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实验探究进行到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的深度探究

2012-07-19 08:02
物理教师 2012年8期
关键词:砝码小车加速度

王 高

(南京中华中学,江苏 南京 210019)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是体现科学探究要素的课题,一方面通过实验探究得到加速度与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领悟探究的精髓,认识物理实验和数学工具在物理中的作用,感知评估与误差分析在物理实验中的价值,进而收获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意识,养育一种能力.但在教学实施中由于对探究的理解不深刻或把握不到位,致使该实验探究的价值没有完全实现.笔者着重对实验中的4个探究要素进行了深度研究.

1 猜想与假设

科学探究中对猜想与假设的基本要求是:尝试根据实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猜想是物理智慧中最活跃的成份,是物理探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学中比较难以把握的重点.有些课堂中出现的只是下列形式化的猜想:F越大a越大——可能有a∝F ,a∝F2,…;m越大a越小——可能有a∝1/m,a∝1/m2,…

事实上,我们在猜想时首先应该明确问题,认识物理量之间存在着的关联性,进而提高猜想的针对性,然后根据实验现象或生活实际及客观规律进行猜想,这样才能避免盲目性.本课的猜想环节可以这样设计.

创设猜想情境:从牛顿第一定律中知道F是迫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a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快慢,m是抵抗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本领,说明a、F、m3个物理量都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有关,它们之间应该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那么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是什么?

竞赛用的小汽车,质量与一般的小汽车相仿,但因为安装了强大的发动机,牵引力巨大,很容易加速,说明物体受力越大,加速度越大.一般小汽车从静止加速到100km/h,只需十几秒的时间,而满载的大货车加速就慢得多,说明物体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猜想与假设:a与F的关系(m一定):F越大a越大,可能有a∝F,a∝F2,…;a与m 的关系(F一定):m越大a越小,可能有a∝1/m a∝1/m2,….对于这些可能的猜想,还要学会分析判断,进行合理的取舍,进一步做出定性的假设.依据伽利略“相信自然界规律是简单的”,我们不妨假设a与F、m之间的定量关系遵从简单的原则,即a∝F,a∝1/m.

猜想是形成科学假设的前期准备阶段,而假设起着更重要的指向作用,只有做出科学假设,才能确立探究活动的内容和方向.

2 实验设计与实施

理论分析:要验证上述假设的正确性,实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1)如何测量小车的加速度a?(2)小车的质量如何改变?(3)力F如何提供?怎样测量力的大小?怎样改变力的大小?(4)小车是否受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对研究加速度有没有影响?如何消除摩擦力的影响?

设计思路:小车置于长木板上,用悬挂在盘上的砝码牵引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记录位置,应用图像对数据处理测得加速度.

将砝码受的重力视为小车所受的拉力F,这会引起学生质疑,而教师难以解释.但教师要强调这样做的前提条件必须是m≪M,通过改变盘上砝码的数量,即可改变F,改变小车上砝码的个数即可改变小车的质量.实验中用盘和砝码的重力替代小车的拉力,应该使盘和砝码的质量要比小车的质量小很多.

实验研究——控制变量法.

(1)a与F的关系(M一定).

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悬挂盘上砝码的个数,测量小车在不同的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加速度,填入到表1中,分析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

表1 (M一定)

(2)a与M 的关系(F一定).

保持小车所受的外力相同,改变小车上砝码的个数,测量不同质量的小车在该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填入到表2中,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表2 (F一定)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对于实验测量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列表法,即观察表1中每次的F/a的值的差异,表2中Ma的值的差异情况,去发现其中的规律.

为了更直观地判断a与F、a与M 的定量关系,我们常采用图像法来处理,即以a为纵坐标,F为横坐标,把表1中的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如果这些点是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说明a与F成正比,如果不是这样,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在处理a与M关系时,我们利用换元的技巧:“a与M 成反比”也就是“a与1/M成正比”,如果以a为纵坐标,以1/M为横坐标,把表2中的各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根据图像是不是过原点的直线就可以判断a与1/M是不是成正比.

实验结论:在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力成正比;在小车受力不变的情况下,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误差分析:

(1)平衡摩擦力不准造成的误差.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是用重力的分力来平衡的,但在实验中常会出现平衡不到位或平衡过度,带来实验的误差,表现在a-F图像上的直线不经过原点.

(2)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的误差.实验中用盘和砝码的重力替代小车的拉力,应该使盘和砝码的质量要比小车的质量小很多,但实际中往往难以达到,表现在a-F图像和a-1/M图像中的直线会发生弯曲.

(3)纸带上打的点间距离的测量、拉线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造成的误差.

4 评估与交流

评估与交流是探究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时能享受实验的体验与快乐.这里列举实验中常见的3个问题来交流.

(1)利用打点计时器等器材做这个实验时,学生在数据处理时得到了如图1的3个图像,分析说明实验中产生图示现象的可能原因.

图1

图1甲:F变大,即mg变大,不再满足m≪M的条件,由实际加速度与实验设计的加速度比较可知,a随m的增大而偏小.

图1乙:1/M变大,即M变小,也不再满足m≪M 的条件,由知a随M的变小而偏小.

图1丙:由图可知,随着运动的进行,a变小,即合外力变小,有可能是小车的拉线与板不平行导致的.

(2)外力能否不用砝码的重力来替代,而直接把测力计固定在小车上读出?

将弹簧测力计安装在小车上,直接测量拉力F,从理论上讲,避免了实验中的系统误差.但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无法看准测力计的示数,并且弹簧的振动也使读数不稳.因此上述方法的可行性有问题.

(3)如果研究的是小车和砝码组成的系统的加速度与外力之间的关系,还需要满足m≪M这一条件吗?

实践表明,通过对实验中的有关要素开展深度探究,可以进一步明晰实验中的关键环节,把握实验的要领.这样,学生不仅发现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还有远超出这个实验本身的收获——感悟到实验探究的价值与魅力.

猜你喜欢
砝码小车加速度
“鳖”不住了!从26元/斤飙至38元/斤,2022年甲鱼能否再跑出“加速度”?
F2等级砝码折算质量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大车拉小车
自制小车来比赛
天际加速度
刘老师想开小车
创新,动能转换的“加速度”
死亡加速度
巧变动使天平平衡
两轮自平衡小车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