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丽芬
云南罗平中医院,云南罗平 655800
高血压是常见的疾病,会累及脑、心、肺肾等器官,影响其正常功能的发挥,严重时将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已经成为了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在临床护理中,为了提高护理治疗的效果,就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加强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该研究回顾分析了该院2010年10月—2011年6月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与治疗资料,现报道如下。
该研究病例为该院20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男86例,女74例;年龄最小为31岁,年龄最大为82岁,平均年龄为51.5岁。诊断标准为《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60例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
将1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采用SA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焦虑自评量表)与SDS(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抑郁自评量表)测评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采用QOL(Quality of Life生活质量自评量表)测评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遵医嘱、病情改善等方面的情况。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各项资料,采用t检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处理计数资料。
经过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合理膳食、起居规律、禁烟禁酒、遵医嘱服药等方面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相关情况对比(n)
经过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症状减轻天数、住院时间、病情好转等方面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病情改善等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病情改善等情况对比(±s)
组别 病情明显好(例) 症状减轻时间(d) 住院时间(d)观察组对照组P 55 22<0.05 43.15±2.39 7.23±2.44<0.05 12.54±6.42 17.20±10.07<0.05
经过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方面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心理因素和健康意识在身心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血压非常容易受到患者的心理因素和健康意识的影响,尤其是老年患者。因为近年来高血压的患病率持续升高,越来越多的人患有高血压疾病,而高血压患者又有着较高的猝死率,所以部分高血压患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心理焦虑与心理压抑。与此同时,部分高血压患者缺乏健康常识,忽视遵从医嘱的重要性,往往不按时按量服药,给高血压治疗带来了阻碍,给自身的健康埋下了隐患。通常,长期吸烟、酗酒、高强度工作、焦虑、抑郁等都会加剧高血压疾病的恶化。一些不良行为方式会激活神经内分泌机制,激发交感神经与血小板,导致脂类代谢紊乱,影响正常心率,使血压水平上升。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心理护理。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存在以下有碍疾病治疗的负面心理:焦虑恐惧心理、抑郁孤独心理、烦躁不安心理、不在乎的心理等。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在掌握患者病史与病情的前提下,引导患者采用科学的态度看待高血压,增强患者的保健意识。护理人员应当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疑难和困惑,并耐心的答疑解惑。在言行举止、感情、日常行为、膳食等方面关系患者,向患者提出一些保健建议,尽量争取到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和患者家属一起消除患者的焦虑、压抑等负面心理。在患者陷入不良心境时,护理人员应当及时地提供技术支持和情感支持,尽量稳定、改善患者的情绪,争取让患者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工作。当患者极度消沉,不愿配合治疗时,医护人员应当给予患者心理指导,耐心地了解患者存在的问题,倾听患者的心声,鼓励患者调整心态,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采取劝导、疏导、帮助等一系列的支持手段,提高患者的治疗疾病的信心,逐步摆脱心理困境。护理人员应当向患者说明在高血压治疗中身心放松的重要作用,让患者了解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心理因素、个人认知因素、社会因素间的关系,努力使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缓解患者的身心压力。
其次,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就应当填写入院评估表,具体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对高血压的了解等情况,判断患者是否拥有良好的健康意识。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高血压的不同证型和评估资料,医护人员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应当包括:疾病知识,即高血压的常见诱因、临床表现、分级、正常范围、治疗手段等;药物知识,即降压药等治疗高血压疾病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心理慰藉,即鼓励患者开朗、豁达,尽量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合理膳食,即鼓励患者多食用植物油、瘦肉、鱼类、豆类、蔬菜、新鲜水果等,少食奶油、肥肉、动物内脏等,尽量避免大量摄入盐类、糖类食物;运动指导,即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生活起居指导,护理人员嘱咐患者注意保持室内通风、温度适宜、避免噪音,鼓励患者睡好午觉,早睡早期;行为教育,护理人员需要嘱咐患者禁烟禁酒;定期复诊,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血压测量的方法,并嘱咐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心肾功能。
经过合理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后,患者的心理焦虑、抑郁问题显著改善,患者的自我保健的健康意识显著提升,患者在合理膳食、起居规律、禁烟禁酒、遵医嘱服药等方面的情况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在症状减轻天数、住院时间、病情好转、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在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当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心理辅导与健康宣教育,促使患者摆脱负面心理,增强健康意识,摈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最佳的身心状态对抗疾病。
[1]张红.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健康宣教的效果调查[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9):1144-1145.
[2]张琦.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2):199-200.
[3]林乐平,滕斌.对新发现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干预的效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3,15(7):331.
[4]曲丽娟,安晓霞,张东玲,等.高血压患者130例的健康宣教[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5):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