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科学教育营造生态永续与经济发展双赢

2012-07-25 04:24:46真理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林秀玉
海峡科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国光科学生态

真理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林秀玉



从科学教育营造生态永续与经济发展双赢

真理大学通识教育中心 林秀玉

本文从2011年台湾社会发生的国光石化事件开始,归纳该事件引发各界所关注的各个焦点,论及重视科学教育探讨“社会性科学议题”或“社会性科学(环境)议题”等现实议题,引导民众具备“生态智能”,推广“以科学为基础的争论”之多元观点,而非“科学的争论”之单一观点的科学教育理念,使公民能对其决定负责,确实由内而外改变其行为,成为二十一世纪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以期达成兼顾生态永续与经济发展双赢局面,共创社会繁荣与人类永续的愿景。

生态永续 经济发展 科学教育

0 前言

近几十年来,台湾的环境问题层出不穷,加速台湾生态退化,美丽宝岛的实况受到相当大的衝击。特别是经济与环保之间两难问题,该是孰轻孰重,经常令全民与政府官员难以取舍和做出决定,特别是在攸关民生的石化产业问题上。目前台湾温室气体排放量高居全球第22位,每人每年约排放量10.31吨,其中工业与能源部门的排放量占整体的八成以上(徐佳莉,2006)。以云林县麦寮乡台塑六轻石化厂所衍生的公害问题,民众反应激烈。

同样大陆地区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育间,也经历过“都市改革环境问题浮现阶段”(1978-1984)、“轻工业发展各种环境问题出现阶段”(1985-1992)、“初期重工业严重环境问题增加阶段”(1993-1999)、“重化学工业密集环境问题暴增阶段”(2000-迄今) (Xia, Pei & Yang, 2008)。这些发展阶段,如同全球许多地区一样,在拼高度经济发展之际,连带出现许多极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从探讨2011年台湾地区发生的国光石化事件及其所引发各界关注焦点出发,再阐述如何由“生态、经济、社会”三者间关系的思维转变,以追求这三者能共同永续发展,接着谈论培养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仍须引导其具备生态智能(ecological intelligences),知道潜藏在我们购物背后的各个事情,是如何去影响改变所有的事物(Goleman, 2009),最后说明藉由科学教育探讨“社会科学议题”(social science issue,简称SSI)或“社会科学环境议题”(social science environment issue,简称SSI(E)),推广“以科学为基础的争论”(science-based controversy)而不是“科学的争论”(scientific controversy)的教育理念,使公民能对其任何决定负起责任,期盼能兼顾生态永续与经济发展双赢,共创社会繁荣愿景,培育出21世纪具科学素养的公民。

1 国光石化事件与各界关注焦点

2005年,国光石化公司提出一个号称亚洲最大的石化投资开发案(俗称八轻),原本这个开发案预计在云林县的离岛工业区兴建石化工业区;后来因为台西乡居民反对、环评没有通过、购地不易、彰化县积极争取等因素下,于2008年转往彰化县大城乡和芳苑乡的浊水溪北岸河口湿地,以填海造地方式兴建;2011年因环评考量被终止。这一事件在2011年的4月、5月,引爆台湾地区环保与经济两者间冲突的引线,两者孰轻孰重的争论达到历史高峰。2011年4月与5月期间,台湾地区最热的新闻之一是国光石化建厂事件。当时一份八百余人的电话访问发现,58% 的受访者无法回答国光石化厂究竟要生产什么东西;知道石化厂是生产与石油化学相关产品并和生活关係密切者,占42%(中国时报,2011),显示约有一半的民众无法认知国光石化这个社会环境议题是什么。这样的结果显示国光石化事件是教育台湾地区民众的重要社会科学(环境)议题之一。

如今回顾整个事件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各界人士的两个主要的诉求,一个是“环保面”,另一个是“经济面”。笔者综合整理“媒体”、 “国光石化”、 “大学生”以及“成年民众”的结果发现:“媒体”所关注的焦点,主要是担心超抽地下水、中华白海豚的保育、当地区民的健康、空气污染(如悬浮微粒等)、湿地保育等部分;“国光石化”强调的焦点,则是能提供数以千计的工作机会、不会超抽地下水、会保育中华白海豚、会关心当地居民、会减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方面;一份调查台湾“大学生”对国光石化建厂意见的结果发现,20%赞成国光石化建厂,理由依序是经济发展、提供工作机会、生活需要、金钱回馈等;73%反对国光石化建厂,理由依序是伤害生态(环境)、空气污染(悬浮微粒)、重污染工业、水污染、影响居民健康、超抽地下水、湿地保育、生活品质、中华白海豚保育、有毒物质释放、二氧化碳释放、土壤污染等;7%没有意见(Lin, 2011)。电话民调”成年民众”的结果显示,不支持国光石化兴建者占37%,理由为石化产业会对生态造成永久伤害,台湾不再适合发展石化产业的生态面考量,希望不要建厂;支持兴建者占30%,理由是基于经济发展、就业机会与产能需求等经济面考量,希望推动建厂;无意见者占33% (中国时报,2011)。综合上述各界所关注的项目,均相当一致地可归纳为对“生态面”的考量,以及对“经济面”的考量,以反对国光石化兴建者居多。

为何在生态面上,会考量影响中华白海豚的族群生态,当地湿地保育、高用水量造成地层下陷、高污染影响居民健康等问题呢?2004年在台湾西部发现中华白海豚,因为牠们在妈祖生日附近出现在台湾海峡东岸,故俗称“台湾妈祖鱼”;2008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目前其野生种群约剩80余只,面临即将灭绝的机率相当高。虽然政府积极决定兴建一条宽800米、水深5~10米的生态廊道,提供白海豚迁徙用。可是,这些可能状况备受各界质疑,亦遭到环保人士的极力反对。况且,国光石化案造成大城和芳苑地区的湿地破坏,对当地渔农业有相当程度的影响。甚至,台大土木系李鸿源教授指出,彰化县、云林县、嘉义县,一年要抽60亿吨地下水,超抽20亿吨,造成地层严重下陷12厘米。如今云林县沿海地区地层下陷问题已经浮现且日趋严重,甚至危及台湾高铁运行安全。国光石化一天用水量超过整个彰化县,国光石化用水从哪里来,更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为了解决国光石化的用水问题,台湾水利部门预计在大肚溪设置“大肚拦河堰”,同样遭到当地居民反对。再加上国光石化案会产生高碳排放,污染问题势必是相当严重,罹患肺癌机率高,且二氧化碳排放控制不易,当地居民的健康风险激增。

在经济面上,一般认为石化产业对台湾非常重要,许多日常生活用品都与石化扯上关係,国光石化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与台湾经济发展,救救当前高失业人口的问题。还有人认为台湾目前石化产业上下游的产业体系庞大,的确是一个应该要投入的产业,甚至认为台湾若不盖国光石化,将来经济一定会很惨,甚至提到若不赞成盖国光石化,台湾是没有什么产业可以扎根存活下来,未来台湾要依靠什么东西与其他地区竞争呢!但是有人提出相反看法,认为台湾还有很多产业可以发展,为什么一定要发展石化业!可以找其他替代的产业来做….

经济与环保,本质上有兼顾上困难,历年来只要投资项目涉及污染,民众的反弹与抗争便随之而来,关于经济发展与环保,其先后次序的辩证始终没有个定论,但石化投资建厂的环境评估不是非黑即白的问题,透过环评工程,在政府、业者、专业环评委员与民间取得共识之后,仍期望由国光石化推升石化产业荣景,再造经济颠峰(徐佳莉,2006)。这样的诉求无非是希望能同时兼顾经济与生态,打造两者双赢局面;乃至到繁荣社会的多赢情况。近年来大陆地区积极追求高度经济开发,许多环保问题逐渐浮现,同样应该意识且认知日益暴增且恶化的环境问题,积极反省经济发展、生态永续、社会影响的交互关系。综观21世纪,无论是海峡两岸或是全球各地,无不费心深思如何让生态永续与经济发展从原本是互斥或冲突的两大张力,趋向共存共荣的能阶上以缔造两方双赢,进而共同发展促进社会繁荣,人类永续生存在地球上。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或许能经由理解“生态、经济与社会”三者间概念发展演变的思维,再透过强调SSI或SSI(E)的科学教育训练,推动生态永续、经济永续、社会永续,三者共同永续发展的愿景。

2 “生态、经济、社会”共同永续发展理念

国光石化究竟是要继续在台湾存在,还是到其他地区设厂?这个议题使偏好环境保护和偏好经济发展看似有冲突,但其本质上都是希望台湾环境永续、民生富裕、社会繁荣;该先给环境保护和永续发展,或持续经济发展,或给予等同考虑?台湾下一步永续该何去何从?

就学科发展而言,经济学是比生态学发展早;就两者在地球上存在的历史而言,生态学则是先于经济学。如今,经济发展模式有着基础性地转变,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係逐渐从互相冲突(conflict)转为互相协调(coordination),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生态利益要整合起来(unification),从传统发展模式转型为一个永续发展模式。

在从“绿色经济”迈入“蓝色经济”的思维下,以及在Rees(2003)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该朝一个生态经济世界观的动态观点发展的理念,相当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生态、经济、社会”永续发展概念是否有其他可能的发展路径?以及“生态、经济、社会”三者间存在如何的关係呢?笔者认为最早期是“生态、经济、社会”三者独立发展,强调无法避免冲突,不可共量性;接着是“生态、经济、社会”三者部分互相影响,有其不重叠永续发展的部分,强调部分不可共量,部分互相影响。近年来,“生态、经济、社会”三者共同演化,强调经济和社会是生态系统的一环,共同演化和彼此共量,以及动态的改变。

3 以重视SSI或SSI(E)的科学教育完成使命

Carter (2008)提到全球化和科学教育,科学在新经济裡的含意,特别强调探讨“SSI”的重要性。所谓的“SSI”的面向,包含有①公众有兴趣解决这个冲突,因为会影响公众如何地生活;②这个争议事件需要形成一个理性判断的讯息是复杂的;③判断这些争议事件需要平衡一些不同价值观和不同感受的人以达到大家所关心的生活品质;④这些争议事件是特定忍受一段时间和空间,急速地通过不统一;⑤这样的争论持续一段相当长的时间,而且有各自拥护的群体;⑥这样的争议事件通常包含复杂的各种证据网路(complicated networks of evidence)和各种反面主张(counter claims) (Brante, Fuller & Lynch, 1993)。当今的许多的SSI议题,就涉及到SSI(E)面向。

若说经济是五分之三的生态,则在各追求经济发展的社会里培育公民具备生态智能,可说是相当重要的教育。Goleman (2009)阐述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生态智能”世纪,公民应该对“经济发展优先环境保育稍后”的这种诉求说“不”,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一起并进”的诉求说“好”。这意味着倘若当代公民能理解,且由“环境经济观点”的世界观迁移到“生态经济观”的世界观,同时藉由科学教育推动探讨SSI或SSI(E)以增强“生态经济观”,不仅是培育公民具备关心某一政党所宣称知识之“科学的争论”而已,更需要从强调由内部教育与外部教育提供各界各种的社会科学论述之“以科学为基础争论”,培育其具备多元、多面向思考,21世纪公民发展的“生态智能”,其作所为行为将可能发生改变,促使生态永续与经济永续共同并进发展。

4 结论

本文从国光石化事件所引发各界关注焦点,探讨如何由“生态、经济、社会”三者间关係之思维转变,以追求这三者能共同永续发展,进而谈论培养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仍须引导其具备生态智能,最后说明藉由科学教育探讨SSI或SSI(E)的议题,推广“以科学为基础的争论”之多元观点,并非”科学的争论”单一观点的教育理念,使公民能对其决定负责且改变行为,以兼顾生态永续与经济永续发展能双赢,缔造共创社会繁荣与人类永续的愿景。

[1] 中国时报(2011). 国光石化兴废“国人”意见两极. 2011.04.10.

[2] 徐佳莉(2006). 石化产业再兴波澜─国光石化. 产经资讯,41,21-26.

[3] 刚特·鲍利(Gunter Pauli) (2010). 蓝色革命:爱地球的一百个商业创新.洪慧芳译. 天下杂志出版.

[4] Brante,T., Fuller, S. & Lynch, W. (1993). Controversial Science: From Content to Contention. Sunny Press.

[5] Carter, L. (2008). Golbalization and science education: the implications of science in the new econom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45(5), 617-633.

[6] Goleman, D. (2009) Ecological Intelligence: How Knowing the Hidden Impacts of What We Buy Can Change Everything. St. Marins Press.

[7] Lin, S.Y. (2011). Controversy betwe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graduates’ options in Taiwan. Paper presented at 42nd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ustralia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June 29 to July 2nd ,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8] Rees, L. (2003).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 ecological economics perspectiv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86, 29-45.

[9] Xia G, Pei X.F. & Yang, X.M. (2008)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引自http://www.landecon.cam.ac.uk/research/ eeprg/cleed/pdf/Pei%20Xiaofei_envgrowth.pdf

猜你喜欢
国光科学生态
Effect of cognitive training on brain dynamics
Application of the edge of chaos in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科学
科学拔牙
生态
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
寻找一个叫桃的女人
短篇小说(2014年7期)2014-09-20 15: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