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性实证分析: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截面数据

2012-07-16 03:03毛建军彭满如
财务与金融 2012年1期
关键词:均衡性各省市直属

毛建军 彭满如

一、引 言

高等教育发展是一个国家乃至民族发展的关键,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性要求越来越高。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不仅是中国,也是西方发达国家教育所追求,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人掀起了“教育资源共享”的研究热潮,寻求如何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以及如何实现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发展。我国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缩小地区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情况。而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各种制度还不完善,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高等教育在各省市间、地区间、学校间的资源配置不均衡依然存在,有些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直接造成了我国不同地区间教育质量、水平、数量和发展速度上的差距。教育部直属高校作为国务院委托教育部直接管理的一批高等院校,受教育部直接领导,在管理体制、管理理念、以及制度方面很好地代表了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状况。因此,本文以2006-2010年教育部直属高校为研究对象,分省市、按地区对教育部直属高校资源配置均衡性进行分析,借以探析我国高校资源配置均衡状况。

二、资源配置均衡性衡量变量及分析法

教育资源的概念最早产生于教育经济学领域,在我国,最初教育资源是指教育过程中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相应地在教育研究领域将教育资源配置的指标分为三个方面即:人力资源配置、财力资源配置、物力资源配置,随着资源内涵的丰富化和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将信息资源配置也纳为衡量教育资源配置指标之一。本研究的教育资源配置主要指人力资源配置、物力资源配置、财力资源配置,为保证所选指标的典型性、一致性、连续性以及便于数据的采集,分别对应地取教师人数、校舍建筑面积、拨款收入作为衡量资源配置的研究对象,对这些指标取生均数后对高校所在省市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将省市按华北、华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西南七个地区划分,进行地区间资源配置均衡性分析,同时对比分析省市间与地区间资源配置均衡性差异。

本研究数据来自2006-2010年各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提供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在省市专职教师人数、校舍建筑面积、拨款收入及本年在校生数。其中拨款收入指国家财政拨款,包括教育经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其他经费拨款、上级补助收入以及基建拨款。用极差率、变异系数、Gini系数(下面称为基尼系数)、Mcloon指数、Verstegen指数这五项衡量均衡性的指数对上述变量的生均值进行均衡性分析。其中极差率是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用以反映样本数据的相对离散程度,当比值为1时,表示绝对均衡,比值越大表示均衡性越差,但是极差率不能反映整体数据的离散程度,因此需要用其他指数进一步分析;变异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的比值,用以反映单位均值上的相对变异程度,此值范围是0~1,当值为0或接近0时,表示均衡性越高,反之,越接近1,均衡性越差;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在洛伦茨曲线的基础上

提出,用以判断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根据国际标准,此值在0.3以下为最佳平均状态,在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超过0.4为警戒状态,超过0.6就属于危险状态;Mcloon指数是用以反映中位数以下观测值的均衡性,是中位数以下数据总和与这些观测值都取中位数时所得总和的比值,此值范围是0~1,当此值为0.95时达到均衡性处于理想水平,此值越小均衡性越差;Verstegen指数用以反映中位数以上观测值的均衡性,是中位数以上数据总和与这些观测值都取中位数时所得总和的比值,此值越小说明均衡性越好。

三、数据分析

(一)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师比均衡性分析

表1显示了2006-2010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在省市间、地区间生师比均衡性情况。

表1 2006-2010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师比均衡指数测量值

基尼系数省市间 0.0455 0.0507 0.0511 0.0466 0.0459地区间 0.0293 0.0392 0.0446 0.0479 0.0472省市间 0.9443 0.9311 0.9402 0.9466 0.9471地区间 0.9706 0.9597 0.9789 Verstegen指数Mcloon指数省市间 1.0700 1.0705 1.0741 1.0620 0.9786 1.0821地区间 1.0401 1.0402 1.0694 0.9741 1.0678 1.0601

从表1可以看出,2006-2010年省市间生师比极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说明各省市间差距由扩大向缩小转化,不均衡性由加剧向改善逐渐转化,不均衡性程度在缩小。Mcloon指数和Verstegen指数是衡量中位数以下、中位数以上的局部差异,2006-2010年省市间生师比Mcloon指数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说明中位数以下的省市间不均衡性由加剧向改善,Verstegen指数呈先升后降又升的趋势,说明中位数以上的省市间生师比不均衡性由加剧向改善再向加剧发展,从数值上看中位数以下的省市间不均衡性改善程度增加,中位数以上的省市间不均衡性加剧程度在缩小。2006-2010年地区间生师比极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与省市间的变化趋势相似也呈先升后降趋势,说明各地区间差距也在由扩大向缩小转化,然而与2006年相比,2010年的不均衡性有所加剧。2006-2010年地区间生师比Mcloon指数呈先降后升又降再升的趋势,Verstegen指数的变化趋势则为先升后降再升,说明不管是中位数以上的地区间还是中位数以下的地区间均衡性并不稳定,但从数值上可以看出中位数以下的地区间不均衡性有所改善,中位数以上的地区间不均衡性在加剧。

图1显示的是2006-2010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师比均衡性对比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2006-2008年各省市间差距和不均衡性均高于各地区间,但是各省市间差距和不均衡性在缩小,而各地区间差距和不均衡性在扩大。2009-2010年各省市间差距与各地区间差距几乎重合,而各省市间不均衡性均低于各地区间。此外,从测量数值上可以看出不论省市间还是地区间变异系数、基尼系数、Mcloon指数以及Verstegen指数均处于理想状态,也即,尽管2006-2010年这五年间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师比均衡性不稳定,但是不论是省市间还是地区间师质配置比较均衡。

(二)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均衡性分析

表2显示了2006-2010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在省市间、地区间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均衡性情况。

表2 2006-2010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均衡指数测量值

从表2可以看出,2006-2010年省市间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极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说明各省市间差距由扩大向缩小转化,不均衡性由加剧向改善逐渐转化,不均衡性程度在缩小。2006-2010年省市间生均校舍建筑面积Mcloon指数呈先升后降又升的趋势,说明中位数以下各省市间不均衡性由改善向加剧再向改善;Verstegen指数则一直呈下降趋势,表明中位数以上各省市间不均衡性一直在改善。从数值上看中位数以下各省市间及中位数以上各省市间不均衡性改善程度均在增加。2006-2010年地区间生均校舍建筑面积极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均呈先升后降又升再降的趋势,整体上看,各地区间差距在缩小,不均衡性在缩小。2006-2010年地区间生均校舍建筑面积Mcloon指数呈先降后升又降再升的趋势,Verstegen指数的变化趋势则为先升后降,说明不管是中位数以上的地区间还是中位数以下的地区间均衡性并不稳定,但从数值上可以看到中位数以下的地区间不均衡性基本保持不变,中位数以上地区间不均衡性在缩小。

图2显示的是2006-2010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均衡性对比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2006-2010年各省市间差距和不均衡性均高于各地区间,但是各省市间差距和不均衡性在缩小,而各地区间差距和不均衡性变化不明显。此外,从测量数值上看,除了各省市间Mcloon指数小于理想状态值0.95外,其余的各省市和各地区间的均衡测量值均处于理想状态,也即,尽管2006-2010年这五年间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均衡性不稳定,但是不论是省市间还是地区间物力资源配置比较均衡。

(三)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均拨款收入均衡性分析

表3显示了2006-2010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所在省市间、地区间拨款收入均衡性情况。

表3 2006-2010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均拨款收入均衡指数测量值

从表3可以看出,2006-2010年各省市间、各地区间生均拨款收入极差率、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说明各省市间差距由缩小向扩大转化,不均衡性由改善向加剧转化,不均衡性程度先缩小后增加。2006-2010年省市间生均拨款收入Mcloon指数、Verstegen指数以及各地区间Verstegen指数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说明中位数以下各省市间不均衡性由加剧向改善,总体改善程度不大;中位数以上各省市间不均衡性在加剧。2006-2010年地区间生均拨款收入Mcloon指数先升后降又升,不均衡性略有所改善。

图3显示的是2006-2010年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均拨款收入均衡性对比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2006-2009年各省市间、各地区间的差距和不均衡性均在缩小,而且变化幅度相近,但是在2010年各省市间、各地区间的不均衡性却突然加剧。从测量数值可以看出各地区间中位数以上各地区间与中位数以下各地区间均衡性均略微优于各省市间,也即地区间财力资源配置均衡性优于各省市间财力资源配置。

四、结论和建议

通过上面的实证分析过程和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

2006-2010年期间各省市间生师比差距由扩大向缩小转化,不均衡性由加剧向改善转化,不均衡性程度在缩小;2006-2010年期间各地区间生师比差距在不断扩大,不均衡性加剧,总体上地区间生师比均衡性优于各省市间,以此为依据,说明教育部直属高校人力资源配置均衡性较好。2006-2010年期间各省市间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差距由扩大向缩小转化,不均衡性由加剧向改善转化,不均衡性程度在缩小;2006-2010年期间各地区间生均建筑面积差距由扩大向缩小转化,不均衡性由加剧向改善转化,总体上地区间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均衡性优于各省市间,以此为依据,说明教育部直属高校物力资源配置均衡性较好。2006-2009年期间各省市间和各地区间生均拨款收入差距有较大的缩小,但是2010年又加剧,而且与生师比、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相比,生均拨款收入均衡性改善程度相对较弱,基于以上分析和结论,本文就财力资源配置均衡性改善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高校内涵建设。财力资源配置较弱的省市或地区,可能是相应的公共政策所导致,也可能是由于地理区位或与历史因素有关,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更多的需要通过内涵建设提高自身吸引社会投资。首先,高校需要打破固有的人事制度,通过市场竞争选择优质教师,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提升教师质量,通过高校与社会合作扩大高校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吸收社会资源。其次,要办出特色专业或学科,通过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加强自身优势学科,通过与社会合作提升自身特色专业水平,集中力量打造有特色、实力较强的学科和专业。

(二)拓展高校筹资渠道。十一五期间,尽管国家对高校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投资项目,如“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质量工程”等等,但是国家在实施这些投资时并不是针对所有高校平均分摊,而是有侧重性地对高校进行投资,这样,高校间的生均拨款收入会明显不均衡。因此,高校除了依靠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外,需要拓展自身的筹资渠道,可以利用在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以及各种应用型科研成果参与或建立公司,使科研成果走向市场去创收;可以利用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以及产业推动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与金融机构合作,获得资金;可以向保险公司、投资信托公司等非金融机构筹资或搞合作项目;可以建立专门的筹款机构向海内外校友、社会团体、企业等社会组织募捐等等。

[1]刘扬,高洪源.美国教育资源共享的经验及其启示——休斯的理论观点[J]. 外国教育研究,2005,(7):69-72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99

[3]范国睿.教育资源分布研究[J].上海高教研究,1998,3:26-31

[4]范先佐.论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教育体制改革的关系[J].教育与经济,1997,3:7-14

[5]王善迈.教育经济学简明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2

[6]李祖超.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简析 [J].高等教育研究,1997,6:37-39

[7]康宁.中国经济转型中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创新[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8

[8]李晓红,杜昌纯.高等教育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探析[J].财务与金融,2010,(01):25-27

[9]鲍威,刘艳辉.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影响因素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1,(19):1-7

[10]王敬红,李文长.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模式与绩效研究述评[J].高校教育管理,2011,(03):86-92

猜你喜欢
均衡性各省市直属
京津冀全域旅游供需系统构建及均衡性研究
2019年各省市诗词学(协)会换届情况
各省市重点工程科学有序复工
区12家直属文艺家协会西乡街道分会揭牌成立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应对2018年中考全国各省市67道作文题,高分素材,成就高分作文
喜迎新年
——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赴遵义春节慰问演出
均衡性原则司法适用解读及适用路径的精致化构造——以四个案例为出发点
着力破解基层民主“非均衡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