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及围术期处理

2012-07-26 06:21刘胜中曾富春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8期
关键词:漏气肺气肿单侧

刘胜中,曾富春,丛 伟

重度肺气肿是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终末期表现,单纯内科治疗效果欠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近年来开展的肺减容术(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LVRS) ,给部分重度肺气肿患者提供了一种改善生活质量的外科治疗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1-5]。2005 年1 月—2011 年12 月,我科施行LVRS 治疗不均质型重度肺气肿11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 年1 月—2011 年12 月在我院就治的不均质型重度肺气肿患者112 例,其中男103 例,女9 例,年龄38 ~84 岁,平均(63.4 ±18.6) 岁。85 例有长期吸烟史,14 例有职业接触史; 病程2 ~43 年,平均(13.2 ±9.8)年; 患者均有咳嗽、咳痰、气短、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28例患者需要间断吸氧,6 例患者需要持续吸氧; 呼吸困难指数分级(MRC 修订)[6]为Ⅲ级者67 例,Ⅳ级者45 例; 36 例合并气胸,31 例已行胸腔闭式引流术,24 例胸引管持续漏气。查体均有桶状胸,双肺呼吸音降低; 胸部X 线平片检查显示肋间隙增宽,肺纹理稀疏,膈肌低平; 胸部螺旋CT 扫描或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ECT) 显示肺有局限性无肺纹理的靶区(绝大部分患者存在直径大小不等的肺大疱) ; 心电图提示心肌肥大的患者均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明确有无肺心病。术前常规行血气分析、6min 步行距离(6MWT) 和肺功能检查。合并陈旧性肺结核11 例,高血压9 例,糖尿病5 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 例,哮喘7 例,心律失常15 例,肺心病6例; 口服激素患者18 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通常需要准备1 ~3周。

1.2.2 手术方法 全组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侧卧位。术中根据胸部CT 或者ECT 扫描结果并结合肉眼观察及手指触摸,确定要切除的靶区,使用美国强生公司直线切割缝合器(TLC-75 或者Endo-GIA) 套萘维修补材料(聚乙醇酸,PGA) 切除靶区肺组织,并用丝线缝扎切缘交错处防止漏气和出血。通常切除每侧肺容积的20% ~30%,切除后尽量保持肺原有形状,与胸廓内壁平行,并松解下肺韧带。术中低压力膨肺(30cmH2O) ,让余肺充分膨胀,并检查有无明显漏气处。对合并弥漫性肺大疱患者予以5%碘酒纱布球磨擦胸壁及肺表面行胸膜固定术,促进胸膜粘连,减少术后漏气和气胸复发。常规安置1 ~2 根胸引管(1 根置入到胸膜腔顶部) 。经腋下第4 或者第5 肋间隙5 ~10cm 小切口手术80 例,电视胸腔镜手术32 例; 其中单侧手术94 例,同期双侧手术5 例(病变重的一侧先手术) ,分期双侧手术13 例(间隔半年~2年) 。

1.2.3 术后处理 96 例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拔除气管插管,16例患者因血氧饱和度低更换为单管气管插管后入ICU 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1 ~3d 后停机拔管。术后常规予以吸氧、雾化、抗感染、止血、抑酸、化痰、解痉等治疗。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 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q 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85 ~187min,平均(109.6 ±21.4) min; 术后胸腔引留管留置时间3 ~42d,平均(6.2 ±4.6) d; 术后住院时间7 ~54d,平均(8.7 ±5.3) d。术后14 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2 次剖胸探查止血2 例; 肺持续漏气>7d 12 例,再次手术修补1 例; 并发肺部感染9 例,行气管切开5 例。3 例死于呼吸衰竭,109 例痊愈出院,均脱离吸氧,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 术后呼吸困难指数分级为0级21 例,Ⅰ级34 例,Ⅱ级54 例; 患者术后1 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 、肺总量(TLC) 、残气量(RV) 、动脉血氧分压(Pa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6MWT 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随访76 例(69.7%) ,随访时间1 ~68 个月,平均(18.4 ±9.5) 个月,复查血气分析、6MWT 和肺功能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 与术后出院前比较,6MWT 和肺功能指标亦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

表1 LVRS 前后监测指标变化情况(±s)Table 1 Change of monitoring index before and after LVRS

表1 LVRS 前后监测指标变化情况(±s)Table 1 Change of monitoring index before and after LVRS

注: FEV1 =1 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TLC =肺总量; RV =残气量;PaO2 =动脉血氧分压; PaCO2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6MWT =6min步行距离

时间 例数 FEV1(L)TLC(L)RV(L)PaO2(mmHg)PaCO2(mmHg)6MWT(M)术前 112 0.62±0.17 7.93±1.05 5.32±0.55 62±15 46±13 202±71术后出院前1 天 109 0.92±0.22 6.28±1.17 3.73±0.60 75±14 37±11 446±74术后随访期内 76 0.99±0.21 5.44±1.13 3.21±0.68 74±15 35±11 467±62

3 讨论

LVRS 是切除重度肺气肿患者过度充气的肺组织,使邻近相对正常的肺组织能重新膨胀,恢复肺功能[6]。这一概念是由Brantigan 等[7]于50 多年前提出并首先用于临床,但由于手术死亡率较高未被广泛接受。1994 年Cooper 等[8]经过改进,使手术死亡率降至5%以下,重新引起了医疗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经成为外科治疗重度肺气肿的有效方法[1,9]。多中心研究表明[2,10],LVRS 可以提高重度肺气肿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呼吸困难。Meyers 等[11]将具有LVRS 指征的重度肺气肿患者分为外科手术组和标准内科治疗组,手术组的4 年生存率明显好于内科治疗组(72% vs 41%,P =0.02) 。国内侯生才等[5]也报道,LVRS 早期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PaO2,降低PaCO2,解除或缓解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 且对病人的肺动脉压力、心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本研究也发现,患者术后的FEV1、TLC、RV、PaO2、PaCO2、6MWT 均明显改善,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改善肺功能的机制可归纳为[1,4,12]: (1) 增加肺的弹性回缩力,降低气道呼气阻力;(2) 增强呼吸肌作用,主要是膈肌的收缩功能,提高呼吸效率; (3) 改善肺的血流动力学,使毛细血管恢复充盈,减轻右心负荷; (4) 切除严重病变的肺组织,减少无效死腔,改善肺的通气/血流比值等。

LVRS 可分为单侧和双侧,目前主要有3 种术式,分别为经胸骨正中切口、胸外侧切口以及电视胸腔镜手术,其中Cooper 教授推崇的经胸骨正中切口同期双侧LVRS 为目前LVRS 的标准术式[8]。虽然双侧LVRS 的近期临床效果好于单侧LVRS 已得到公认,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就远期效果来看单侧LVRS 在肺功能及生活状态改善上与双侧LVRS 相近,且单侧LVRS 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13]。Naunheim 等[14]对多个实验中心673 例双侧LVRS 和343 例单侧LVRS 进行3年的术后随访分析认为,两者生存率无显著差异,但双侧LVRS 术后并发肺炎、肺漏气、心律不齐均较单侧LVRS 的发生率高,有显著性差异。付校等[15]也研究发现,双侧LVRS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单侧LVRS。本组死亡3 例,2 例系同期双侧手术,1 例系分期双侧手术,再次印证了了双侧LVRS 死亡率高。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单侧还是双侧LVRS,患者改善的肺功能并不能持久保持,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9,16]。本组患者随访期内大部分指标较出院前有改善,可能和随访时间不够长有关。Lowdermilk 等[17]分析了457 例电视胸腔镜双侧LVRS 和单侧LVRS 的疗效,发现前者对肺通气功能的及时改善显著优于后者,可能是前者减容量更多,术后RV/TLC 下降更显著。但双侧LVRS 后6 ~12 个月FEV1再次衰退的速度也显著高于单侧LVRS,可能的原因是减容量越多,剩余肺组织在术后承受的应力越大,弹性回缩力的损失越大。因此,双侧LVRS 的长期预后并不一定优于单侧LVRS[18]。相比同期双侧LVRS,单侧LVRS 术后仍可有再次治疗的机会,这对于重度肺气肿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具有很大意义。另外从理论上讲单侧LVRS 保留了一侧未被破坏的胸膜腔,减少了以后做肺移植的难度,所以单侧LVRS 作为肺移植的过渡性治疗可能更合适。重度肺气肿患者肺功能较差,双侧同期手术,麻醉时间长、创伤大,并发症多,死亡率会相应增高; 就手术安全性而言,采用单侧LVRS 是1 个好选择。由于电视胸腔镜或者腋下小切口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和并发症少,将是以后的一个发展方向[4,19,20]。

文献报道,LVRS 围术期的病死率达10.8% ~27%[21]。术后肺创面持续漏气是LVRS 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呼吸衰竭,是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本组死亡3 例(2.7%) ,主要原因是术后肺漏气,并发肺部感染,进一步发展成呼吸衰竭而死亡。我们体会,要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术中处理好肺切缘,避免术后出现肺漏气是关键: (1) 术中操作应轻柔,禁止反复钳夹肺组织,一旦损伤,难以修补; (2) 采用直线切割缝合器,切割时钉夹间应少许重叠,避免钉夹间肺漏气; (3) 采用萘维修补材料为加垫材料,残端喷涂医用胶;(4) 结扎式减容可减少术后肺创面漏气; (5) 术中行胸膜肺固定术也是减少术后长时间漏气的重要手段; (6) 手术结束时恢复双肺通气时任其自然膨肺即可,避免因用力膨肺增加漏气和对侧气胸的发生; (7) 术毕尽早拔除气管插管,并避免使用呼吸机。

有效的围术期处理也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我们的经验是: (1) 术前准备: 患者需戒烟>3 个月,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深吸气、深呼气、适当活动) ,并进行呼吸道雾化和药物治疗(平喘、化痰、抗感染药物等) 。对高血压患者,予以缓慢降压,达正常范围; 对糖尿病患者,术前控制空腹血糖在8 ~10.0mmol/L 以内,以利于术后机体恢复; 对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肾毒性药物,注意保护肾功能; 哮喘发作者需用药控制,口服激素者需将激素减量(泼尼松<10mg/d) 或者停用;一般情况欠佳者需加强营养支持,肺心病患者需改善心功能治疗。(2) 术后处理: 协助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吹气球,促进肺复张; 常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0.5 ~1.0g,1 次/d) 和20%人血白蛋白(10.0 ~20.0g,1 次/d) 支持治疗3 ~5d。对术后引流较多的患者,输入红细胞悬液或者血浆补充血容量;对经口摄入不足者,静脉输入氨基酸、脂肪乳或者高营养支持。对术后胸内活动性出血者,紧急剖胸探查止血。对术后肺持续漏气、肺复张不良者,采用小负压抽吸; 对肺漏气程度不重、肺复张基本满意者(肺压缩<20%) ,可夹管观察24h,若患者无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症状,复查胸部X 线平片提示肺压缩程度无明显增加,可拔除胸引管; 对长时间明显肺漏气患者,则再次手术修补。对并发肺部感染者,取痰送检,换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 对咳嗽排痰无力者,行鼻导管或者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必要时气管切开协助排痰; 并发呼吸衰竭者,尽早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综上所述,对重度肺气肿患者,正确地施行LVRS 和有效的围术期处理,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1 李宇晖,高爽,温东东,等. 单侧肺减容术治疗重度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分析[J]. 广东医学,2005,26 (5) : 642-643.

2 吴新天,王良旭,张胜辉,等. 单侧肺减容术治疗COPD 的临床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30 (3) : 77-80.

3 梁朝阳,刘德若,石彬,等. 单侧肺减容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评价[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 (12) : 769-771.

4 吴永国,宋晓军,丛波,等.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切口行双侧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J] . 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 (6) :411-413.

5 侯生才,陈航,李彤,等. 肺减容术病例筛选及手术方式探讨[J].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3,19 (4) : 240-241.

6 Sweer L,Zwullich CW. Dyspnea in the patient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Etiology and management [J]. Clin Chest Med,1990,11 (3) : 417-445.

7 Brantigan OC,Mueller E. Surgical treatment of pulmonary emphysema[J]. Am Surg,1957,23 (9) : 789-804.

8 Cooper JD,Patterson GA,Sundaresan RS,et al. Results of 150 consecutive bilateral lung volume reduction procedures in patient with severe emphysema [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96,112 (5) : 1319-1330.

9 姜格宁,丁嘉安,童稳圃,等. 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43 例疗效分析[J] .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2,18 (5) : 287-289.

10 Fishman A,Martinez F,Naunheim K,et al. 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lung- volume-reduction surgery with medical therapy for severe emphysema [J]. N Engl J Med,2003,348 (21) : 2059-2073.

11 Meyers BF,Yusen RD,Lefrak SS,et al. Improved long-term survival seen after 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 compared to continued medical therapy for emphysema [J]. Ann Thorac Surg,2001,71(6) : 2081.

12 Orozco-Levi 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the respiratory muscles in patients with COPD: impairment or adaptation? [J]. Eur Respir J Suppl,2003,46 (1) : 41-51.

13 Oey IF,Waller DA,Bal S,et al. 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a comparison of the long term outcome of unilateral vs. bilateral approaches [J]. 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2,22 (4) : 610-614.

14 Naunheim KS,Kaiser LR,Bavaria JE,et al. Long-term survival after thoracoscopic lung volume reduction: a multiinstitutional review[J]. Ann Thorac Surg,1999,68 (6) : 2026-2031.

15 付校,潘永成,王建军. 单双侧肺减容术的临床比较[J]. 华中医学杂志,2008,32 (5) : 328-330.

16 Meyers BF,Yusen RD,Guthrie TJ,et al. Results of 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 in patients meeting a national emphysema treatment trial high-risk criterion [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4,127(3) : 829-835.

17 Lowdermilk GA,Keenan RJ,Iandreneau RJ,et al. Comparasion of clinical results of unilateral and bilateral thorascopic lung volume reduction [J]. Ann Thorac Surg,2000,69 (6) : 1670.

18 Brenner M,Mckenna RJ,Gelb AT,et al. Rates of FEV1change following 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 [J]. Chest,1998,113 (3) :652.

19 涂远荣,林敏,李旭,等. 胸腔镜肺减容术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6,6 (9) : 650-652.

20 王厚强,辛军,唐鸣秋,等. 胸腔镜肺减容术治疗重度肺气肿的临床研究[J]. 微创医学,2007,2 (2) : 86-88.

21 String GR,Babidge WJ,Peacock MJ,et al. Lung volume reduction surgery in emphysema: a systematic review [J]. Ann Thorac Surg,2001,72 (2) : 641-648.

猜你喜欢
漏气肺气肿单侧
关于单侧布顶内侧安装减速顶的日常养护及维修工作的思考
你可真淘气
一起220kV GIS漏气缺陷的处理和原因分析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临床诊治
同期双髋,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严重髋部疾病的临床比较
舒适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
右旋糖酐联合活血化瘀方治疗肺气肿临床观察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CNG加气母站压缩机漏气回收系统改造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