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俊鹏
随着我国跆拳道运动的快速发展,跆拳道项目已经被纳入高校的体育课程当中,目前课程体系建设混乱尚待完善,教材内容片面不符合当前高校体育课的教育教学结构。纵观跆拳道理论的研究,关于对跆拳道教材建设研究的文章仅仅一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跆拳道教材建设应该符合教育性、健康性、科学性等原则[1]”。可见,对跆拳道教材研究的论文还非常缺乏。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高校跆拳道教材为研究对象,对高等院校跆拳道教材的建设作了一定的分析与探讨,试以后为专家学者在构建编写高校跆拳道通用教材提供了参考。
跆拳道教材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20年来有关高校跆拳道教程与教材建设的研究论文和北京体大、武汉体院图书馆,为其论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2 访谈法
对跆拳道编书著作者、从事高校跆拳道教学的教师和使用教材的学生进行访谈,为其论文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从表1来看,我国从1991年到1999年仅仅出版了5种不同版本的教材,而2000年至2010年出版的跆拳道教材版本数量达到了36本,尤其是《跆拳道竞赛裁判法》、《跆拳道段位考核品势精选》、《跆拳道品势教程》、《跆拳道对打技术》、《鞭踢.双飞.旋风--飘逸潇洒的跆拳道精华技法》、《女子跆拳道高级教程》、《跆拳道学练问答》这些教材,对跆拳道的某一领域作了一定介绍与描述,而《中国大众跆拳道教程》是目前国内比教系统全面的大众跆拳道培训教材,是对大众跆拳道晋级专用教材,这些也促进了跆拳道课程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韩国从事中韩文化体育交流的友好人士,从不同渠道将跆拳道介绍到中国,中国跆拳道开始在此诞生,90年代正式起步,走过了“先竞技,后大众,竞技带动大众,竞技和大众两条腿走路”的发展历程。我国竞技跆拳道在遵循“高起点、大步幅、抓重点”的独特发展战略指导下,短时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与此同时,高校跆拳道课程也逐步被列入体育课堂,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我国跆拳道运动员陈中获得了奥运上第1块金牌,2011年全国第九届运动会跆拳道的设项,这项运动在我国快速发展,此后风靡全国,在2004年、2008年、2010年奥运会中又获得了四块金牌,提高了我国跆拳道在国际上的威望,同时也带动了我国大众跆拳道的发展,还有全民健身运动的促进,致使社会对跆拳道需要的人才开始增加,而高等体育院校是培养跆拳道人才的重要基地,教材是跆拳道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对跆拳道教材的需求数量必然会增加,对教材质量档次要求更高。
表1 教材的出版年份与版本数量
从整个跆拳道教材的出版册数来看,还非常低下且质量不高。较多跆拳道教材出版的册数为3000册之内,出版教材数量最多的为北京体育大学刘卫军教授编写的《跆拳道》教材,达到了30000册。据高校跆拳道教师声称,大多跆拳道教材没有受到高等教育部门的审核就是影响其教材出版次数的主要原因。
笔者选取了几本具有代表性的跆拳道教材,对其章节进行了编排(如表2)。
见表2,从 1991年、1998年、2000年、2004年、2007年、2010年的教材章节内容来看,除了2004年教材比2000教材少两章外,其它教材的版本内容都在递增。1998年出版的跆拳道教材在1991年教材基础上增加了关于跆拳道运动的生理学和心理学、跆拳道专项身体素质极其训练、跆拳道技术训练的方法和手段、跆拳道爱好者地最佳训练计划模式的内容。在1997年与1998年,我国运动员黄鹂与贺璐敏分别获得了世界跆拳道锦标赛女子43kg级银牌与亚洲跆拳道锦标赛女子67kg级金牌,为我国跆拳道运动员的生理生化的科学监控、运动训练方法的合理安排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2000年高等院校跆拳道教材中,比1998年的教材多了关于跆拳道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内容,在这一时期,很多体育院校已经开始培养跆拳道本科专业人才,而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是其衡量高校本科学生毕业的重要指标,可以说,这一章节内容的增加也是教材发展的必要趋势。2007年由杜七一学者编写的教材增加了关于跆拳道运动员的科学选材、跆拳道训练过程监控章节,在跆拳道技术一章中增加了跆拳道技术的特点与实战技术要素两节内容。到2009年,我国跆拳道运动员在奥运会、世界杯、世锦赛、亚运会、亚锦赛等国际大赛中,都取得骄人战绩牌,为完善教材中训练、选材、生理生化、运动损伤内容的编写提供了理论指导。
表2 不同出版时间的跆拳道教材章节内容
跆拳道运动虽然在我国开展了将近20年,但是科研水平还处于比较低层阶段,尤其是有关跆拳道人文方面的研究,经查阅中国期刊网,与人文研究的论文不到10篇,而且国外某些期刊网在此方面的论文也非常缺乏,为跆拳道教材的编写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当然,由于受“体育技能中心论”指导思想的影响,导致跆拳道学者在编写跆拳道教材时主要以技术为重点。可以说,正是上述三种原因主要造成了现阶段跆拳道教材技术知识、人文知识所占比例严重失调的尴尬局面。
在跆拳道教材中,因为有腿法技术与品势的内容,所以涉及到的插图也比较多。在所有跆拳道教材中,对跆拳道的腿法技术、品势介绍、实战对抗技术都采用了插图,视觉效果还比较好,这是跆拳道教程的一大特色,为高等院校学生自学跆拳道降低了一定的难度。由1991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跆拳道教材,已经全部配备了大多图片,为以后跆拳道图片的介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表3 跆拳道概念的不同解释
音像教材有着课堂教学口传身授无法相比的优越性,对于瞬间而过的动作示范,不能准确记下的动作要求,以及教学中未能及时纠正的错误动作和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了解更多的跆拳道内容等课堂教学的不足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在一些青少年与少儿的跆拳道书籍中,很多都配备了跆拳道光碟,而在高校的跆拳道教材中还没有此种教材,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编写人员对光碟教学的重视还不够。
第一,在查看大多数跆拳道教材时,除了刘卫军学者编写的跆拳道教材,有其重难点的介绍,在其它跆拳道教材的章节中,都没有注明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二,跆拳道教材中某些概念没有统一.例如,学者对跆拳道的概念不统一(见表3),从表3中看出,学者对跆拳道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有着一定的差异。自从跆拳道纳入高校体育课以来,至今也没有举办过有关学校跆拳道课程建设与规划方面的会议,对其学科的培养目标没有正确的定位方案,更不用说其教材的体系及结构体系的确定,可能这是影响跆拳道体系得不到统一的主要原因。
1)2004年之前跆拳道教材版本很少,2004年之后跆拳道教材版本开始增多,但教材出版册数不是很多,质量不高;2)教材内容开始增加,但技术知识、人文知识内容所占比例严重失调;3)插图效果比较理想,但缺乏教材配套光碟;4)大众跆拳道教材逐步完善;5)体育院校跆拳道通用教材尚未出版,当前市面上跆拳道教材体系不系统。
1)加强对教材进行修订,完善教材体系,丰富教材内容。增加跆拳道道馆的经营与管理、跆拳道文化的内涵、价值、层次结构、跆拳道的攻防生物力学原理、跆拳道武德教育等内容,突出教材的重难点(包括关键性的概念、原理、技能、关章节以及课程际联系的关键点和课程的哲学思想和教材的难点),加大对文献资料的参考数量,使其教材与学习生活、社会现实、实际需要紧密联系,让教材增添时代的活力与源泉。2)组织学术交流,专家研讨,发挥科研团队意识。通过召集全国高等院校在跆拳道领域比较有威望与造诣的学者与专家,共同商讨教材编写的计划与方案,从而给其教程注入新的活力。3)领导要重视对跆拳道教材的建设,组织专家严格审核教材。建立评价跆拳道教材的体系,确定教材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从而保证教材质量,完善跆拳道课程。
[1]薛庆云.跆拳道的体育教材性思考[J].福建体育科技,2008,27(3):47-48
[2]叶 莱.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1
[3]高 谊,陈立人.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4]刘宏伟.跆拳道[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5]刘卫军.跆拳道[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0
[6]杜七一.现代跆拳道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7]王智慧.现代跆拳道运动教学与训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4
[8]陈 筑,汪爱平,杨庆辞.跆拳道[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9]赵 磊.中国大众跆拳道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10]林向阳.近10年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材质量的评价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4(19):46-48.
[11]张庆新,毛振明.中国近现代体育教材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6(16):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