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立平
汉寿县妇幼保健院,湖南常德 415900
从临床角度上来说,异位妊娠(Eetopic Pregnancy,EP)是一种受精卵着床位置出现在子宫体腔以外部分(包括输卵管、宫颈以及腹腔在内)的急腹症症状,此类病症多出现在育龄期妇女当中,是妇科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症状。通过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与有效治疗,能够在最大限度上防止异位妊娠患者后期出现并发症问题,防止其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大出血问题,从而提高异位妊娠的治愈率。现代意义上有关异位妊娠早期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断发展,各方对于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所给予的关注明显提升,尽早进行药物治疗,不仅能够使异位妊娠患者免去了病症后期手术对身理及心理的创伤,同时也使得患者的生育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存。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有关异位妊娠治疗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尽管治愈率高且并发症小,但受到费用及技术方面的限制性因素影响,现阶段基层医院对于这一治疗方式的应用并不普遍。因而,保守药物治疗更具可行性。该文选取该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86例病例为例以临床实践的方式研究异位妊娠保守药物治疗的方法及疗效,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共计86例,患者年龄在22~38岁,平均年龄为(27.8±2.5)岁,初产妇有68例,经产妇有18例,患者入院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有停经史、阴道不规则流血等在内。以上患者停经时间均在36~56 d范围之内,平均的停经时间为(43.0±1.2)d,异位妊娠包块直径<4 cm,未见心管搏动。入院后通过HCG检测呈阳性的有39例,呈现出弱阳性的有47例。经检查血β-HCG<2000 U/L,生命体征平稳,皆排除肛门坠胀感、剧烈腹痛、明显内出血、肝肾功能不全的可能,所有患者皆无药物过敏及禁忌史。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中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针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予以相关观察及研究。
1.2.1 对照组 采取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方式,采取20 mg/d的甲氨蝶呤肌肉注射治疗,联合50 mg/d的米非司酮口服治疗,2次/d,连续使用5 d为1个疗程[1],观察记录治疗前后血中β-HCG水平及不良反应。
1.2.2 观察组 采取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中药的治疗方式,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方法同上,然后给予以下自拟方服用:天花粉60 g,丹参15 g,桃仁15 g,红花15 g,当归6 g,三棱6 g,蜈蚣5 g,莪术6 g;合并明显腹痛患者,给予没药5 g,乳香12 g,合并出血的患者,给予加仙鹤草9 g,阿胶5 g,以上药物1剂/d,分早晚1次温服,连续服用7 d为1疗程。
该研究数据结合《妇产科学》相关疗效评价标准予以实现[2],具体划分方式如下,显效: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附件包块缩小或消失,超声未见原始心管博动,血中β-HCG显著下降,无并发症出现;有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显著好转,附件包块直径≤3 cm,超声未见原始心管博动,血中β-HCG有所下降,极少并发症出现;无效: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输卵管包块破裂引起内出血,血中β-HCG持续不降或升高,包块直径不缩小甚至增大。总有效率按照显效率+有效率的方式予以计算。
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 χ2检验。
观察组不良反应1例,随访1年再次宫外孕0例,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不良反应5例,随访1年再次宫外孕4例,总有效率为72.1%,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1年后,再次宫外孕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后的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5 d的疗效、不良反应、随访一年再次宫外孕发生率比较[n(%)]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β-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β-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β-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d) 住院时间(d)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P69.59±10.4046.59±6.4016.2834<0.0526.30±10.307.82±2.4318.5410<0.05
该文统计发现,采取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中药治疗在保守治疗宫外孕的总有效率为90.7%,随访1年再次宫外孕0例,用药后的β-HCG下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显示此治疗方案在保守治疗宫外孕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相对更高。
甲氨蝶呤是1种抗叶酸类的抗肿瘤药物,同时也是现阶段有关异位妊娠治疗过程中疗效比较显著且应用普遍的药物之一,患者在服用甲氨蝶呤后,药物会在体内与细胞中所含有的二氢叶酸还原酶发生结合反应,致使四氢叶酸形成障碍,进而也就能够达到干扰DNA、RNA及蛋白质合成和胚胎滋养细胞分裂反应的目的,这也就使得患者体内异位妊娠胎盘绒毛出现变性坏死反应,最终治愈异位妊娠。
米非司酮从本质上来说属于炔诺酮的衍生物,凭着米非司酮高出孕酮2~10倍左右的强亲和力,与孕酮受体进行高度结合,阻断孕激素活性的出现,使绒毛组织及蜕膜变性,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促进黄体生成素的下降,黄体萎缩,从而使依赖黄体发育的胚囊坏死而流产。临床实践过程当中认为将米非司酮应用于异位妊娠的辅助性治疗有着明显优势:①通过发挥米非司酮的药理作用,以杀死胚胎组织,促胚胎组织发生变性、坏死;②米非司酮还可增强MTX的敏感性,从而减少药物治疗的危险性。③临床证明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及中药治愈率高达90%以上,此方法能有效避免子宫附件的切除,尤其对于要求生育的育龄女性,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生育功能。
自拟方中桃仁和红花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功效;丹参能够凉血安神,活血调经,同时有提高局部血流量,扩张血管,促新陈代谢的作用;天花粉可以沉着绒毛间隙的纤维蛋白,使胚胎活性降低,加快细胞变性和坏死;蜈蚣具有较强的杀胚作用,促胚胎组织迅速死亡;三棱与莪术可以破血行气,消积止痛[4],联合常规的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一起使用能够最大限度地使血浆胶原酶活性与血浆纤维蛋白溶血酶活性提高,加速了单核细胞吞噬及腹腔淋巴管的吸收,促胚胎组织迅速变软与吸收,加快包块周围的瘀血的消散,提高治疗效率,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减少复发。
综上所述,对符合保守治疗适应症的患者,采取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中药治疗宫外孕的治疗效果明显,并且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意义上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方式,一方面能够实现对妊娠的迅速终止,另一方面能够及时控制患者血液中的β-HCG数值,整个治疗过程中对子宫附件的损伤较小,患者服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较少,减少远期复发,安全性提高,尤其适用于育龄妇女,值得合理推广。
[1]王湘全.甲氨喋呤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4):44-45.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4-266
[3]郭久柏,张琦.子宫动脉栓塞与甲氨蝶呤治疗子宫切口妊娠的比较研究[J].天津医药,2010,38(5):429-431.
[4]郭春燕,王翠联.两种保守治疗宫外孕方法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06,17(8):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