每天一期,由每期15分钟增至30分钟。2002年9月,央视四套实现了24小时整点有新闻直播的准新闻频道架构,同时建立了突发新闻快速反应机制。新闻直播平台和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为直播伊拉克战争提供了可能,“中国报道”的扩容为嘉宾队伍的建设以及国际话题的专业知识储备夯实了基础。可以说,中心制为第四套节目在日后的崛起积蓄了巨大能量,这种能量在伊拉克战争直播中喷薄而出。

二、2000年-2010年,综合制下的多语种国际频道格局

在中央电视台台史或者相关文件的表述中,并没有综合制这样的概念,但我认为从2000年海外中心管理下的英语国际频道开播到2010年频道制改革(海外中心改名为中文国际频道,外语频道划归新闻中心管理),这一阶段可以说是典型的综合制。2000年9月25日,第一个面向全世界英语观众、24小时不间断播出的英语国际频道正式播出。由于最初英语频道的员工较少,不便于建立部门,因此实行的是频道制,可以说英语国际频道是中央电视台最早的频道制试点。为加以区别,原来的第四套约定俗成地被称为中文国际频道。在海外节目制作中心,出现了中心制和频道制并行的局面,因此称其为综合制。

因为具体的整合、构建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包括机制的建立也无法一步到位。还是要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具体到管理体制上,实行统分结合的管理办法,在这一管理机制下,海外中心的外宣事业实现了大跨越,各语种的外语国际频道相继开播。2004年10月1日西、法语频道开播,阿拉伯语频道2009年7月25日开播,俄语频道于2009年9月10日开播。这几个频道实行的也都是频道制,综合制是中央电视台逐步发展壮大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现实选择。

实际上在十年间这几个外语国际频道,包括起步较早的英语国际频道在内,发展还是很快的,只是由于在国内落地所限,所以并不被太多国内观众所了解。另一方面,在中心制下修炼多年、厚积薄发的中文国际频道由于在国内的广泛落地和在直播伊拉克战争中的异军突起而为人熟知。

CCTV-4的伊拉克战争直播创下了多项纪录:中央电视台第一次24小时立体化全方位报道重大事件;在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次大段引用外台外电报道并不遮盖台标;收视率高达6个百分点,比平时增长了27倍,创出了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的历史高度。可以说,直播伊拉克战争使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一夜成名。

经过了伊拉克战争直播的磨炼,直播在CCTV-4成为一种常态,在以前不敢想象的直播谈话节目也成为现实,“中国报道”再次面临改版,谈话节目首次实现了直播,在中国电视界又一次领先。随着节目的改版,栏目的隶属关系也从专题部转为新闻部,并改名为“今日关注”。

这样的改版和改制都是在中心统一调配下完成的,没有遇到阻力。这种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的管理机制,既可以增强中心的宏观调控能力,又能够激发各频道微观营运的活力,无论是中心制还是综合制,在特殊的历史时期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三、频道制从2010年开始,下一步如何改

中央电视台从2005年起开始以经济、体育频道为试点推行频道制。经过几年的运行,两个频道在收视和竞争力上都有了大幅提高。特别是经济频道从去年改版为财经频道、进一步明确频道定位之后,频道竞争力更是快速提升,目前已经占据全国财经节目市场70%的份额。财经和体育频道试点成功,但对于拥有十几个开路频道的中央电视台来说,这远远不够。彻底打破十年来形成的节目中心制,顺应市场趋势,建立以频道制为主的管理架构成为中央电视台新一轮变革的“重头戏”。

从2010年8月1日起,中央电视台实行多年的“中心制”变为“频道制”。

2009年7月“今日关注”随着海外节目制作中心新闻部并入新成立的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成立的新闻中心整合新闻中心、经广中心、海外中心、社教中心、文艺中心五大节目生产中心的新闻采编系统而成,标志着央视“新闻立台”的发展方向。2010年10月我又重新回归到中文国际频道,参与大型日播旅游栏目“远方的家”的创办。2011年“远方的家”推出百集系列特别节目《边疆行》,我担任这个百集系列节目的总策划。《边疆行》以纪实手法关注自然、关注民生、关注人文,通过记者真实生动的采访体验,为观众展现出一个发展变化中的真实的中国边疆形象。乘着“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东风,《边疆行》节目自身也完成了一次完美转型,走出了一条崭新的旅游节目人文关怀新路子。

通过“远方的家”以及《边疆行》的管理实践,可以发现频道制扁平化管理的诸多优势。总监以及分管的总监助理对于节目可以说是一竿子插到底,效率和效果都是前所未有。分管“远方的家”栏目的是总监助理王峰,就节目的宣传片解说词她可以和栏目组开会开到凌晨四点钟;“走转改”汇报会,每一个参加汇报的记者都要在她面前过一遍,过完已经又到了凌晨四点钟……

频道制以频道为运营实体有利于各个频道、尤其是专业化之后的频道利益最大化和竞争力的优化,灵活性较强。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从资源配置角度而言,频道制最大的弊端是分散了节目、技术设备、人力和财力等媒体资源,不利于资源整合效益的发挥,台编委会或者总编室统一管理的难度加大,无法形成系统优势对抗竞争。实际上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姑且不论从全台角度如何在各频道之间整合资源、合力共赢,仅从中文国际频道的现状而言,频道制不彻底的弊端已经显现。中文国际频道作为一个播出平台是统一的,但却是两个制作单位在为这个频道提供节目,一个是原来属于海外节目制作中心的采编队伍制作的专题、文艺类栏目,另一部分是隶属于2009年成立的新闻中心国际频道新闻编辑部,这个部负责频道内的整点新闻和“今日关注”“深度国际”等新闻性专题栏目。由于中心制和频道制交叉,新闻编辑部在播出平台的利用、中文国际频道在新闻资源的使用上都存在障碍,长此以往就不能形成频道合力,难以提升中文国际频道的国际传播能力。

频道制下的频道既是节目播出平台也是节目制作主体,各频道只有定位明晰,走品牌发展之路,才能防止内耗,形成特色。

关于频道制之后下一步的管理体制变革,从1992年对外中心和第四套节目编辑部合二为一成为海外节目中心,到2010年的频道制改革海外中心分为中文国际频道和国际频道新闻编辑部;再从我个人从海外中心到新闻中心再到中文国际频道,可以说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无论是分与合,无非就是如何处理播出平台和制作主题这两个方面的关系。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视频收看方式,从台内的角度而言节目制作能力才是频道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下一步的改革重点将是推动节目制作能力建设。

猜你喜欢
中央电视台频道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我们就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我们》栏目主题曲)
4K频道开播,你准备好了吗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寒假快乐频道
中央电视台《读书》与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的对比分析
频道
央视官网从CNTV中剥离另立门户
201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征联佳作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