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行文化强国使命中的媒体作为

2012-07-26 06:51张虎生
中国记者 2012年2期
关键词:办报舆论监督党报

文/张虎生

(作者是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

以党的报刊为主力军的新闻媒体居于意识形态领域前沿,是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文化传播的主渠道。

我国空前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在给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新闻舆论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随着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趋势日益明显,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难度越来越大。广受关注的社会热点该“怎么看”又该“怎么办”,各类重要新闻如何在第一时间获取并能及时得到理性解读,公共事务能否在阳光下公开透明运行等等,人民群众对于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俱来的中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任务越来越紧迫。加之新媒体崛起对舆论生态环境和媒体传播格局提出新挑战,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不仅面临着消除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误区和落差,在差异中谋共识、在多元中立主导的新任务,而且面临着新老媒体融合、主导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的新课题。

在新的起点上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履行文化强国使命,首先需要理论武装、思想统一。

张虎生同志在2011年12月中国传媒大学党报论坛上发言。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是做好党和人民新闻宣传工作的思想理论基础。在新闻队伍中持之以恒地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宣传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加强新闻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广大新闻工作者应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把学习理论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作为立德、增智、创新的有效途径;要以不断丰富充实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和文化建设理论武装头脑,作为指导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章法。有了理论武装、思想统一,才能敏锐地分清主次轻重;才能准确地判别真假美丑。还要拓宽视野,兼顾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两种语境,有的放矢研究解决好新的新闻理论与实践问题,用中国和世界的双重视角审视中国、报道中国,一心聚力奔小康;以国际和国内的双重视角审视世界、报道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经验一再证明,唯其厚积,方能薄发;唯其深入,方能浅出。理论根底扎实的新闻业者往往走得更远,建树更多。

在新的起点上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履行文化强国使命,更需要“重心下移”、行动自觉。走进基层、向群众学习、为人民服务,一直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从延安窑洞里的广播电台到西柏坡民居中的党报编辑部,从近年来开展的大规模多层次国情调研到正在勃兴并应成为一项持久工程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一代又一代新闻工作者到源头活水中“捉活鱼”,从火热的群众性创造中汲取智慧力量,在基层采访中倾听百姓呼声、体认基本国情,采写出大量反映生活本质、把握社会主流的优秀新闻作品。继承和发扬党报优良传统,强调“重心下移”,就是要时时处处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智慧的增长和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回答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性、方向性问题。

党报党刊在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漫长征程上理应永远当好排头兵。我认为应从两方面方努力。

一是更好地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强调:“人民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深厚的力量源泉”,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为广大群众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者提供广阔平台”。然而,过去一段时期不少党报贯彻全党办报(即发动、依靠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办报)的方针不够,贯彻群众办报(即不仅依靠专业新闻专业者,同时依靠广大群众办报)的方针更不够,报人“关门办报”的现象并不鲜见。明显表现为:不少党报削减以至取消了各级党组织的通讯组和群众通讯员,撤销了报社的信访部门以及读者来信专版专栏。这是需要引起注意并且切实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是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增强新闻舆论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活动和新闻事业对社会进行的监督。党历来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把它作为衡量报纸党性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提出,报纸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三字方针,即要在新闻媒体上公开进行批评报道,新闻批评要开展得好,党和政府要把这件事管起来。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重申:“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推动解决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维护人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然而,新闻舆论监督难,却是困扰我们、举步不易的老问题。

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全会《决定》的重大部署,在确保正面宣传为前提下,认真实行“开、好、管”方针,把握新闻舆论监督正确导向,做到适时适量适度,新闻舆论监督工作一定会健康开展起来。

猜你喜欢
办报舆论监督党报
“政治家办报”概念的百年演化与话语创新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不变与变——政治家办报理论的发展与实践路径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对树立“开放”办报理念的几点思考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