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婷婷
(杭州市文一街小学)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环节,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要上好一堂美术课,尤其是低段美术课,更需要精心设计导入部分,用独特的导入艺术激起学生的兴趣。
下面,笔者以刚执教的《东南西北》一课为例,谈谈对低段美术课堂教学导入艺术的一点收获。
【导入片段】
(出示一张纸)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生1:是一张纸。
生2:可以用来写字。
生3:可以用来折船。
……
(屏幕出示不同的纸工作品2件)师:这两件作品,他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生1:都是用纸做的。
生2:都很漂亮。
师:像这样用纸折出来的东西就叫折纸。你们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一张纸,只要它一经聪明、细心的人的手,就能千变万化。小朋友们喜欢折纸吗?
师:老师除了会折这些作品,还会折一件可以跟小朋友玩的作品,想不想看老师折?
(师利用实物投影仪示范讲解东南西北的基本折法)。
师:你们猜到老师折什么了吗?
生:东南西北!
师:对,今天这节美术课我们就来给东南西北变一变。
(出示课题:东南西北)
【透视分析】
这堂课是让学生在学会折“东南西北”的基础上进行想象和创作,通过彩纸拼贴和彩笔添画的方法把它变成另外一件与众不同的立体造型。
为了让学生了解纸材可以折成不同的造型,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一张纸可以用来干什么”和“这两件纸工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从现场教学来看,通过讨论和回答,似乎已经完成了教师的预期目标,并顺利地揭开课题。但是,这十多分钟的导入中,除了出示纸工作品照片时让学生眼前稍稍一亮,其余的过程都平平而过,学生没有预想的那么投入和有激情。笔者在课后进行了反思,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堂导入的时间过长
这一次的导入,足足花了10分钟的时间,以至于后面的教学十分的仓促。其实,导入的目的只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学环节是紧紧相扣的,导入的部分花的时间一多,就直接影响学生创作的时间,这样教学的重心就会有所偏离。
2.问题的设计缺乏针对性
教师设计的第二个问题针对性不强,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没有紧扣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脱离了具体的教学内容去追求形式上的“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3.导入的内容缺乏新颖性
低段的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对新事物都有好奇感,并急切地想弄清楚。因此,普通简单的教具并不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比如,这堂课中,教师出示的纸工作品的照片,学生不能近距离多方位地欣赏,所以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并没有教师预期的那么激动和兴奋。
【思考与改进】
第一次试教结束后,我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反应和表现,自己也作了多次反思,将二次改进的重点首先放在了耗时最多、问题最大的导入部分。我抓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以生动的语言和饱满的激情创设出极富想象力的、有趣的情境,以达到变“事倍功半”为“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以下是笔者经过多次修改后的导入部分实录:(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曲)。
师:你们猜,今天老师带谁来上课了?
生:喜羊羊!
(出示折纸喜羊羊,让学生多方位观察)师:再仔细看看……
多数学生:喜羊羊!
个别学生:是个东南西北!
师:对了!这是一个化了妆的东南西北,它把自己化妆成了喜羊羊,想来参加我们一(6)班的化妆比赛。你们想参加吗?
生:想!
师:好!今天的美术课我们就来给东南西北化个妆。
(出示课题:给东南西北化妆)
师:咱们先来看看没化妆的东南西北是怎么做出来的。
课件出示儿歌:方形纸,对角折两次;
打开后,向内折四次;
反个面,继续折四次;
四个手指套进去,
东南西北我会做。
笔者发现,在低段美术教学中,教师若能适时抓住学生的兴奋点、需求点和闪光点,精心设计课堂导入部分,那么既能显露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也能展示教师自己高超的教学手段和精妙的教学机制,往往会给教学带来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笔者结合自身的一线美术教学经验以及近几年来的交流听课所总结的一些看法,谈几点课堂的导入艺术。
所谓兴奋点,是指事物的某个方面使人精神振奋,情绪激动。在低段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做到以“美”为着眼点,以“乐”为突破口,善于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中、一点一滴小事里,敏锐地捕捉他们的兴奋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使他们在“乐”中感悟“美”,在“乐”中思考“美”。
在《东南西北》的二次改进后,教师播放一段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音乐《喜羊羊和灰太狼》后,让学生猜老师还带了哪个朋友来上课。因为孩子们都非常熟悉和喜爱这首歌曲和喜羊羊的形象,这个兴奋点促使他们的注意力被迅速吸引过来,非常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在小学阶段主要有情感需求、认知需求、创造需求、审美需求。低段学生好奇心非常强烈,如果在课堂导入环节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几个需求点,模拟一定的教学情境、精挑细选启发式教学语言和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那么,就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为其接下来的探究、实践打下基础。
本课中,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的创造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小小化妆师参加化妆比赛,然后揭题。情境的模拟,让学生从中获得十分新奇的感觉,迅速活跃学生的思维,既点明了课题,又很自然地吸引学生同步参与到接下去的教学过程中,达到了导入新课的目的。
再如,二次改进后,老师拿着用“东南西北”制作的“喜羊羊”问学生:“你再看看它是谁?”“咱们来看看没有化妆的东南西北是怎么做的。”这样的启发式语言能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发散思维,学生能带着自己的问题去欣赏、去观察。
另外,低段学生由于年龄小,学习经验不足,东南西北的折法虽然简单,但如果纯粹用说步骤的方法教给学生,那是枯燥无味的。为了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在二次改进后教师通过儿歌结合图片的方法,将其基本折法告诉学生,学生乐于接受、也易于接受。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激励就是以外界事物的激发鼓励,而使人产生指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它驱使人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积极活动,表现出高效率的行为。人能够在受到激励和鼓励的情况下,产生巨大的动力,进而在学习中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无论哪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最突出的优点,哪怕这个优点在别人看来微乎其微,这其实就是一个个非常有价值的闪亮的课堂教学契机。在美术课堂导入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进行小题大做式的有效肯定,能让学生瞬间体会到一种快乐和自豪,树立他们更大的自信心,从而进行整堂课的探究学习,演绎更精彩的美术课堂。
在导入东南西北基本折法中,最后一个步骤有不少学生觉得有难度,这时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声的说:“老师,我会!我来教大家!”教师马上由预先设计的教师示范调整为学生上台示范。在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下,这个平时很沉默寡言的学生俨然像个小老师,细致具体的介绍了东南西北的折法。在这样一种“小题大做”式的有效肯定后,学生就能在一种很美好、很自信的学习状态中导入到新课的教学中,从心理上唤起对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能因此迸发出生命的活力。
随着基础教育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也在不断地更新。新课导入是一种教学艺术,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思维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在教学工作中深钻教材和学生,找准契点,运用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把学生导入到美术学习的乐园中。
[1]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2008.
[3]张大均.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张轶.浅谈美术教学导入的重要性.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