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蜂业》给我知识,给我成功

2012-07-25 03:34武保安
中国蜂业 2012年21期
关键词:蜂业蜂场生产队

《中国蜂业》编辑你们好:

我叫武保安,山西省陵川县附城镇岭东村人,现年60岁,从开始养蜂到现在已经有45个年头。

《中国蜂业》杂志(原《中国养蜂》),已伴我走过30多个春秋,这30多年的杂志我至今保存完好。杂志使我无论理论知识,还是管理技术上,都在逐渐提高。每次杂志邮来,我都顾不得吃饭、睡觉,一定要一口气看完,好的文章还要细读数遍。她成了我亲密的朋友,忠诚的老师,交流的伙伴;她充实了我的工作和生活,丰富了我的业余爱好,让我吸取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帮我攻克了一个个难题,为我架起了一座知识的桥梁,帮我排忧解难,伴我一生,助我成功。

我和《中国蜂业》的不解之缘还得从头说起。

1966年,我刚满16岁,从学校毕业就参加了集体生产队劳动。我们村在一个贫困山区,交通不便,当时除了到镇上的一条马车路,其余都是小土道。我和队里的几个年轻人春天往地里担肥,秋天从地里往队里担粮,成了生产队的运输工具,当时我比别人小几岁,体力不足,把背都压弯了。尽管这样辛苦,每天也才评7分工分,能结算3角钱。

父亲长期有病,我只好挑起家中重担,每年除了全家人的吃粮款以外,已所剩无几。何时才能过上好日子呢?我每天都在发愁。有一次去亲戚家,看到有一位河南蜂友在路边放蜂,这深深吸引了我。

之后,一有空我就到蜂场帮忙。有一个下午,师傅让我帮他摇蜜,虽然我既没吃午饭,也没跟生产队长请假,但我还是答应了,为的是看师傅怎样操作。把蜜摇完,天已黑了,离家还有几公里山路,为赶路,晚饭也没顾上吃。后来我和亲戚借了30元钱,买了3脾蜜蜂。从此,开始了我的养蜂生活,每天除参加生产队劳动以外,利用午休时间来管理蜂群。

到1970年,我发展了一个大群和一个小群,当年大群采到50多千克蜂蜜,小的也采了20多千克。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蜂群有这样好的收成,我对养好蜂的信心更足了。虽然我从书中学到了怎样培育蜂王和蜂群的四季管理等,但因为我对蜂群的生物特性不了解,且繁蜂心切,加脾过快,拔苗助长,造成蜂少群弱,还染上了美洲幼虫病。后来一位养蜂师傅推荐我订一些养蜂杂志,他告诉我在杂志里能学到全国最先进的养蜂技术。从此我订了《中国蜂业》。

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时,我的蜂群巳发展到60多群。当时王浆价格非常好,每千克200多元。回想起来,真是十年磨一剑,我的蜂场也有了好收成,我利用养蜂挣到的钱盖了8间水泥结构的砖瓦房,买了机动车、家电、新蜂具等,从此走上了致富之路。

我的努力还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表扬和认可。我多次被评为“养蜂技术能手”、“养蜂状元”、“养蜂科技示范户”等。我衷心地感谢各级政府对我的大力支持和《中国蜂业》对我的帮助。

现在,我的蜂场已有了相当规模,收入可观,还加入了陵川县蜂业协会。在我的养蜂生涯中,《中国蜂业》让我受益非浅,伴我走上了成功之路,让我成为当地养蜂状元。今后,我希望一如既往地与《中国蜂业》相伴而行,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将一生奉献于养蜂事业,让更多人都能享受到和蜜一样香甜的生活,创造我们更精彩的人生。

猜你喜欢
蜂业蜂场生产队
河南卓宇蜂业有限公司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河南卓宇蜂业
邢台县蜂群南繁培育工作启动
浅析生产队政治夜校对农民的影响
污水源是春季爬蜂的元凶
春季蜜源失收 转地放蜂步履艰难
有计划安排蜂场确保稳产稳收
生产队的那些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