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圣华,姜美花
(延边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吉林 延吉 133002)
城市化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过程和普遍趋势。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互促共进,当今世界各国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衍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研究领域,其中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成为相关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城市在发展经济学上的定义是空间地域的一种组织形式,城市化主要指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实际分析当中一般利用城市化指标来衡量特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和科技水平,以及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管理水平和社会组织程度。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以农村经济为主,城市化发展严重滞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致使我国的社会形态从以农业经济为主逐渐转变到以城市经济为主的阶段。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城市化本身及其衍生的其他作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巨大。城市化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被列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五大战略之一。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是城市化发展的原因,而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却很有限。但最近的研究成果与传统观点有所不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但经济增长对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作用非常有限。比如段瑞金、安虎森(2009)利用1978年-2006年的城镇人口数和GDP数据,采取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城市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弹性分析等方法,检验了GDP和城镇人口之间的关系。[1]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大,但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作用有限。程开明(2010)利用1979年-2008年的全国宏观数据和2008年横截面数据,采用关联协调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出了全国城市化和经济增长的协调性较强,但波动明显;省级行政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差异较大的结论。[2]姚奕、郭军化(2010)采用1978-2007年中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城市化和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3]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原因,但经济增长不是城市化的长短期原因。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在长短期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对东北地区和中西部来说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长期原因,并不是短期原因,长短期内经济增长不是城市化的格兰杰原因。
王莉(2008)通过对吉林省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水平、非农率、产业类别人口比重和产值比重的分析,得出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较高,但城市化发展不均衡,地区间程度差异较大的结论。[4]庞瑞秋、白鸿蓉、刘艳军(2007)利用五个方面23个指标作为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对9个地级市(州)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评价并排序,认为区域发展条件空间差异、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区域城镇发育水平差异是吉林省城市化综合水平空间分异的最主要因素。[5]尹树美、李明玉(2010)利用四大系统共13个指标来构建城市化测度指标体系,对延边州城市化进行了研究。[6]分析结果表明延边州城市化程度虽高,但就业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以及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其他跟延边地区经济相关的领域,李圣华(2009)利用延边地区八个县市的2001年至200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延边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延边地区生产率之间的关系。[7]分析结果表明,延边地区引入的外商直接投资没有对延边地区生产率的提高产生显著影响。李圣华(2010)还利用霍夫曼法则、库兹涅茨工业化阶段理论、钱纳里模式测度了延边州的工业化水平,并得出延边州工业化发展水平还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分析结果。[8]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发展,延边经济不断壮大,城市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2009年“长吉图规划纲要”的出台标志着图们江地区开发上升至国家战略层次,延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但图们江地区开发的滞后严重制约了延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跟国内发达地区相比,延边经济在发展质量、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等诸多方面依然存在很大差距,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目前在延边对外开放滞后的情况下,自身内部的开发和调整对延边经济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城市化和经济增长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是在既存的相关延边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中,涉及到城市化与延边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少。因此,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重点研究延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延边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城市化包括社会、经济、人口和空间等诸多方面的含义,本文视为城市化是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就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以此来探讨延边城市化状①。
图1给出了延边州历年非农业人口比重的变化。延边州的总人口从1980年的181.4万人增加至2010年的21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从1980年的98万人减少至2010年的73万人,非农业人口从1980年的83万人增加至2010年的145.8万人。城市化过程中农业人口的比重从1980年的54.22%下降至2010年的33.46%,非农业人口的比重从1980年的45.78%上升至2010年的66.54%。根据城市化率的定义当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超过50%时被称为基本实现了城市化,超过70%时被称为达到高度城市化②。根据该标准延边州从1985年开始就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现在正向高度城市化迈进。
图1 延边州非农业人口比重变化
表1 2010年末人口数变动情况 单位:人,%
表1是2010年末延边州各县市人口变动情况。延吉市非农业人口的比重最高,延吉市、图们市和珲春市超过70%,其他县市也均超过了50%。纵观延吉市的历年人口统计数据,延吉市的人口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作为延边州首府的延吉市不断吸收总人口下降县市流出来的人口,非农业人口持续增加导致非农业人口的比重上升③。虽然延边州各县市非农业人口的比重均超过城市化标准比重,但这并不能说明延边州已经实现了城市化。因为延边州各个县市城镇规模十分有限,基本上是以中小型城市为主,缺乏大型城市应有的产业集聚能力和城市向周边的辐射能力。城市发展中也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强有力的带动作用,通过工业化促进城市化的影响也十分有限④。
图2表示延边州历年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从绝对数来看,延边州的GDP规模从1980年的9.9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534亿元,30年间增长幅度达到53倍。从发展速度来看,1980—1986年GDP规模从10亿增长到20亿共用了6年的时间。1986年以后延边州处于高速经济发展时期,仅用10年的时间GDP规模就从20亿发展到100亿。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经济增长较为缓慢,主要是这期间受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影响,投资延边的外资陆续撤离,对外贸易受挫,导致经济增长乏力。在2005年突破200亿之后,延边经济随即进入到又一轮的高速发展期,期间在克服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求发展,到2010年增长到534亿,5年间经济规模翻了一番。
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延边州三次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变化明显的是第一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比率,总体的趋势是第一次产业的比重在下降,第三次产业的比重在上升。但是第三次产业的比重在1995年超过40%之后,至今为止还维持一定的水平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第二次产业的比重曾一度跌落至40%以下,最近几年又上升至47%左右。经过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延边经济从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逐步转变为目前以第二、第三次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
图2 历年延边州GDP变化
通过现状分析了解到延边非农业人口比重高,并且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那么在延边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的关系究竟怎样?是符合传统观点的关系,还是符合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的一般规律?下面利用计量分析方法探讨延边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的因果关系。
对延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按以下三个步骤来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单位根验证本文所采用的经济变量的平稳性;其次,利用协整检验分析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最后,利用格兰杰检验来分析延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
本文主要分析延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因此,所涉及的两个重要变量是GDP和非农业人口数(本文的城市化指标,用POP来表示)⑤。GDP的单位是万元,非农业人口的单位是人。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时,必须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因此,变量GDP利用1949年为100的GDP指数进行折算,把名义GDP折算成实际GDP(2000年标准),实际GDP用RGDP来表示。
表2是对GDP和POP用Eviews6.0来测算的ADF检验结果。单位根检验中,变量的最佳滞后期由AIC准则来确定。LRGDP的最佳滞后期是5期,△LRGDP的滞后期是1期,LPOP和△LPOP的滞后期都为零。首先,对LRGDP和LPOP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两个变量的ADF值均大于5%的临界值,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原假设,说明这两个变量都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的数据。其后,对LRGDP和LPOP的一阶差分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取差分之后的变量的ADF值均大于10%的临界值,在10%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说明时间序列变量达到平稳状态,都是一阶单整Ⅰ(1)序列。
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
通过单位根检验发现GDP和POP两个变量都是相同单整阶数的序列,说明变量之间可能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可以利用协整检验分析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本文利用Johanson协整检验,对本文所采取的两个变量进行协整检验。在进行Johanson协整检验之前,必须确定VAR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VAR模型的滞后期利用AIC、SC、LR等准则来选择最佳滞后期。由表3可以看出,滞后期为5的VAR模型为最理想。
表3 VAR模型滞后期选择依据
协整检验是针对无约束VAR模型进行协整约束后得到的,因此根据表3滞后期的计算结果,下面进行的协整检验VAR模型的最佳滞后期确定为4。协整检验是以不存在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开始逐步进行的。表4是Johanson协整检验结果,r=0的原假设的迹统计量为37.75,大于显著水平为1%的临界值24.6,表示在1%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说明延边州GDP和非农业人口数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关系⑥。
表4 协整检验结果(迹统计量)
通过协整检验发现,延边地区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了解延边地区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检验。
表5给出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结果表示DRGDP不是DPOP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在5.8%的显著水平上被拒绝,说明DRGDP是DPOP的格兰杰意义上的原因,也就是说,延边地区经济增长是延边城市化的格兰杰意义上的原因。而DPOP不是DRGDP的格兰杰原因的原假设则被接受,说明城市化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意义上的原因。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只存在单方向的因果关系。
表5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表明,延边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的关系,就是延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对延边城市化的影响显著,但是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十分有限。本文的结果虽然与传统理论的观点相符合,但与国内其他地区在经济增长和城市化之间所出现的情况正好相反,说明延边经济发展的模式或一般规律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普遍规律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改革开放以来,延边的经济和城市化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延边地区城市规模普遍较小,城市的财富集聚效果、资源配置效果、农业劳动力转移效果等诸多大城市应有的效应没能发挥出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有限,而且各个县市的工业化程度也不高,因此,通过发展工业化来带动城市的发展,城市化的进展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也就十分有限。
1.城市规模小
从城市化率上看,延边地区各个县市的城市化率都超过50%,如果按照城市化定义来讲延边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甚至个别城市,比如延吉市和图们市的城市化率超过70%,特别是延吉市的城市化率达到85%,说明这两个城市已经实现了高度城市化。但延边州总人口才200多万,人口最多的城市延吉市和敦化市也只是50万人左右,其他县市人口基本上是20多万或10多万左右,由此可以判断延边县市基本上属于中小型城市。城市化过程主要表现在第二、第三产业的集聚过程中,也就是人口、产业、社会基础设施由农村向城市集中和转化的过程。城市化以提高财富集聚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来促进经济增长,使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延边主要城市基本上规模小,反映出这些城市在产业、人口、资金、劳动力转移等诸多方面的集聚能力十分有限,也不能给企业提供完善的市场和服务等,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有限。城市规模小,不能有效地吸收从农村向城市转移过来的劳动力,而且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有限,延边地区中小型城市规模不仅阻碍了延边州城乡间劳动力的转移,也造成了人口流失到外地的结果。
2.工业化程度不高
工业化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测度指标之一,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动力。近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原因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很多企业为了获得规模经济效益在特定地区集聚,这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因此,工业化与城市化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即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城市化又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从延边州三次产业比重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延边州第二产业的比重历年来一直很高,但工业产值比重的高低并不能正确反映延边州的工业化水平。延边州的工业发展主要依靠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工业化过程中为了实现工业化而要达到的重工业比重很低,并缺乏附加价值高的高新产业,企业主要以中小型为主,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很低,加上延边地处偏僻的边疆地区,引进的外资也是以小规模投资为主,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因此,第二产业比重的高低并不能反映延边州工业化水平,根据相关研究的结论说明延边州工业化还处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延边州工业化程度的落后也直接影响延边州城市化的发展。
3.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弱
城市化通过提高财富集聚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来促进经济增长。城市化过程导致的城乡之间劳动力转移,也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延边州中小型规模的城市在财富集聚和资源配置优化方面的作用十分有限,不仅阻碍了城乡间劳动力的转移,而且又导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换和发展受阻。滞后的工业化程度又进一步限制了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来。因此,延边州城市化的发展很难对延边州经济增长产生有效的促进作用。
1.努力打造大型城市
延边州“延龙图一体化”规划提出,要在延边州建设100万人左右城市人口规模的大型城市。延边州工业化程度低,工业化的实现需要大量的投入和一定的时间,不能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目前从延边州工业化水平来看,仅靠工业化进程实现从小城市到大城市的转变在延边州实施起来确实有很大困难。因此,加强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投入力度,实现延龙图三市合一,以此来扩大城市规模和经济规模,并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城市的产业集聚效应、财富集聚能力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的集聚,使城乡间劳动力转移顺利进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农村现代化进程,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达到优化。通过经济发展来带动城市化的同时,通过大型城市的集聚能力和辐射能力进一步加快经济的发展。
2.加强工业化建设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但城市化反过来又推动工业化进程,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为了延边州的经济发展,延边州政府提出了建设“工业强州”的战略目标。在延边州工业化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目前在食品、医药、能源和林业四大领域延边州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支柱产业,这些支柱产业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并通过产业升级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加工型产业转型至新型工业化,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建设特色工业园区,逐步实现建设高附加价值的高新产业集群的转变,以此来促进城市化过程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主要目标的共同发展。只有加快发展工业化,才能实现延边州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3.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度
虽然近年来延边州的对外贸易规模在不断扩大,直接投资的引进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受延边州经济发展滞后和周围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延边州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受到很大阻碍。随着“长吉图规划纲要”的颁布,图们江地区开发已经上升至国家战略,延边州的对外开放也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延边应抓住这良好的历史机遇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对外开放政策体系,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国内外横向和纵向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以此来推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并提高城市开放程度。
注释:
①各门学科从城市化过程的不同侧面,对城市化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经济学强调城市化是指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的过程,是第二、第三产业集聚发展的过程,着重点在于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转变;人口学认为城市化是人口不断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的过程,并把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标准来衡量城市化水平;社会学认为城市化是指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由农村向城市方式发生质变的过程;地理学认为城市化是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由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集中和转化的过程。
②城市化率是城市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在具体研究中一般利用非农业人口数来替代城市人口数。
③延边州各个县市当中延吉市的人口增长最为显著,而和龙、龙井、汪清等县市的人口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人口下降反映经济落后县市的人口流失问题,人口流失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这些县市的城市化发展。
④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工业化又是城市化推动的结果。根据李圣华(2010)的研究结果,延边州工业化程度还处在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以此可以判断延边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⑤很多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文献中,城市化指标一般都采用城市化率(非农业人口数比重)。但考虑延边州的实际情况,本文选择非农业人口数作为城市化指标。
⑥经过标准化的协整方程表明实际GDP增长1%,则非农业人口增加0.2239%。这说明延边州的城市化是经济增长带动的,而不是城市化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1]段瑞金,安虎森.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9,(3).
[2]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0,(9).
[3]姚奕,郭军化.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研究——基于1978-2007年东、中、西部、东北地区面板数据[J].人文地理,2010,(6).
[4]王莉.吉林省少数民族城市化水平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4).
[5]庞瑞秋,白鸿蓉,刘艳军.吉林省城市化综合水平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J].经济地理,2007,(6).
[6]尹树美,李明玉.基于AHP的延边州城市化发展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0,(1).
[7]李圣华.外商直接投资对延边地区生产率的影响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8]李圣华.延边州工业化水平的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