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琴美
这些年,幸福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提起,学校,家庭里提到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幸福感,然而,教师们的幸福感又有多少人关注呢?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同样有血有肉,有情有欲,其幸福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活,工作,更关系到下一代的美好未来。
现在的社会调查结果普遍认为教师的幸福感高于社会其他职业的平均水平。2011年,由东方教育时报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小学教师给自己的幸福指数平均打了73.6分,略高于同期公布的“中国人幸福指数”。其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对其生活幸福满意主要表现在: 一, 认为自己容易处理好和学校领导、同事以及和学生、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工作普遍得到了家人的支持;二, 中小学教师队伍总体来讲比较稳定,教师对其在学校中的角色职责十分清楚,同时长期的教学实践能是其专业特长的发挥和发展得到保障;三, 每年都有一定的寒暑假期,可以陪伴家人一起,或旅游,或在家做上几顿可口的饭菜,放松自己疲惫的身心;四, 教师的职业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得到了社会大多数人的尊重。
但是,教师群体同样存在苦恼与忧虑。
教师的烦恼忧虑主要有:
一是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各界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心理压力逐渐增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不断适应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内部管理的改革力度,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定、年度考核、收入分配等方面考核指标更加细化和刚性,要求和标准也越来越高,使教师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快速发展的教育变革要求教师时时关注科学发展的动态,处处收集教学信息,用知识、智慧和技能全面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能力.但由于多种原因.一些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出现本领恐慌,进而影响了教师的幸福感。而且当前同年轻的家长打交道也越来越难,如今的家长有知识有能力,懂一点教育,但又不明白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合适的;他们比上几辈人更宠爱自己的孩子,只要孩子稍有闪失,就会向教师兴师问罪。同时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家长对子女的希望也通过各种方式将压力最终传递到教师,这些都将会使教师在心理上承受巨大压力,有的甚至会导致心理问题。高压之下,教师的健康每况愈下,如失眠、头痛、心悸、颈椎及腰背酸痛等职业病随之而来。
二是社会评价与教师实际工作之间的反差越来越大。许多教师得不到应有的信任和尊重,教师职业面临着可怕的信任危机。人们把教师的职业神圣化,把教师当作圣人。有人把教师比作园丁,蜡烛,船夫等等,这样的比喻和角色定位,容易把教师的一般需要认为是教师的额外需求,甚至认为是教师的贪婪需求,他们一味认为,教师的角色就是付出,如果谈到回报,就会损害教师“圣人”的形象。比如教师有时争取自己合理的收入,但是有时候别人就觉得不可思议,认为教师不应该注重物质生活。有网络调查显示,居然有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赞成取消教师节,有的好事者甚至把教师列入“新四害”,称之为“眼镜蛇”。以教师节送礼为例,旁观者总以为这是教育界的一种腐败,是教育者以权谋私,其实,简单的表象后面奥妙无穷。有以“礼”开路,希望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另眼相待的;有当面送礼背后骂娘,甚至前脚送完礼后脚就举报的;有无可奈何跟“风”走,唯恐不送孩子就会吃亏的。总之,民间某些舆论,已将“给老师送礼”牢牢地钉在了“利益互换”的潜规则上。类似这样的非理性、不客观的评价,让教师普遍觉得很不是滋味,也很受伤。强调教师的奉献精神,缺乏等值回报的社会环境,随着人们教育消费水平的提高,教师被赋予更多的社会期望。社会公众出于望子成龙的心理,期望教师更为敬业,能让自己子女顺利考上心目中的理想学校。这种期望给予了教师更多的压力,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于教师的回报却显得不足,从而影响了教师的生活幸福感。
三是受到当前社会环境影响, 教师德性水平有所下滑。市场经济条件下,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等负面影响。部分教师德性水平有所下滑,教育理想和信念有所动摇,人生价值观有所扭曲,呈现出不健康的幸福观和求福行为。少数教师无视幸福的精神性和超越性,只讲俗福而不求雅福,轻则降低幸福的层次和强度,重则走向幸福的反面。
现而今,“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而中国教育的发展改革仍在艰难地进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也已正式颁发,“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一切为了学生的终生幸福”的办学思想,开始深入人心。此时此刻,关注教师幸福的话题应当被提出来交给社会,作为“阳光下最光辉职业”的教师,其从业者是否拥有一直沐浴在阳光下的生活幸福感呢?诚然,社会信任的建立和修补,主要还在于社会政府以及教育部门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其次更需要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自我道德规范的约束,教师自身开朗、豁达心态的形成,而社会风尚的匡正同样不可忽视。须知,关注教师的幸福感在本质上是关注整个教育生态。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影响着学生,唯有健康、积极向上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好学生。